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蹄疫疫病免疫效果检测和分析

2017-07-24 14:04张永和王龙李明福郝志耀马玲梅陕西省绥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白琳陕西省绥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三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兽医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绥德县本区免疫抗体

张永和 王龙 李明福 郝志耀 马玲梅/陕西省绥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白琳/陕西省绥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三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羊口蹄疫疫病免疫效果检测和分析

张永和 王龙 李明福 郝志耀 马玲梅/陕西省绥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白琳/陕西省绥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三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的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传播迅速、流行广、死亡率高,被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传染病。

近年来,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但是随着养殖业不断扩建和外地引种,羊贩子到处买卖羊只,导致羊口蹄疫疫病逐渐增多,这使得养羊场户面临疫病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羊口蹄疫在羊群中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羊群感染后,不仅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严重的引起大量死亡,不光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经济上也蒙受更大的损失。因此,适时检测羊口蹄疫的疫病的抗体水平,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及时掌握羊疫病抗体水平,对评估羊口蹄疫疫病防控效果,以及促使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针对榆林市绥德县养羊场疫苗接种实际情况,分别采集10个乡镇20个养羊场1 000份血液样品,然后分离血清样品。对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价,期望为养羊场口蹄疫疫病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以供下年度的防控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对榆林市绥德县10个乡镇2014年、2015年养羊场户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8.6%,89.6%。疫苗免疫抗体检测表明本区所抽检养羊场户羊口蹄疫合格率均高于农业部要求的标准,表明本区近几年羊主要疫病免疫工作扎实,有效。然每年仍有大量羊患病,被扑杀后无害化处理。抗体水平达不到标准时要求进行再次免疫,务必达到所要求的抗体水平。

一、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RNA病毒,直径为20~25 nm,呈圆形,无囊膜,内部为单股线状正链RNA,外部为蛋白质。可分为七个血清型,即A、O、C,南非1型、2型、3型和亚洲I型。在本区主要为O型和亚洲I型,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耐干燥。自然条件下,饲料、饮水、皮毛、土壤中的所含病毒在数日,数周内还能存活,且具有感染性。

二、流行病学

患病动物及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病初期的患病动物是最危险传染源,排毒量多、毒力强,可通过多途径传播。同一厩舍,可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病毒能随风引起远距离跳跃式传播。通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本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呈现一定的流行性和周期性,各种应激因素,气候突变等成为本病的诱因。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一周,体温升高达40℃~41℃,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涎、口腔、舌面发生黄豆大水疱,一天后水疱破溃形成红色糜烂,继发感染化脓、坏死、站立不稳、跛行、卧地不起,孕羊引起流产,严重时常因心肌炎而死,死亡率高达20%~50%,多呈良性经过,一周后逐渐恢复。近年来,口蹄疫临诊表现和流行特点发生显著变化,非典型和混合感染发生频率增高,为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

四、病理变化

患病动物口腔、蹄部、乳房、咽喉、气管、胃粘膜可见水疱、烂斑和溃疡及黑棕色结痂,心包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俗称“虎斑心”。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例剖检特点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主要用ELISA法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随着分子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核酶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核酸序列分析的技术,使口蹄疫的诊断更加简便、快捷、特异和敏感。另外主要与水疱性口炎进行鉴别诊断。

六、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卫生,经常进行消毒,打扫,减少机体应激反应。

2.预防接种,对动物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羊口蹄疫免疫接种,对检测抗体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进行再次免疫。

3.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畜舍,场地。用具以2%~4%烧碱液,10%石灰乳,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

