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新航线

2017-07-25 09:28
太空探索 2017年7期
关键词:通信卫星着陆器探测器

太空新航线

美国

白宫发布2018财年NASA预算

5月23日,白宫发布了2018财年联邦预算案,其中为美国航宇局(NASA)申请的预算为190.92亿美元,比NASA在月初颁布的2017财年综合开支法案下所得经费少了5.61亿美元。根据这项预算,NASA科学、探测、空间运行和其它主要账户都将遭到削减。预算案提出要砍掉NASA的5个被认为不那么重要的地球科学仪器和任务项目,并证实拟关掉NASA教育办公室。NASA表示,这是一份很积极的预算,反映出总统相信NASA的努力方向和所从事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小默)

美“木卫二快船”或需推后发射

NASA官员表示,若仍想让该局赶在2022年前发射“木卫二快船”探测器,将需要国会增加经费。“木卫二快船”旨在通过对木卫二这颗木星的多冰卫星进行几十次飞越探测来研究其宜居性。白宫此前一天公布的2018财年预算案为该项目研制工作申请的经费是4.25亿美元。预算案打算在2018年-2022年为这项任务总计拨款16.3亿美元。但根据NASA的预算文件,要想在2022年发射,“木卫二快船”项目在此期间总计需花大约24.8亿美元。2022年发射是国会2015年设定的目标。NASA没有2022年发射所需的预算,特别是在未来几年预算不打算增加的情况下。2018财年预算案提出要把该局2018年-2022财年年度预算总额保持在191亿美元的水平。如果这样,“木卫二快船”很可能要拖到20年代中后期发射。美国国会曾在2015年底指示NASA在“木卫二快船”任务中增设一个着陆器,但NASA认为这样一个着陆器需同“木卫二快船”分开发射。NASA今年得到了继续研制该着陆器的经费。不过,这项着陆探测任务目前仍只是个方案,并未正式获准立项,其前景仍存变数。特朗普政府的2018财年预算案未为该项目申请经费。(江山)

“猎鹰”9即将发射X-37B

8月份,X-37B将由太空探索公司“猎鹰”9火箭再次发射升空。这将是该公司首次送X-37B上天,也可能是该公司迄今获得的最大一项国家安全发射任务。X-37B的前4次任务都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采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负责管理X-37B项目的空军官员表示:能用多个平台来发射‘轨道试验飞行器’将确保稳建的发射能力。我们对通过这一新的伙伴关系来形成灵活和快速反应的发射选项感到激动,坚信太空探索公司能够为X-37B计划带来安全和有保证的上天手段。X-37B由波音公司建造,共有两架。美空军未说明即将由“猎鹰”9发射的是哪架。 X-37B是美空军一个保密项目。2010年4月22日发射的首飞任务共在轨飞行了约224天。美空军称,前4次任务的累计在轨飞行时间为2085天。(江山)

“猎鹰”9发射通信卫星

5月15日,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1.2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国际移动卫星”5F4。该卫星是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全球快讯”Ka波段宽带卫星项目下的第4颗卫星,由波音空间与情报系统公司采用702HP平台建造,发射质量6086千克,装备有89个Ka波段固定波束和6个可控波束,可用于向陆地、海上和空中用户提供移动宽带通信服务,设计寿命15年。卫星寿命初期功率约15千瓦,寿命末期功率约13.8千瓦。

“国际移动卫星”5F4是“猎鹰”9火箭迄今发射的最重的静地轨道有效载荷。由于有效载荷重量较大,本次发射采用了“猎鹰”9的一次性使用型号,未对第一级实施着陆回收。(江山)

NASA为太阳探测器命名

近日,NASA宣布用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尤金·帕克的名字来为其“太阳探测器+”任务命名,即“帕克太阳探测器”。即将迎来90岁生日的帕克1958年预测到了太阳风的存在。NASA以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天文卫星都是用已过世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用尚在世学者的名字来命名这还是第一次。该探测器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建造,探测器上设有由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厚度超过11厘米的防热罩,可使探测器在接近1400摄氏度的外部环境下保持正常工作温度。该探测器计划2018年7月底由德尔它4H重型火箭发射。它将在7年时间里7次飞越金星,最终进入与太阳光球层最近距离不到600万千米的一条轨道。这将是人造探测器同太阳的最近距离。(江山)

美“灵神”探测器将提前发射

5月24日,NASA宣布其“灵神”小行星探测器将改在2022年夏天发射,比原定计划提前约一年。探测器将在2026年飞抵所要探测的“灵神”小行星,比原定计划提早4年,这样可使科学家更早地拿到科学成果,并能把项目总体费用降低约1亿美元。“灵神”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小行星主带靠外的区域,直径超过200千米,主要成分是镍和铁。NASA把“灵神”选定为“发现”行星科学计划的两项新任务之一,目标是要对“灵神”星这颗神秘的金属小行星进行研究。按目前飞行计划,探测器需在2023年进行一次火星借力飞行。为提高发电能力,满足探测器电离子推力器更高的电力要求,承造“灵神”探测器的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将为探测器配备更大的太阳能电池阵,每侧的太阳能电池板数量将从4块增至5块,并改用X型布局。(小默)

