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征程中,老牌国企再度扛起转型发展的大旗
——大连盐化集团从“先发”中率先“突围”

2017-07-24 16:03
中国盐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海盐海水文化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征程中,老牌国企再度扛起转型发展的大旗
——大连盐化集团从“先发”中率先“突围”

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为大连市国有独资企业,地处辽东半岛西部,黄渤海交汇处,始建于1848年,横跨金普新区、瓦房店市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三个行政区域,占地140余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大连市唯一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全国四大海盐场之一、中国轻工制盐行业十强企业、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8.1%,实现利税同比增长了5.3%,职工收入同比增长了10%,公司进入了发展的上升期。

视创新为生命以升级改造谱写“盐化实践”新篇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并日益白热化。无论多大规模、多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如果不去创新,拒绝创新,其产品就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于伴随着人类历史同步产生的海盐产业而言,要想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焕发新的活力,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探索建立契合当前发展大势,符合时下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全新的转型发展思路。”谈及近年来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布局,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厉焕策铿锵有力地抛出了"创新"二字。他认为,创新指明了老牌国企改革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传统产业更是要用创新理念引领转型发展。

自2008年以来,盐化集团认准了滩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这条路,历经8年时间,将过去较为分散的老盐田,按照低碳、循环、生态的原则进行了升级改造,形成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集中纳潮、集中制卤、集中结晶、集中收盐”的大生产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梯级开发了海水生物养殖、空气吹溴、制盐和提取氯化镁、氯化钾等海洋科技产业,突破了传统上单一制盐的产业格局,构建了零排放的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同时,公司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凭借临港、临海和盐田资源丰富的优势,与大连海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盐制盐研究院等院校合作开发新项目,让优势资源产业化,实现“海水制盐规模型企业”向“海水利用效益型企业”转变,短短几年,盐化集团硬是通过创新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自信向海”完成了阶段性的华丽转身。

2016年,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盐化集团加快了技术创新步伐,拟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的食用海盐提升改造项目。国内首家自主研制并利用太阳能强制蒸发技术生产雪花盐项目已经完工,从追求食品的自然属性、做老百姓放心食品出发,采用“古法”制盐技术,相继开发了自然颗粒盐、天日盐等多种海盐新品种。推销“生命起源于大海”人类共识,把海盐对人体特有的保健功能转化为产品系列,除开发不同品种的食用海盐外,还开发了盐腰带、盐枕头、盐泥理疗等保健品。对一个二级盐化工单位进行了项目改造和多元化改制,并对两个二级盐化工单位进行了整合,以使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呈现最大化。抢占溴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有利时机,扩建了一个溴厂,并将再建一个溴厂,使制溴规模达4000吨以上,为今后开发阻燃剂、医药中间体等溴的下游产品创造条件。坚持水产养殖“扩规模”与“增品种”两手抓,对滩田四个板块分别成立了水产养殖场,使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养殖基地之一,所养殖的海参、对虾、海蜇、鱼类等新老品种已占据市场相当份额,成为公司的一个支柱产业,“老盐家”海参、高盐度对虾一直走俏市场。

靠文化作支撑以四大板块撬动“盐化发展”新空间

2016年上半年,在东北经济的寒潮中,人们热议的“新东北现象”不断发出警醒:东北经济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在东北振兴的紧要关口,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并不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他们继续发扬盐化人大胆探索、敢于拼搏的创新创业精神,再一次凤凰涅槃、腾笼换鸟。

老牌国企的转型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创新,如果说在初期要通过制度和激励等“组合拳”方法来理顺国有体制的管理方式,那么,当改革纵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更多地靠文化影响企业,通过文化引领和文化传递,进一步推动国企提级增效。未来,盐化集团怎么走,他们已给出了答案,这就是用三个五年时间打造“海盐世界公园”,并把一个基础、二个重点、一个引擎、四个保证作为其实现路径。一个基础是做实海盐生产,重点是做实高中低端、不同品系的民食盐生产;二个重点是做细盐化工生产和海洋生物开发,重点是延长各自的产业链,把发展精细化工、日用化工作为盐化工生产的努力方向,把传统的对虾、海参养殖同盐藻等新品种开发相结合;一个引擎是做足海盐文化旅游产业,构建旅游观光、康体保健、文化展示、餐饮购物的特色业态;四个保证是做成生产自动化、技术创新体系化、商业模式产业化、资本证券化,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前几轮的升级改造中,除了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改造后的盐田湿地生态作用已经显现,丰富的海水生物多样性系统,成为候鸟的驿站,春初秋末,白天鹅、黑嘴鸥等珍稀鸟类随处可见,人鸟和谐相处,场景感人。这也在无形中为未来的海盐文化旅游板块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根据规划,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要打造世界级海盐文化主题公园、中国海盐之乡。计划投资建设4000平方米的大连海盐文化传播中心,启动建设以死海漂浮为核心、以盐主题理疗为辅助的康体度假基地,投资建设包括古法制盐体验基地(盐山、盐道等)、小火车观光廊道、仿古游船和垂钓等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同时与当地政府共建“中国海盐之乡”特色小镇。

