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墓人的女儿》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2017-07-25 02:04安康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名作欣赏 2017年36期
关键词:丽贝卡雅各布犹太

⊙陈 蜜[安康学院, 陕西 安康 725000]

《掘墓人的女儿》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陈 蜜[安康学院, 陕西 安康 725000]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掘墓人的女儿》是一部展现一家犹太移民终其一生在反犹环境下艰难生存历程的著名长篇小说。欧茨在《掘墓人的女儿》中塑造了雅各布、丽贝卡、提格诺等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本文对《掘墓人的女儿》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挖掘《掘墓人的女儿》中人物的矛盾性。

《掘墓人的女儿》 人物形象 矛盾性

《掘墓人的女儿》是美国当代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第三十六部长篇小说,该作品于2007年出版。欧茨有着近五十年的文学创作经验,能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推出鸿篇巨制,曾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掘墓人的女儿》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近年来国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身份认同、女性意识及叙事策略这几个方面,而对于人物形象分析还没有系统研究。本文对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掘墓人的女儿》中主要人物形象

作为乔伊斯·欧茨的一部反映德国犹太人逃亡美国后生存的现实主义作品,《掘墓人的女儿》除了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之外,还塑造了一批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例如保守顽固的雅各布、勇于追求的丽贝卡、狂躁变态的提格诺等。下文就这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进行系统的分析。

1.雅各布的人物形象

雅各布在德国时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所中学的数学教师兼足球教练,他爱好音乐、哲学,还曾受雇于慕尼黑一家有名的出版公司,专门从事科学著作的出版。然而来到美国后,雅各布从事的是地位低下的掘墓工作,经常受到当地人的鄙视、欺辱和疏离,致使雅各布变得孤独寂寞、性格暴躁、自我封闭,并仇视周围的一切人。同时雅各布也不像其他父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他几乎看不见孩子们的存在,从不表达对孩子们的爱。在被压迫的环境中,雅各布逐渐失去了理性。为了完成又多又累薪水又少的掘墓工作,他叫两个儿子辍学帮他,还一再向市镇官员保证“不会让诸位失望”。“去了势”的雅各布变得谦卑猥琐又急躁易怒,为了所谓的尊严先杀了那些目中无人、鄙视自己的“美国佬”,然后杀了自己的妻子并自杀,以此逃避法律的制裁。

2.丽贝卡的人物形象

丽贝卡出生于父母逃难到美国的船上。在美国掘墓人家庭的成长环境中,她的处境和父亲一样孤独。她在学校遭到同学乃至校长的排斥,在家里也没有玩伴,只有哥哥从垃圾场里捡的两个玩具娃娃陪她。在非理性意识的控制下,丽贝卡嫁给了啤酒推销员提格诺,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伴侣,不再孤独,却不料从此失去了自由,成了提格诺肆意发泄的对象。终于,丽贝卡的理性意志开始觉醒,她用理性意志来约束自己的自由意志,带着儿子逃离提格诺,改名换姓后再婚嫁给切特,把儿子培养成了钢琴家,自己也过上了中产阶级生活。

3.提格诺的人物形象

提格诺是丽贝卡的第一任丈夫,是个啤酒推销员,性情暴戾,曾有命案在身,并被警察通缉过。提格诺把丽贝卡从强奸犯手中搭救出来,并对她百般呵护,从而获取其芳心。但是当他获得丽贝卡的信任,且丽贝卡对他过于依靠之后,提格诺内心对她的反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他经常会对丽贝卡拳打脚踢。虽然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可提格诺并无怜悯之心,他对母子俩毫不关心,既不给他们经济上的援助,也很少陪伴他们,经常以工作为由远离家庭。提格诺最突出的个性表现在对丽贝卡的犹太身份和人格品质的歧视及侮辱上,他经常说丽贝卡是“妓女,吉卜赛女郎”,甚至对她施加暴力,还痛打自己的儿子。提格诺的性格使他与不少同行竞争者结怨很深,最后被敲诈他的人打死。

二、《掘墓人的女儿》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矛盾性

《掘墓人的女儿》塑造了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雅各布、丽贝卡、提格诺。其中丽贝卡是作品的核心人物。三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三条主要故事情节线索展开:第一条是雅各布一家人从纳粹德国逃到美国后的掘墓生活,第二条是丽贝卡与两任丈夫的恋爱婚姻生活,第三条是老年的丽贝卡坦然面对真实的人生。下文对以上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个性的矛盾性进行分析。