美企空射用巨型载机首次公开亮相

5月31日,美国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在加州莫哈韦航空航天港首次公开展示了其巨型载机。这是该机自几年前开始建造以来首次移出机库。这标志着飞机初步建造阶段的结束以及地面和飞行试验阶段的开始。试验工作将从燃油加注试验开始。为试验加注机构和检查是否存在泄漏,机上6个油箱将单独加注。随后油箱将排空,飞机移回机库,进行载重与平衡测试。飞机首飞前还要进行地面和发动机测试,包括在机场进行滑行试验。预计最早在2019年初进行首次试验发射。

平流层发射公司由微软共同创始人保罗·艾罗出资支持,旨在发展空射型系统。其载机翼展117米多,是世界上翼展最大的飞机。该机空重226.8吨,加满燃料后重量还要增加50%以上。它可在双机身之间的翼段装载近250吨的有效载荷。平流层发射公司目前瞄准了日益增长的小卫星需求。它去年10月宣布要同轨道ATK开展一项新的合作,将用其载机来发射轨道ATK现有的“飞马座”XL空射型火箭,且一次飞行最多能发3枚。同时该公司还在积极考虑其它火箭。(小默)

印度

印度GSLV-3型火箭首飞

6月5日,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3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进行了首次轨道发射,将“静地星”19实验性通信卫星送入静地转移轨道。该星最初将部署在东经74度轨位。卫星设计寿命为10年。GSLV-3型火箭曾在2014年12月进行了一次亚轨道试飞,当时携带了可能用于印未来载人航天项目的一个乘员舱。

3.主动寻求合作,扩大资源共享,“管院在线”在集团公司培训工作上发挥更大作用。引进“一校五院”、中欧商学院等优质资源后,主动将优质资源共享到其他兄弟单位。目前,已经签署合作协议的单位有西南管道、昆仑银行、宁夏销售、塔里木油田、浙江油田、玉门油田、润滑油、西气东输等,共计合作人数为11301 人,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印度的通信卫星原来基本上都依赖国外火箭发射,特别是欧洲的阿里安火箭。为提高运载能力,减少对国外火箭的依赖,印于2002年开始研制GSLV-3型火箭。它是由两个芯级加两台固体助推器捆绑构成的三级火箭。两台捆绑助推器采用S200发动机,L110芯一级采用两台改进型“维卡斯”液体发动机,C25芯二级(上面级)采用CE-20国产低温发动机。该火箭直径4米,高43.43米,起飞重量640吨,低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0吨,静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为4吨。它的有效载荷整流罩直径为5米,有效载荷容积为100立方米。(江山)

欧洲

“阿里安”5发射两颗宽带卫星

6月1日,“阿里安”5ECA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美国卫讯公司的“卫讯”2和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欧洲通信卫星”172B通信卫星。两颗卫星总重9969千克,价值合计约8亿美元,创下了静地转移轨道商业发射有效载荷重量和价值纪录。

“卫讯”2由波音空间与情报系统公司采用波音702HP平台建造,发射质量约6418千克,采用大容量Ka波段点波束技术,拟部署在西经69.9度轨位,用于向整个北美、中美和加勒比地区、南美北部部分地区以及北美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空中和海上航线提供宽带服务。它超过300吉比/秒的容量是现役“卫讯”1的两倍还多,覆盖区域是“卫讯”1的7倍,设计寿命14年以上。

“欧洲通信卫星”172B由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采用“欧星”3000EOR全电推进平台建造,发射质量3551千克,拟采用东经172度轨位,覆盖亚太地区,设计寿命15年以上,号称首颗大功率全电推进通信卫星。它将利用11个Ku波段点波束来实现1.8吉比/秒的高通量容量。这部分容量已被松下航空电子公司买下,用于其卫星全球航空宽带服务。除高通量点波束外,该星还配备36路常规Ku波段转发器和14路C波段转发器。(江山)

“联盟”号在库鲁发波音造全电卫星

5月18日,由阿里安航天公司经营的俄制联盟STA/“弗雷盖特”MT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的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了卢森堡SES公司的SES-15通信卫星。这是“联盟”号火箭继1月底发射“西班牙星”36W-1后第二次在圭亚那航天中心执行静地转移轨道发射任务。SES-15由波音空间与情报系统公司采用702SP全电推进平台建造,发射质量2302千克,配备16路Ku波段转发器以及10吉赫的Ku和Ka波段高通量有效载荷,拟部署到西经129度轨位,覆盖区包括北美、墨西哥、中美和加勒比地区,用于开展空中上网服务,设计寿命15年。星上还为美国联邦航空局“广域增强系统”(WAAS)搭载了一个有效载荷,用于提高飞机用GPS信号的精度。星上有50余个结构部件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

