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瓶颈研究

2017-07-24 00:26雷轶曾希车逸清尹天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3期

雷轶+曾希+车逸清+尹天宇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力军,毅然奋起,加入社会的创业浪潮。然而,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学生创业还面临着诸多瓶颈——资金瓶颈、经验技术瓶颈、外部环境因素瓶颈以及主观瓶颈。学校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当顺应时代的趋势,从学生的需求、难处考虑,做好学生的创业帮扶者。论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对大学生创业瓶颈展开了调查研究,深层挖掘其中原因,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创业热潮 大学生创业瓶颈 学校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速度远超于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高校毕业生正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越来越大,以大学生为主要代表的新生力量也在逐渐发展,不断推进着整个社会的创业浪潮。以创新驱动创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却非常低,往往受到个人观念、资金、政策、能力等瓶颈因素的制约。对大学生创业瓶颈的研究分析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题,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环节。

1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方向引导者,在突破大学生创业瓶颈方面,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创业瓶颈,还要对滋养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做一个调研分析。我们将从学校的创业课程、创业支持、创业氛围这几个方面了解了目前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1创业课程开设

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关于创业的指导课程——有创业概论等基础课程。创业课程将理论讲解与发散学生思维相结合,使学生从中认识“创业”,了解“创业”,也让学生明白创业极具艰难性,所需要考虑的方面远比想象中多。

但是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创业课程,但是课程未成体系,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程度课程——创业分阶段,有种子期、早期、发展期、晚期和成熟期,课程也该阶段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校创业课程偏于理论,实践性少,无法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过程。在师资配置方面,有创业实战经验的教师较少。

1.2创业氛围营造

普通学校的各学院也都有设立为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服务的学生组织,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业类比赛,但在相关赛事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项目张力、创意点不足,获得高分的项目点较少,创新创业实力在实际落实中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参与度有一个消极的影响。大多数高校的众创空间数量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似的快速增長,给予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于增强创业氛围也是极为有利的。针对学生认知面窄、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高校基本都会有创新创业的讲坛,例如南昌航空大学就有不定期的举办创客大讲坛。总得来说,目前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处于初步营造阶段,尚不浓厚,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不够高。

1.3创业支持与孵化

目前,大多数学校也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为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场地的支持,让那些创新创业项目可以有一定的场地进行孵化法杖。高校通常有专门的经费用于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以及参加各项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的科技竞赛,但是这些类似于饮鸩止渴,并不是很多高校有成立专项的资金来帮助创新创业学生。同时,高校的其他相关帮扶性政策较少。现在社会关于创业的政策大多是鼓励性的,处在象牙塔的学生,对于社会接触还是比较少的的,高校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也没有针对这些社会上的相关政策为学生搭建创业助力平台。

2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

在前期的资料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后,依据已梳理的核心问题,调研人员设计了调研问卷,通过向南昌航空大学创新创业的在校生团队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50张,回收132张,其中有效问卷为93张。结合问卷的分析与对创业指导老师的走访问谈,笔者对主要瓶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2.1资金瓶颈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93份有效问卷中,有2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存在资金瓶颈,所占比率最高。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创业的有力保障,而资金不足时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障碍。

通过我校在这方面有着资深经验的老师展开的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学校在资金这方面也无法为在校的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学校的运作资金有限,且校内创新创业团队众多,出资支持每一个项目并不现实,能做的可能也是为学生提供如众创空间或办公场地来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由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因此愿意出资支持的公司也并不多;创业初期对资金的需求大,且学生个人的储蓄本身就只有少量金额,因此学生个人的储蓄也难以维持创业的需要。

而目前学生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项目成员们的储蓄资金、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所获的少额奖金和风投公司或机构的投资支持。但比赛获奖或得到投资支持的项目都在少数,总的来说,能拥有足够资金条件来创业的学生团队仍非常少,资金的缺乏确实是大学生创业中的瓶颈之一。

2.2经验、技术瓶颈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93份有效问卷中,分别有15%和1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创业存在经验、技术瓶颈,所占比率次居第二。因此我们认为,在校创业大学生目前面临的另一较大困境就是经验、技术的制约。

创业需要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和商业运营经验,而由于学生主要在校内接受学习,与社会接触并不多,对创业项目的构想或是对市场的预估可能过于理想化,落地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创业大学生也往往面对创业过程中难以把握市场需求,缺乏职业灵敏性而难以得到第一手市场信息,遇到困难常常束手无策,走不少弯路。

另一方面,创新往往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内容多为本专业知识,而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的运作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现如今,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由创新带动起来的创业项目对技术的要求也无疑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一个项目,应该对各方面的知识技能都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2.3外部环境瓶颈

在本次设置的问卷中,人脉和政策等瓶颈也是困扰着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在校大学生的社交圈大多局限在校内以及同龄的同学之中,但即便如此,认识的人可能也只是小部分。学校设置众多学院,众多专业,在人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往难以找到创业项目需要的合适的优质人才,或是因为关系生疏而未能得到人才相助,从而导致项目的进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优质的人力资源的闲置。

再者一个是政策瓶颈。在校大学生对政策的敏感程度其实并不高,同时可能对政策信息的来源渠道可能也不太明晰。据我们在本校的调查了解,学校在创业类政策信息提供方面做的工作较为不明显,但在创新创业类等大赛的宣传工作方面比较积极,并且有积极号召感兴趣的同学们了解参加。其次,也存在相关帮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落实力度不够的问题,导致得到了切实帮助的大学生创业者比例相对较低。