4.扑灭措施,一旦暴发本病,应立即封烧,销毁,深埋患病动物,消灭病原,对疫区严格封锁,消毒,危险区紧急免疫接种,直到彻底消灭本病原微生物。

七、本区羊口蹄疫疫病免疫效果检测和分析

绥德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辖16个乡镇,总面积1 828平方公里。按照绥德县疫控中心组织实施一年春秋两季集中灭疫和长期补针免疫的工作方针,没有发生重大疫情。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有50多个,还有场户正在投建之中。本研究主要针对本区羊口蹄疫疫病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评价各个养殖场户免疫效果。通过检测和分析,进一步摸清羊疫病防控情况,继而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本区羊口蹄疫疫病防护提出客观依据。

(一)材料方法

本试验所用羊,均来自本区各养殖场户。

1.样品采集。在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集中免疫后进行随机抽血采样,分别从10个乡镇20个养殖场户采血,共采血1 000头份,其中2014年500份,2015年500份。

2.疫苗基本情况。口蹄疫: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含毒量达到国家要求标准。肌肉注射,每只1ml,免疫期4~6个月。企业名称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兽药生字(2014)050157053。冷藏保存,运输。

3.主要器材和试剂。塑料采血管,冰箱,恒温培养箱,离心机,烘干机,工作台,血凝版,试管,缓冲盐水,阴性、阳性对照血清,口蹄疫血凝抗原。

(二)方法

1.通过颈静脉采血,对采血部位消毒后,用注射器采血约3 ml,离心,分离血清,妥善保存,贴标签,冷冻保存。

2.检测方法:羊口蹄疫用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三) 结果

对2014年、2015年本区羊口蹄疫免疫效果检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结果见下表。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本次检测共抽检羊养殖场户20个,最低合格率为72.7%,最高合格率为94.7%。不同规模羊场的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差异较大,但合格率均超过70%,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

羊场 2014 2015样本数 合格数 合格率 样本数 合格数 合格率1 12 10 0.833 11 9 0.818 2 23 19 0.826 21 17 0.810 3 9 8 0.889 9 8 0.889 4 13 11 0.846 10 8 0.800 5 36 33 0.917 38 36 0.947 6 35 33 0.943 35 33 0.943 7 38 36 0.947 37 34 0.919 8 30 27 0.900 29 26 0.897 9 28 24 0.857 28 24 0.857 10 15 13 0.867 15 13 0.867 11 18 15 0.833 17 14 0.824 12 17 14 0.824 17 14 0.824 13 36 33 0.917 36 33 0.917 14 9 8 0.889 10 8 0.800 15 8 7 0.875 8 7 0.875 16 50 45 0.900 55 52 0.945 17 53 46 0.867 60 56 0.933 18 29 26 0.896 38 35 0.921 19 30 27 0.900 14 11 0.785 20 11 8 0.727 12 10 0.833合计 500 443 0.886 500 448 0.896

(四)讨论

1.本区羊口蹄疫疫病抗体合格率变化趋势。2014年、2015年口蹄疫合格率分别为88.6%,合格率为89.6%,合格率都超过了我国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反映出了本区近几年来对羊主要疫病防控上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其中,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较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与畜牧兽医部门强化防疫监督、加强技术引导有关,从价格市场行情看,养殖者增加防疫投入等因素有关系。口蹄疫疫病的抗体合格率达到了国家要求,但整体合格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免疫失败原因探讨。在实地试验、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各养殖场户羊疫病抗体合格率达到了国家相关要求,但仍有个别养殖场户整体合格率偏低,存在疫苗免疫失败的问题。在资金投入上造成了一定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患病的可能。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免疫程序不合理。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养殖户认为口蹄疫预防一次并不能达到保护作用,故经常在规范注射疫苗后一个月内二次注射口蹄疫疫苗,并未检测抗体,便再次加强注射一次、甚至数次,致使之前的免疫抗体与后来的疫苗发生中和,影响了免疫效果。或凭借个人经验,对羔羊注射过量的疫苗,导致疫苗与母源抗体发生中和,增加了感染疫病的风险。另外,疫苗注射方法不当。例如,在疫苗注射操作上不规范,将疫苗注射到了脂肪层或皮下后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影响了疫苗的使用效果。