把需求当导向,以“人才+技术+资本”打造“盐化高地”新模式

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全体员工在市委、市政府和国资委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续写精彩。根据集团公司深度转型的要求,重点向人才、技术、资本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大连盐化集团始终注重人才引进及人才库的建设,实施广纳人才战略。在坚持内部育才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选才,加快人才特别是海盐相关领域人才的引进。

按照生产自动化、技术创新体系化、商业模式产业化和资本证券化的要求,年初,盐化集团将技术中心从生产技术部中独立出来,外聘了技术中心主任,建立了技术创新体系方案,设置了科技信息研发部,盐、盐化工、海洋生物专业等6个工作室,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

在制盐方面,盐化集团在成功研制浮吸式扒盐机的基础上,将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研发智能化扒盐机器人,可实现扒盐及装盐全过程基本无人化。对大型扬水站安装了远程遥控装置。海盐一线安装了自动化收盐系统,采用电动装置,去掉了柴油四轮车在滩田作业方式。在盐化工方面,制溴厂和化工车间自动化升级改造现已完成。

在溴系列精细化工项目、溴系列阻燃剂及下游产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集团寻求技术合作引入国内外最尖端技术成果,重点建设海盐经济或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技术平台,包括科技创新技术中心、孵化应用基地、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海盐、海盐文化、海洋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储备。

大连盐化集团·海盐世界公园将采取“企业主导经营环境+文化运营商负责运营+招引开发商进行建设”的运营模式,统一规划、分期开发、项目打包、分区经营。其中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以BTBOT项目融资、融资租赁、景区整体出租融资等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模式为主,广泛外部招商,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项目整体打包,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证券转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以需求为导向,诚邀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于大连盐化集团·海盐世界公园的开发建设,平等合作、灵活多样、共荣共建,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以期将海盐世界公园打造成世界海盐文化旅游精品、中国海盐产业的新高地。

大连海盐世界公园一期项目已经进入设计阶段海盐文化传播中心给游客一个无法复制的特色之旅

你想体验在“死海”上惬意漂浮的感觉吗?你知道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用盐是怎么晒制而成的吗?你能想象到乘坐小火车在阡陌纵横的盐田里穿梭游览的奇妙滋味吗?不久之后,这些梦幻般之旅即可变成真切的现实。

大连是旅游城市,海盐也可以成为其中一抹亮色。大连盐化集团依托全域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充裕的盐田土地资源、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响应国家支持大健康、大文化的产业发展政策,开发打造集历史文化遗产、休闲观光、工业科普、健康养生、商贸创意、配套服务等功能产品于一体的海盐文化旅游类项目集群,形成“海盐文化旅游资源——产品——产业——营销——消费——效益”的大连盐化海盐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将大连盐化集团建设成为金普新区文化产业兴起的领头羊、美丽大连建设的新载体、辽南文化传承的新符号、国家海盐文化旅游示范区、国际知名的海盐文化之乡。

据介绍,该海盐世界公园目前为全国首个,现已立项并正在建设中。集团把旅游业的发展同营销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对康体类及文化类项目进行先期开发。其中第一期项目——海盐文化传播中心现已经完成设计,预计年末竣工。项目内容包括盐泥理疗、海水洗浴、盐洞保健、海盐文化博物馆等。届时,游客可以进入一个海盐的世界,尽情畅游和体验。

