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析

2017-07-20 13:24李小燕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桃花潭水五壮士现代文

李小燕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我们学习要古为今用,要博古通今。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将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开拓,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直面经典,强化传统文化渗透

直面传统文化,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直接学习古诗文,如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这些教材中的古诗词、古文,学生应从音、形、义方面学习,打好坚实的国学基础。如《学弈》一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日:非,然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断句、重读,再加上适当的身体姿势,学生可以把一篇古文读得生动活泼,韵味十足,抑扬顿挫。同时,通过学习“之”字在不同的句子里代表不同的含义,加深对古文字义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与译文进行对比,学生就可以领会到古文言简意赅的特点。

二、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传统文化

1.古汉字渗透。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寇”字,造字的含义是:保盖儿代表一间小房子,底下的“元”代表房子里主人的头,剩下的就是一只拿着棍子的手。“寇”字的意思,就是一个强盗跑进一间房子,用木棍打主人的头。通过教师的说文解字,学生不仅容易记住字形、字义,而且也会对这种集形象性和艺术性的古文字充满浓厚的兴趣。

2.文句渗透。在一些课文中,适当的诗句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加深印象。如《唯一的听众》: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怎么理解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学生理解时,我们可以引用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帮助其理解。让学生明白老人的眼神中包含的情意之重,突出老人的用情之深。教师可以顺势拓展,让学生联系课文改写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老人知遇恩。

3.思想渗透。思想的渗透,就是用“国学”中圣贤的思想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有“战士们昂首挺胸,相继跳下悬崖”。在理解五壮士的精神时,我们可以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来解释,让学生明白五壮士的精神来源。

4.课外阅读渗透。如第八册《寓言两则》中的两个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我们可在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出示文言文:“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飞卫……”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感受古代语言的奇妙,又可以使学生借用文本中的内容,很容易就把在文言文所表达的意思理解出来。

三、传统与现代兼容并包,互相渗透

以传统文化为主,适当辅之以现代文的内容。如在学习《论语》时,进行一些必要的现代文补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比如在讲到“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时,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想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狐狸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甜言蜜语,百般讨好,最终得到了肉。如学习《石灰吟》《竹石》所表现出的精神与气节时,可以联想到《梅花魂》中的梅花的精神、《落花生》中花生的品质。

总之,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应是深远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我们经常说语文课难教。有山穷水尽的感觉。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境,会有坐看云起时的惬意与舒适。要想在孩子心中浇灌“传统文化”之花,我们得先种上种子,心中没有种子,天天浇水施肥也开不出花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把传统经典作为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灵沃土中,再广为采撷国学大千世界的阳光雨露山川灵气天地精华,才能开出创新的花朵。

编辑 聂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桃花潭水五壮士现代文
对话“你我他”:深度解读《狼牙山五壮士》之魂
情通万里外, 形迹滞江山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赠汪伦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暨《狼牙山五壮士》公映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桃花远去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