(2)疫苗管理操作不规范。疫病防控部门对强制免疫疫苗的管理有非常严格、规范的制度和要求。通过调查,本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兽医站都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规范领用、发放疫苗,但基层部分养殖者和少数村级防疫员对疫苗管理粗放,常常运输、保管、使用不规范,少注或不注射,甚至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影响了疫苗质量,降低了疫苗效价;加之操作过程中,注射剂量不足、不注射或过量注射,均可能造成免疫失败。

(3)羊只健康水平低下。羊只的健康状况会对免疫应答产生重要影响。若羊体质虚弱、营养条件不良,自身免疫功能会降低,从而降低免疫效果。另外,部分养殖场户局限于个人经济利益,有时故意隐瞒病情,导致健康状况不好,加大了疫病防控监管的压力。

(4)消毒不严格。一些小型养羊场没有供饲养员和外来人员消毒的设备,甚至连消毒池也没有,更别说紫外线消毒房,无害化处理措施也没有,粪便自然随意摆放,消毒也是走个过程,一个注射器和针头连续使用,一群羊就一个针头,几种疫苗也就一个针头,而且还不能严格清洗消毒。注射部位从来就不消毒,致使免疫低下。

(五)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疫病传播途径广泛,故在疫病防控上,全国各养殖场户、各地区不能各自为战。首先,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坚持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日常监测,严把疫苗采购关;其次,必须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宣传,使群众深刻认识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性和防控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共同防控疫病。

2.规范程序,科学免疫。坚持疫苗免疫是防控疫病的首要有效手段,免疫接种疫苗是激发动物机体对某种传染病发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其从易感转为不易感的一种手段。要严格强制免疫,提高免疫密度;在本地区有疫情时适当加大免疫剂量尤为重要。要加强免疫技术研究和总结,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及时监测抗体水平,提高免疫针对性。要抓好春秋两个季节的普防,并不断完善现行免疫程序,制定科学、规范、具有针对性的本地免疫程序,绝不照搬其他邻县大养殖场户的免疫程序,以便能提高免疫效果。

3.严格引种,强化监督。畜牧兽医监管部门要依据相关法规加强监督,养殖场户引进种畜时,要选择非疫区的地方引进,严格检疫,防止疫情传入。对新引进的羊只必须按要求隔离观察,一个月后若健康再混群饲养。对发生疫情的场户,必须进行隔离,禁止调出;对于病死羊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随意抛洒、乱扔,杜绝因病害畜引起疫情的发生,及时补免。

4.科学管理,综合防控。疫病的预防必须在科学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防疫卫生制度,要严格执行防疫程序,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严防病原传入。要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做到全进全出,从而把交叉感染的机率降到最低。不使用污染和霉变的饲料或原料。规范投入品管理,防止滥用药、乱用药损伤免疫系统。可以适当运用保健中药,减少药物和各种毒素对羊只的毒副作用。每季度还要定期驱虫一次,剪毛后进行1次药浴,目的是消灭体外寄生虫和预防疥癣病。另外,疫病经常出现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在临床上应全面考虑,特别是继发细菌性疾病,常常会增加疾病治疗的难度。一定要综合考虑,正确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

八、结论

1.对本区口蹄疫疫病免疫效果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2014、2015年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2.7.%~94.7%。

2.羊疫病疫苗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说明,本区所抽检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但畜禽的抗体的整体合格率还需进一步提高,综合防控措施有待进一步提高。

(略)

猜你喜欢
绥德县本区免疫抗体
绥德县文化馆2021年绥德县文化馆“春节非遗线上展”系列活动邀您一起过大年
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后耕地适宜性评价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榆林市政府考核组赴绥德县考核食品安全工作
陕西省绥德县滑坡发育特征及成灾因素
农村散养鸡群H5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评价
2011~2015 年西藏部分县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免疫抗体监测调查报告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