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校德育新常态

2017-07-26 21:20蓝志坚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常态文化遗产传统

蓝志坚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江南小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财富空前增长。然而由于历史特殊时期原因,传统文化的继承被淡化过一段时期。在现实当中,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从日韩动漫、欧美大片等火热现象,以及在商家期望有更多的节日带来更多消费的吆喝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不少青少年漠视传统,盲目崇洋。

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积极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就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常态。

一、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符号建设常态化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琴棋书画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其象征性的形象符号代表,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文化形象,符号类的戏剧的脸谱、书法的字体、民乐的乐器、棋类的外形等等。这些都是学校经常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或办学特色,在学校校园文化主题建设中,要彰显这些传统文化形象符号,让学生充分认知与感悟。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紧紧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核心理念,结合自身“晨练太虚、午读经典、晚奏民乐”特色体系,把校园文化建设常态化,不断完善和补充,以多种形式创设传统文化氛围。学校走廊开辟了“太虚拳招式图”;校园建有“民族乐器”雕塑群;大堂设有“经典墙”,在走廊、楼梯设有“文化壁”,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经典语句,无不传递着经典的信息,学生们目之所及全是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让传统文化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传统节日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共建常态化

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情怀,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从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形成培育民族精神的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具有积极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家庭的共同的努力下,更具有传承性教育作用。如在重阳节请家长在家带头孝敬老人,给孩子以榜样作用,在元宵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汤圆。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网上祭奠英烈。

在节日里,组织和发动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庆典活动,感受传统文化氛围;同时学校加强与周边的祠堂、博物馆、展览馆、名胜古迹等社会教育资源的联系,組织师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三、传承本土文化创新发展常态化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第四条指出: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教育教学。对于本土优秀文化的开发,可以通过邀请传承人进校园授课。

以我校为例,我校把源于本地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虚拳”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参加香港国际武术大赛、广东省武术精英大赛等等赛事,取得不菲成绩。利用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校园,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把这些文化作为乡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把太虚拳练习与体育课、早操相结合。把民乐演奏、经典诵读与太虚拳融合一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汲取传统经典文化的精华。围绕特色建设和文化传承育人先后开发了《活水教育》、《太虚拳》等校本教材,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和其他城市的太虚拳传承学校共同开展太虚拳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太虚拳研讨、展示活动,让学生得到新的启发。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太虚拳发源地学习参观,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到本地先贤崇文尚武的人文精神。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授课讲学,学生了解了家乡文化的发展脉络,增强了本土文化的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四、文化传承展示活动常态化

传承文化必须让学生得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也才能得到家长的更多支持。

一是可以通过建立学生社团的文化学习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二是通过组织校园各类文艺比赛活动,或者结合节日开展专题展演活动,如让学生猜字谜、书画作品展、民乐演奏等,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氛围。三是充分让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和管理,如成立广播员队伍,让学生每天诵读经典美文,让经典不知不觉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四是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不断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信心。

习近平主席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路子,深度发掘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学校教育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强国梦。

猜你喜欢
常态文化遗产传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少年力斗传统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