2.4主观因素瓶颈

大学生创业的瓶颈不仅仅局限于客观因素,很多时候和自己的主观意识还是脱离不开的。一个是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另外一个则是被思维定式局限住了创新方法。

实际上,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不是很够,多数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舒适的工作就够了。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态度分化也比较明显,积极的很积极,而不积极的很不积极。同学们往往缺少一种参与意识,对于校内开展的各类活动、讲座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而事实上参加这类的讲座往往以传授经验为主,可以使同学们在创业路上少走很多弯路,但同学之中却存在一种觉得参不参加无所谓甚至是浪费时间的一种心态,一旦这种风气蔓延开来,将会大大打击校内的创新创业氛围,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容易受思维的局限。首先是大学生的创新意志坚定与否。创业创新需要付出努力和艰辛,需要坚持。部分同学开始的时候热情很高,当遇到困难时就退缩、动摇或者干脆去做其他事情了。很多项目都因为主要负责人有事或者遇到困难就中途放弃了。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转变思维模式,去找好项目的接班人,让一个好的项目不要半途而废呢?正如某高校王庆老师所说的,学生应主要从思维上进行改变,学会寻找资源。项目主要负责人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找低年级的同学来做,并且要鼓励同学们完成。遇到困难也要从转变思路的角度去克服它,有困难的时候就要积极去寻找资源,除了同学,社会也有很多资源,思维决定他们能不能想到这些资源。

3对策建议

学校在大学生创业发展方面的指引作用,对于大学生来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学生主观上还是外部环境带来的瓶颈,学校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学生。

3.1完善创业课程体系——“生根发芽”

创业课程对学生创业有一个启蒙的作用,能为学生未来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目前学校的创业课程才慢慢开始发展,很多方面依然不成熟、不完善。想要上好创业课程,那么首先学校要提高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加强创业导师的队伍建设,并将整套课程体系逐步完善起来。

创业课程也不应只是纸上谈兵,仅局限于理论的讲解,更多的是要去打开学生们的眼界、思路和想法,调动起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对新事物的热情。课堂上更可以引入我校优秀校友创业成功的典型,让同学們觉得创业并不是那“高高在上”的梦想,而是切切实实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创业模拟仿真训练,给予学生一个创业的体验。

由于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实战性很强,涉及面较广,课程设计主体也不能再简单局限在大学教师层面。学校可以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引入企业界、创投界以及相关行业组织中的优秀校友参与;同时也需要大力培养和聘用校内外企业导师,特别是具有丰富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或者创业经验的师资来进行授课,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创业课程体系特色化、趣味化、有用化,增加创业课程的实践比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根发芽提供肥沃的土壤。

3.2增强创业氛围——“遍地开花”

创业氛围对于培养广大学生创业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创业氛围的带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创业意识并不是要学生一定去创业,而是学生的一种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把握更多的创业机会。

赛事推动氛围。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赛事,首先要让消息流通范围广,让广大学生知道有哪些比赛,这需要学生组织加大对赛事的宣传力度,同时宣传要具体化——具体赛事具体宣传,充分介绍赛事,不让学生一知半解。学生了解比赛之后,学校在参与指导方面要下功夫,对接一个比赛应成立相应的固定的老师对接组,有固定的指导老师联系比赛组委会、组织指导学生,这样一来,学生能在一个充分的指导下参与比赛。在赛事中表现特别优秀的项目,即使学生因故不能继续完成,指导老师应帮助寻找有兴趣的学生继续做下去,不荒废一个好的想法、好的机会,以部分学生在赛事上的殊荣,带动更多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各个参与比赛的学生不囿于年级、班级却志同道合,项目成员优势互补,可以对于学生创业项目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制度巩固氛围。创业学院可以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但是其他的一些有明确规定的制度可以巩固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大学生课外实践学分的认定是一个好的措施,学生在萌生课外实践的想法时,用“诱惑力”来促使他们用行动来完成自己的想法,同时,规定的形成也能让大学生课外实践常态化。制度的作用,要在有效运行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制度的后期运行需要多以关注,力争将效用发挥到最大。

3.3加大创业支持——“滋肥深养”

创业支持主要是学校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建立完善鼓励和扶持的机制。

学校给予学生鼓励的政策,比如,建立专项的资金,在学生参加创业创新大赛之后,提供一些应有的奖励,同时对一些落地性强的项目进行一定的补助;提供企业、学生对接机会,让有想法的学生有一个机会面对企业争取天使投资。

国家、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都极为重视,在不同程度上出台了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学生可能对这些政策并不了解,这个时候学校可以担任政策解读者的角色,让有关政策的下达更为顺畅明了,让创业大学生更加了解有关政策,为其之后的创业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结语

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层层阻碍下,大学生的遇到难以突破的困境——资金的缺乏,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开头难”的瓶颈;不利的经验、技术以及外部环境条件让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无以为继;在主观上,意识的缺乏和思维定式的局限更让创业成为大学生遥远的梦。扮演大学生社会引导者角色的高校,对推动大学生创业具有积极意义。高校不断完善创业课程体系,以赛事、以制度等多方面的增强学校的创业气氛的,同时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创业支持,助力大学生创业瓶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马亮,朱剑平,陈琦.大学生创业瓶颈及优化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5):52-54.

[2] 陆伟,徐大圣.工科院校文科大学生创业瓶颈分析及改进策略[J].职业,2015(33):146-148.

[3] 玫昆仑.大学生创业尚需破瓶颈[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5(10):41.

[4] 田凤权,张志佳.论大学生创业瓶颈及解决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3):160-161.

[5] 魏臻,汪澄川,杨艺彬.大学生创业瓶颈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苏镇江大学生创业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4(02):2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