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探析

2017-07-20 18:39潘琳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工作水平

潘琳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学生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近年来的青少年群体,道德问题突出,如校园暴力、厌学、心理抑郁、违法事件层出不穷,这引起了全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关注。身为一名教师,应担负起学生德育的重担,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采用有效的策略,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1.重视师资培训,提升理论修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完成新课程德育目标。这就要求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合理安排教师的德育培训工作,组织好德育实践活动,用最新的德育理论知识武装教师,把每位教师打造成道德素质的标杆。另外,加强不同单位或部门间的德育交流培训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校教师开阔视野,互相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展开校内德育知识竞赛活动,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知识的学习中来,真正实现教师德育水平的提高。

2.加强道德实践活动,把德育落到实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显现成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时刻注意践行德育工作,不能把德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要身体力行,踏踏实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应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养,乐于助人、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注重细微处展现道德修养,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师德师风。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着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灵活运用德育方法

1.分析学情是成功实施德育的前提。目前小学生的整体道德现状表现为:缺乏公德心、自私、叛逆、内心脆弱、自大、冷漠等。同时,这一群体又表现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可塑性强等优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中,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找到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方面,如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做过哪些违背道德观念的行为举动,并把这些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在进行德育时当作具体的案例供同学们分析和讨论,并从内心深处将自己与这些案例进行对比,找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这些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最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切实提高德育实践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2.树标杆,以点带面。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争强好胜心理,荣誉感和自尊心也较强,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在看到其他同学受到表扬时,往往会激发其羡慕之情,产生上进的动力。教师可以从营造班级良好德育氛围人手,在班里树一个公信力强、思想道德水平高的典型,定为道德模范标兵,让其他同学向其学习,这样就为他们确立了努力方向,就像大海里找到航标,并努力为之奋斗,从而在班级里形成一个向上、乐观的道德学习环境,以确保德育活动的顺利完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通过塑造道德榜样激发了学生的进取主动性,明确了是非对错,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了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

构建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同样是顺利实施德育的重要步骤。这种管理机制可以实现对学生科学、高效、全面的管理,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有积极的助推。另外,通过这种评价策略,既能客观反映德育的效果,又能帮助管理者制订下一阶段的德育目标。尤其是德育的实效性评价是否合理,是否及时、准确,能否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状况。这还需要教师和主管部门不断探索、创新,摸索出一条正确的: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德育主管部门应制订合理的有效的效果观察与评价机制,能客观反映出德育实施过程中的新手段、新方法、新理念。并对其教育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分析总结,找出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德育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参考。健全完善的德育效果观察与评价机制对于保障教育的效果有重要意义,一定要引起教师队伍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总之,在小学学段有效实施德育工作,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德育方法,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共同完成。无论学校的主管领导还是身处一线的教师,都要结合学情,依据学校的教育资源,科学地分配、整合,积极把各项教育计划和内容落实到位,以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促進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编辑 聂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工作水平
张水平作品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35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