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入

2017-07-25 09:54朱晓敏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精彩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朱晓敏

摘 要:一节课的开始仿佛是整台戏的序幕,又好似一曲优美乐章的序曲。因此,上好一节课,导入是关键。本学期我有幸聆听了在我校举行的县级数学优质课比赛,同行们引人入胜的一段段导入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下面让我们一同回顾几位老师精彩的新课导入。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精彩;有效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汤老师的《重叠问题》一课的导入,将理性的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然后进行认真的思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师: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去剃头,为什么后来却要付3个人的钱?

生1:因为他们头发少。

生2:因为是爷爷、父亲、儿子3人。

师:2+2等于4,为什么是3人?

生:有一个人又是爸爸,又是儿子。

师:谁是爸爸?谁是儿子?用四个手指表示三个人物的关系。(学生纷纷用四根手指表示,中指和无名指交叉重叠,并说出重叠的原因 )

师:4个人中有一个人具有双重身份,那我们算人数应该怎么算?

生:2加2等于4再减1等于3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老师经常用的一个技巧,但总感觉缺味道,感染不了学生。但汤老师讲述“理发师的困惑”这个小故事时却妙趣横生。学生放下一切,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同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父亲的双重身份是重复的,这也就是此节课的重点。导入时间不多,却达到了激发兴趣,又为下面学习重叠知识埋下伏笔的双重目的。

2.利用游戏导入,寓教于乐

葛老师的《推理问题》一课导入时将游戏有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寓教于乐。

师:猜老师两手中握的粉笔分别是什么颜色?

师:为什么有不同答案?

生:因为颜色不能确定。

师:老师给个提示,我两手中粉笔颜色为红色和白色。再猜?

生1:左手是红色,右手是白色。

生2:左手是白色,右手是红色。

师:要准确猜出,答案必然要统一。老师再提示,我左手握的粉笔不是红色的。

生:左手握的是白色的,右手是红色的。

师:只有给出足够的提示信息,我们才能猜的准。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做推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理。

在这个游戏环节中,葛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分三个层次猜想。先让学生猜老师手中的粉笔是什么颜色,学生无边际的瞎猜,后来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答案的。老师又提示有两个颜色,但结果还是不能确定,有学生意识到要缩小答案范围。第三次老师加上了前提条件,学生猜出了正确结果。这个导入环节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从简单随意猜测领悟到“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体会到逻辑推理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

3.运用数学思想导入,启迪思维

课堂导入还可以运用一些数学思想,让学生进行探究。徐老师的《植树问题》课前的小游戏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把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

师:我们来玩游戏,看谁最有眼力。

(出示:△○△○△○△○△○)

师:谁能说出三角形和圆谁多?理由?

生:一样多。因为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圆,没有多余,所以同样多。

师: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为一组,我们可以说一个三角形对应着一个圆。

(再出示一组:△○△○△○△○△○△○△ )

师:这组图形中三角形和圆谁多?为什么?

生:三角形多。因为一个三角形对应一个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圆对应,所以三角形多。

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我们就能很快判断出三角形多。(板书:一一对应)

“植树问题”是一经典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虽能找到“植树问题”之三种不同类型中的规律,但不会熟练运用规律。只是机械地运用公式,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徐老师的导入,使“植树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明确了“间隔”和“数”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以此为基础并通过适当变化方才可以应对各种变化了的情况。这就是“一一对应”思想的妙处,这就是植树问题的核心。

4.把握重难点导入,充满生命活力

课堂导入精彩,往往会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会马上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学得积极而主动。陶老师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一节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课。导入中陶老师打破传统与常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教学重难点及关键对教材重新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贴近学生。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想玩吗?

生惊喜:想!

师:这个正六边形图片上有只猴子,正四边形图片上(有尾巴),如果把我正六边形固定不动,让正四边形沿着正六边形转动,从一条边转到另一条边叫一次(示范),当正四边形开始转动的时候,猴子的尾巴(断开了!)(师将图片恢复原状)猜一猜,从这时算起,你认为转动几次,猴子的尾巴能重新接回?

师:到底是几次?怎么才能知道?生说转一转。

师:老师转,你们数。(结果数到6次尾巴没重新接回)

生改口:再继续转,12次能重新接回。

师:带着猜想一起验证。(转到第12次时,尾巴终于接上)

师:我们把正六边形叫图1,用数字6表示;把正四边形叫图2,用4表示。转动12次重新接回。(板书:6、4:12)

师:这样转下去,你认为什么时候猴子的尾巴会第2次重新接回?

生:24次。

师:为什么?

生1:因为24是12的倍数。

生2:因为12乘2等于24。

师:转动多少次尾巴第3次重新接回?

生:36次。

师:再继续呢?能写多少个?(板书:12、24、36、48……)

师:这个游戏就叫“尾巴重新接回”,好玩吗?

这个导入陶老师设计得非常精彩,它深深吸引了在坐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当陶老师抛出“转动正四边形几次,猴子的尾巴才能重新接回”这个问题,学生大胆猜测6次,发现猜测与结果不符,再一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學生们尽管前面猜错了,但都想再猜一次,气氛相当活跃。几次实践后,学生能清楚准确地说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了,这才揭示课题。这才是真正的探索,这才是高效的课堂!

听完这些优质课,感受颇多。老师们都注意做到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注重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会在上述方法及策略的引导下,瞄准教材重难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科学、高效的方法,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猜你喜欢
精彩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