波音是最早向商业市场投放全电通信卫星设计的厂家。全电推进卫星可大大减轻卫星重量,从而节省发射费用,缺点是定点所花时间长。SES-15定点工作预计将花约190天时间。(小默)

欧空局完成火星着陆器坠毁事故调查

5月24日,欧空局宣布结束对“斯基亚帕雷利”火星着陆器去年在降落过程中坠毁事故的调查工作,并公布了调查总结报告。作为欧空局同俄罗斯合作的“外空火星”项目的第一步,随“微量气体轨道器”(TGO)发射的“斯基亚帕雷利”在去年10月19日实施着陆时在超音速降落伞展开后出现问题。调查发现,着陆器上的惯性测量单元向制导系统发送了错误的姿态数据,导致计算机误以为本来离地还很远的着陆器已经落地,从而使着陆器过早抛掉降落伞和后壳,并让制动火箭短时间工作,最终导致着陆器坠毁。调查人员建议在“外空火星”项目后续探测器2020年发射之前开展更加严格的测试和计算机模拟。(江山)

空赛运载公司将更名为阿里安集团

作为欧洲运载行业重组的最后一步,由空客和赛峰的合资的空客赛峰运载公司自7月1日起将更名为阿里安集团。集团控制的7家下属子公司将采用统一的图形标识,同时保留各自原有名称。上述机构将在巴黎航展上以新身份亮相。2005年1月,空客赛峰运载公司由空客集团和赛峰集团合资组建,去年7月1日正式组建完成。该公司称,新名称能够反映该公司是一家国际性集团,持续增强其子公司阿里安航天公司的品牌凝聚力。(小默)

俄罗斯

“质子”号火箭恢复发射

6月8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俄制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美国回声星卫星服务公司的“回声星”21移动通信卫星。本次发射是质子号在去年6月后首次发射。当时质子号携带发射的是“国际通信卫星”31。那次发射虽出现了二级过早关机问题,但依靠和风M上面级延长工作时间,卫星最终仍被送入预定轨道。“回声星”21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美原地星网络公司建造,拟用于向全美提供移动语音和数据通信等服务。该星采用1300系列平台建造,发射质量6871千克,配备S波段有效载荷,将部署在东经10.25度轨位,供回声星移动有限公司向欧洲提供移动宽带服务,设计寿命15年。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曾表示,计划今年进行3次商业发射,赫鲁尼切夫中心则要用质子号执行4次俄政府发射任务,这样质子号今年的发射次数将达到7次。质子号2023年前的订单簿上还有15次商业发射。(小默)

俄同空间站的通信联络将靠自己

俄罗斯信息卫星系统(ISS)-列舍特涅夫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尔斯托耶多夫表示,借助本国的“射线”中继卫星系统,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部分将在年内拥有自己的宽带天地通信系统。站上即将配备的Ku波段设备不仅能传回遥测数据,还能传回大批视频和其它信息。“射线”系统目前设有3颗同名中继卫星,用于货运和载人飞船发射时的遥测传输,但由于现有设备只能在空间站在俄本土地面站上空过顶时传送信号,在余下的时间里,位于莫斯科附近的任务控制中心不得不依赖美国卫星来保持同站上机组人员的联络。(江山)

俄“联盟”号发射下一代预警卫星

5月25日,俄罗斯联盟2-1b/“弗雷盖特”M型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俄“冻土”(Tundra)系列下一代预警卫星的第二颗卫星,即“冻土”12L,代号“宇宙”2518。本次发射是俄火箭近一年来首次执行军事卫星发射任务。俄上次发射军星是在去年6月4日,当时用“呼啸”KM火箭发射了一颗测地卫星,代号“宇宙”2517。“冻土”系列又称“统一空间系统”,由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研制,可能采用了重约1.2吨的“通用卫星平台”,有效载荷由彗星中央科学研究所提供,用于取代“眼睛”1系统的US-K和US-KMO卫星。俄希望在2020年完成6星组网。首颗卫星已在2015年11月发射。(小默)

日本

H-3火箭主发动机开始试验

日本宇宙开发局(JAXA)正在为其下一代H-3火箭研制LE-9主发动机。这是日本20年来首次研制主火箭发动机。4月底JAXA在种子岛启动了LE-9发动机的首轮点火试车,计划在6月份之前进行总共11次地面试车。在2018财年完成又一轮点火试车后,研制人员将建造要用来装到H-3火箭上的发动机。H-3火箭可能会在2020财年投入使用,将为日本抢占一直由美欧和俄罗斯主导的全球卫星发射市场发挥关键作用。

H-3将接替现役的H-2A和H-2B火箭。它将把发射成本降至H-2A目前约8860万美元的大约一半。H-3火箭能够携带重达6.5吨的中大型卫星,比H-2A高出60%。JAXA预计H-3火箭每年平均可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约6次。(小默)

猜你喜欢
通信卫星着陆器探测器
GEO通信卫星电缆网轻量化设计与应用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中国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欧俄探测器抵达火星,着陆器失联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诞生记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