1.雅各布——种族歧视下的隐忍与反抗

雅各布的隐忍与反抗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原本在上流社会生活体面的雅各布,由于遭受迫害来到美国,成了掘墓人。之前是受人尊敬的教师,现在是人人唾弃的肮脏人,其身份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了不被边缘化并跻身于主流社会找到归属感,雅各布做了各种努力,包括摒弃自己的母语和身份,对美国人卑躬屈膝。一家人害怕被认出是犹太人,为了避免遭受美国人的羞辱,他们不讲德语,更不敢提自己是犹太人,也不让自己的孩子说。但是雅各布并非真正想融入美国文化,他表面上对美国人很顺从,但内心还是关注着犹太人的安危,用仅有的微薄收入买了一台收音机,每天工作回来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关于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消息。

雅各布心中充满着仇恨。在他看来,只有以暴制暴才能平息他心中的怒火。犹太人同为人类,凭什么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这些不公正、歧视、虐待使他绝望、哭泣,进而驱使他去报复杀人。在几个美国人明目张胆地对他发起进攻后,雅各布再也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枪杀了其中一人。此举动在正常人看来很不可思议,但从当时犹太人被屠杀、欺辱的大背景来看,这一切就不难理解了。从那一枪开始,承受着经济和种族双重压力的雅各布的悲剧命运从此上演。

2.丽贝卡——“自我”“他者”的身份徘徊

丽贝卡的内心及行为一直在“自我”“他者”的两个身份中徘徊,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丽贝卡出生在美国,从国籍上讲她是美国人。尽管丽贝卡是美国公民,但从种族身份来看,她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他者”。丽贝卡虽然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但她并不像父亲那样故步自封。丽贝卡在犹太人身份与美国人身份之间犹豫徘徊:她最初相信父母的言辞,不相信美国人,仿佛生活都是屈辱;但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丽贝卡认为犹太人身份是她苦难的来源,于是她厌恶“他者”身份,选择更改自己的身份。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黑兹尔·琼斯。她告诉人们自己是基督徒,并且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外貌和行为举止,如模仿海报上的美国女人。当然,丽贝卡的这些改变逐渐使她获得美国社会的认同,成为一个在当地颇受欢迎的女性。但是她的内心非常清楚,她周围的人喜欢的是她“黑兹尔”的身份,并不是真正的她。然而与二哥古斯的重逢,使她内心深处的良知被唤醒,重新审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她会一个人玩着犹太人才玩的纸牌游戏,与犹太表妹通信;她再也不阻止儿子对于她的过去和犹太传统感兴趣,也不阻止儿子和犹太女孩谈恋爱。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既坚信自己是美国人,又发现了自己犹太人身份的难以逃避。临终之际,她选择了坦然面对一切,尊重自己的犹太血统,做一个回归“自我”的人。

3.提格诺——爱与枷锁的并行不悖

提格诺对丽贝卡的爱有着枷锁般的沉重和桎梏。提格诺是丽贝卡的初恋及初婚对象,从事着啤酒推销员的工作。起初,提格诺深深地爱着丽贝卡,对她百般温柔。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提格诺也无法逃脱世俗的偏见。同大部分美国人一样,他也开始歧视这个来自异乡的犹太女人,视她低人一等,视她图谋不轨,无数次地作践她。提格诺经常狂躁不安,频繁地对丽贝卡及儿子施以家庭暴力,同时他也把丽贝卡当成贼一样处处提防,如对丽贝卡做出一系列的规定,不许她出去工作,家庭开支需要的钱也不全给。更过分的是,他还不许丽贝卡跟外人讲话。丽贝卡只要有一点违反他的规定,就要遭到他的毒打。

如果说这是提格诺对丽贝卡的一种爱,那这份爱过于沉重、过于残忍,是一种捆绑式的爱,所以最后丽贝卡选择带着儿子离开他,逃离他的魔掌。

作者在创作丽贝卡的形象时受到了自己犹太祖母的影响,她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有意以祖母为原型,写下了丽贝卡为在美国艰难生存而奋斗一生的故事。围绕这一主要人物,作品还塑造了其他几个真实、生动、有着复杂个性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面对生活所产生的冲突,反映出美国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包括种族、宗教、性别之间的尖锐冲突,而最为吸引人的无疑还是作品中这些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和个性的矛盾性。

[1]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掘墓人的女儿[M].王洪章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朱莉.囚徒·玩偶·自我——评《掘墓人的女儿》中伦理身份的演变[J].当代外国文学,2015(2).

[3] Domínguez,César.World Literature and the Ethical Turn:A Desire for Community[J].Forum for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2014(2).

[4]汪凯.伤痕累累的记忆——评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新作《掘墓人的女儿》[J].外国文学动态,2008(2).

[5]唐丽伟.文化身份的消解、重建与回归——以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6]李建鑫.《掘墓人的女儿》中的哥特现实主义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

作 者:陈蜜,硕士,安康学院教师。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丽贝卡雅各布犹太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一把小绿伞
我正忙着呢
暖被窝
换个方式守护你
上海
天才并非与生俱来
阿达姆松
五年级阅读训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