该文化传播中心通过语音讲解、实物展出、互动体验等环节让游客了解海盐、体验海盐、享受海盐,最终爱上海盐,深入体会博大的海盐文化、领略海盐的奇幻魅力!与此同时,浓海水康体度假基地还通过对海水盐度和温度精准把控,开发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性别的特色漂浮项目,充分发挥盐卤水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的独到理疗功效。另外,这里以盐田轻轨铁路做载体,采用零污染的电动小火车,将各旅游项目、景点串联起来,成为海盐文化旅游的核心轴线。当您乘坐特色的盐田旅游观光小火车时,不仅可以使您方便、快速的到达区域内各个景点,而且更能在途中慢慢欣赏壮阔的盐田风光、呼吸富氧的盐田空气,无论是视觉上还是身体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古法制盐体验内,则采取纯天然、纯绿色的手工海盐生产方式,生产高品质、无污染、营养丰富的复盐海盐,同时通过原始古朴的生产工艺流程、古色古香的海盐生产工具,真实还原古法制盐的全景全貌,把古法制盐的独特魅力完整呈现到您的眼前。景点内还设有全套的古法制盐工具以及微缩盐场和海盐体验作坊,让您亲自动手晒盐并获得自己制作的复盐海盐,体验古法制盐的别样乐趣。此外,坐小火车观光、垂钓基地等很多项目都是寓教于乐、寓游于乐、寓情于乐的全新旅游体验。

出门旅游,除了玩好,美食更是不可少。海盐世界公园特意开发了特色旅游产品——盐帮菜。百里盐田内品种丰富的水产品,为“盐帮菜”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海产品食材,形成了“以烹饪海鲜见长,尤以善烹小海鲜、堪称一绝”的“盐帮菜”风格。另外,盐腰带、盐枕头、盐护膝、盐床、盐灯、盐椅、盐牙膏、盐香皂等保健产品,也为游客带来健康新理念。

大连海盐世界公园项目全程建设一览

(1)发展蓄势期(2016-2020年)

积极培育以海盐文化为核心的发展体系,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海盐世界公园;到2020年,集团总产值达到20亿元,利税总额2亿元。其中旅游收入2亿元,接待游客50万人次,带动就业1000人。

(2)全面建设期(2021-2025年)

盐化集团成为区域发展的亮点,基本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盐世界公园;到2025年,集团总产值达到60亿元,利税总额9.6亿元。其中旅游收入20亿元,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就业2000人。

(3)战略提升期(2026-2030年)

全面建成海盐世界公园,成为全国盐业发展典范和标杆。到2030年,集团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利税总额30亿元。其中旅游收入80亿元,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带动就业3000人。

企业大事记 ·特色产品

作为大连市属国有企业,大连盐化集团原名大连复州湾盐场,始建于1848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2009年7月,原大连复州湾盐场整体改建为公司制企业,成立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这里地处世界公认的最适合海水制盐的北纬39度,占地面积140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40公里,是全国知名海盐场之一。集团公司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海水制盐企业、唯一的海水化工生产企业、国内首家利用太阳能技术生产雪花盐的企业和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

从160多年前的传统制盐企业走来,现在的盐化集团已从最初单一的制盐场,发展成为以海盐生产为基础,以海水化工、海水养殖及盐田生物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开发海盐文化产业为引擎,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大型集团公司,经济效益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跻身中国轻工业制盐行业十强、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公司连续20年被辽宁省、连续26年被大连市评为“重信用守合同”先进单位,连续12年通过了东北质量认证中心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曾获全国出口创汇先进单位、辽宁省和大连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公司主要产品有海盐、海水化工、海洋生物、海洋药物四个系列共40余种产品。有“海湾牌”海原味系列食盐产品;有“老盐家”牌海参、对虾等系列水产品;有“医盐堂”牌“盐护士”天然海盐中药热敷理疗袋、盐枕头、盐腰带等系列康体保健产品;有“飞雪”牌白色氯化镁、“宝塔”牌溴素等系列海水化工产品。

大连盐化集团的食用盐商标“海湾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海湾牌”加碘精制盐、加碘粉碎洗涤盐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宝塔牌”溴素成为东北制药及阻燃剂行业的热销产品;纯天然的“海湾牌”蜢虾酱是消费者餐桌上的理想佳品;以“飞雪牌”白色氯化镁为标志的海水化工产品远销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源:大连日报)

(编辑:李红艳)

猜你喜欢
海盐海水文化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清新福建 生态海盐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海盐可可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谁远谁近?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福盐,海盐中的贵族
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