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名师做良师

2017-07-25 12:19宋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宋君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辽宁抚顺,1133000)

摘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自然成了人类文化传承的使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当前,中国经济步入了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学校的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要求,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对得起人民赋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从自我做起,以修身养德的内治来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

关键词:魅力修养 优秀风范 行为典范

一、加强自身的魅力修养

人们都说教育就是传道、受業、解惑,做好这些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我认为不然,传道、受业、解惑只是韩愈在《师说》中所提及教学中的一个过程,而并非终极目标。一个有责任的良师不仅要过程,更注重结果,他最理想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

古语有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没有权利,但有魅力—知识的魅力、道德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1.学为人师——知识的魅力

当好一名教师首先不仅要学习,更要学高。一名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进步,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并且“学”要学“高”,“高”代表着全面和精深,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学科的方方面面熟悉精通,而且要涉猎广泛,读尽可能多的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有体会,身边有很多人称我为“杂家”,我欣然接受;有人送我两句话“上辈子杀过人,这辈子教语文”,我也欣然接受。因为我知道教语文的不容易,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要有所涉猎,稍有差池就可能被学生“撂倒”在讲台前。虽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教师更应该站在文化的前沿,做一个永不退缩的传道者。所以,为了更快、更全面地提高自己,在学习上,我认真阅读魏书生等名师的专著,广泛收集和观看名师光碟,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以实现终极目标为乐,只有学高,才能为师。

2.行为世范——道德和人格的魅力

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用自己的良好师表潜移默化着身边的人。

鲁迅先生曾这样回忆他的一位老师: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订成三厚本,收藏着,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他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老师的教诲和人格成了鲁迅为正义、为自由奋笔疾书的不懈动力,也使他具有了不怕邪恶的钢铁般斗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非德无以载万物;非道无以承古今。教师是社会公正的代表,社会公平的化身,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有教无类”,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决不能偏袒或苛求学生。学生们的知识、能力、个性以及行为都是有差异的,正所谓“十个指头有长短,荷叶出水有高低”,这就需要教师客观地面对这一差异,用一颗公平的心去接纳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一碗水端平,做到真正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践行师者的优良风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他们会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据好多家长反应,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让做的”。所以,在学生眼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了他仿效的对象。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讲奉献。

毛主席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所以他成功了;蒋介石说:“人民是我的”,所以他失败了。当你付出时不要总想着索取,因为你是一个园丁,未来满园鲜花的灿漫就是你价值的体现。

温总理说过,“对人民的爱和奉献,是人的道德情操最崇高的表现”。同样,对学生的爱和奉献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其次,从自我教育做起。

一个教师的良好行为,胜过千言万语。言为心声,做的一定要比讲得好,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以德服人,去教育身边的人,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

再次,活得真实,满怀正气。

课堂上的教师,可以说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但是课后一定要转换成真正的自己。不要总摆着一副“阶级斗争”的脸孔,因为教师不是老板,不能老板着脸。身为教师,就应该满怀正气,生活中无私无畏;工作中三尺讲台写春秋,矢志不渝地铸造自己的高尚师魂。

三、引领学生的行为典范

有很多教师以为自己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发挥灵魂工程师的作用,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不然,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课堂上锻炼学生们的智商;课后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情商。

1.做人之道

“孝”字,上头为“老”,下面是个“子”,这说明老小相传承,能传承则为“教”。所以师道的首传应该是“孝”,为人子女首先要孝父母之身,对父母的健康时时懂得去关怀;其次要孝父母之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既要保护好自己,又要时常关注父母想念我们的心情;再次,要孝父母之志,为人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所以立身行道,用自己的德行去奉献社会,赢的人们的称赞,这就是父母最自豪,最欣慰的事。

因此,我们不仅应该首先在家庭中落实“孝”,更应该在学校中传播孝道。俗语云:“子女不用管,全凭德行感”,一个能行为世范的教师,必将为学生所铭记一生。

2.立身处事原则

“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

师者不仅要解学生之惑,更要教他们一些立身处世的道理。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说话的语气语调,在教学中,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评价,无一不对学生产生影响。比如:讲人的“知进退”,也是一种立身处世。比干谏而死,杨修见妒于曹操而被杀,忠勇才华一无所用。而范蠡扁舟归五湖,郭子仪功成则身退,这种圆满已是少有。比如:讲文革,可以通过讲述再艰难也不自杀者,来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热爱和维护,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例子,在教学中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