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与消防救援之殇

2017-07-27 00:21刘畅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消防队员消防队消防车

刘畅

价值千万的豪宅,享受顶级的物业,出警的消防大队仅有1公里之遥……即便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时间被迅速锁定,但这场吞噬了4条生命的大火,仍然还有许多无法消弭的困惑和疑问。当它遭遇一场过火面积50平方米的火灾,历时近3个小时,被夺走4条人命。近些年来,高层建筑火灾的悲剧不断出现在公众面前。即使坐拥豪宅,高层民居仍危險重重。正如消防专家所言:“即使抛开纵火的恶行,这样的悲剧仍令人警醒。”

纵火:救援刻不容缓

“看到江边像写字楼一样的那几幢楼吗?那就是蓝色钱江小区。”在驶向钱塘江西岸的桥上,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指着远处的高楼给记者看。虽然这桩举国震惊的保姆纵火案已经过了一个月,但它仍是杭州百姓口中热议的话题。“数一数二的豪宅,消防中心就在它后面,人怎么就能死了呢?”李师傅又不无惋惜地说道。

当出租车越驶越近,那些高楼也愈发清晰——发生火灾的第2幢坐落在之江路旁,面朝大江,通体的玻璃幕墙像沿江的展示柜。从下面望上去,从1802室一直到25层的顶层仍能见到烟气留下的痕迹,瓦蓝染上黑色,像挖出一个巨大的空洞。虽然18层至20层被绿色围挡罩住,工作人员在火场的废墟上往来、勘察,仿佛把这幢建筑又带回了施工的状态,但它仍然像一个遮不住的伤疤,提醒着每一个路过者这里曾发生的人间惨剧。

6月22日凌晨5点10分左右,同样住在2幢的李大妈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电话是邻居打来的,告诉她大楼着火了——邻居先给李大妈的儿子打电话,但儿子手机静音没有听到,邻居又赶紧给她打,不过李大妈起初并没有在意,直到在窗前看到浓烟和掉落的玻璃,才大惊失色地叫上老伴儿和儿子逃生。

李大妈事后从新闻中得知,保姆莫焕晶是在早上4点55分点的火,她非常诧异,仅仅15分钟后“烧得玻璃都掉下来,怎么会这么快?”对此,原上海市消防局副局长陈寒根解释说,这与着火的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像一个抛物线。“如果是正常引燃的火灾,从开始冒烟到起明火,需要1到3分钟”。但纵火不一样。“纵火就是一触即发,没有前面的阶段,给人反应的时间也就很少”。

根据事后发现的通联记录,6月22日凌晨5点04分38秒,朱小贞发现火情,拨打“110”报警,通话56秒;5点05分55秒,拨打“119”报警,通话59秒。

事后看来,消防队的出警是及时的。据杭州市公安局事后公布的消息,5点07分23秒,“119”指挥中心调配警力,上城区消防大队奔赴蓝色钱江小区——消防大队距离事发地只有1公里外。4分钟后,消防车到达小区所在鲲鹏路的正门。不过,消防队首次派出了几辆消防车出警,记者在杭州采访中并没有得到准确答案。但据2幢其他单元的业主6时许从楼上拍下的照片,2幢楼前停了一大一小两辆消防车,南门外的草坪上也停有一辆大型消防车,之江路旁亦有4辆小型的消防车待命。

就在等待消防车出现的时候,朱小贞还在尝试其他方式寻求帮助:5点08分,打给隔壁单元的邻居徐某,而睡梦中的徐某并没有接到。这也成了他终生的遗憾。

不知是否因为火势越来越大,5点08分56秒,朱小贞再次拨打“119”,通话26秒;5点11分,“120”回拨确认,这大约给了她一丝希望;接到“120”的电话后,朱小贞又打给小区的另一位邻居,但因为时间太早,她的求救电话依然没有被听到。然而,5点30分,有邻居回拨给朱小贞,电话这一头却无人应答。自此,朱小贞母子四人便失去了音讯。事后,母子四人在北侧女儿房间的窗下被发现。屋中未过火,逝者被烟熏得全身黑灰。

从户型图上看,从莫焕晶纵火的客厅到母子四人最终倒下的北屋,中间经过了主入户的通道、厨房和女儿卧室的卫生间。事后,在痛恨莫焕晶的残酷、惋惜无辜生命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朱小贞的求生方式是否明智?除了在房间里等待来自外部的救援外,此时的朱小贞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朱小贞选择的逃生方式并没有错。”对于这些疑问,某市消防总队队长以他的专业背景给出了这样的判断,“火灾自救最核心的问题是发现的时间点。如果发现火灾早,最好第一时间从门里面逃出去。家里起火不要待在家里,因为烧着了以后,再过几分钟,温度会很高,烟气会很大,躲在家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风险都挺大。”

回到朱小贞当时经历的场景,当时的火势发展已经没有带孩子逃出房间的可能。“当判断跑出来已经不可能时,就要躲到某一个房间里,然后把房间的门关好,在里面采取一些防烟措施。一般情况下,即便关好了门,但门缝可能不是太严,烟就会积累一些,这样的话,就要窗户打开,把烟排掉,然后人要采取一个低姿,比如坐在房间的床上或地上,甚至趴在地上。这样做的目的,一个是避免高温的烟气会烫伤人,比方造成呼吸道的灼伤,另一方面,就是有毒的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比空气轻,进到一个屋子以后漂在屋子的上方,所以如果站起来或坐起来的话,呼吸到的一氧化碳就多,死亡来得就会更快。”某市消防总队队长说。

然而,女儿的房门并未延缓死神的脚步。据某市消防总队队长分析,当时客厅、主卧、次卧都燃烧起来后,温度可达七八百度。高温形成的巨大压力把火焰和烟气压向南面的阳台,冲破玻璃后释放出来。北面的房间虽然没有过火,但不像至少能抵御高温一小时的防火门,普通房门面对室内高温,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坏了。门被烤破一半,浓烟灌进来。不仅温度较高,毒气也非常厉害。这样大量的烟气,即使开着窗户效果也不大。“一般情况下,人在浓烟面前3分27秒就倒下了”,陈寒根说。

被质疑的物业

在这场令人痛惜的大火中,除了保姆莫焕晶与朱小贞母子这对直接的施害方和受害方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第三方——绿城物业。物业在当天的反应及决策在事后都遭受来自各方的压力甚至指责。首先当突如其来的大火发生时,物业方面的反应是否及时?事后,有媒体对当时值班室工作人员做了采访,据这位工作人员回忆,绿城物业消防控制室的消防系统是在6月22日凌晨5时接到的首警,值班人员联系保安确认着火后,将消防控制中心的主机调至联动状态,并播放消防广播。

向值班室确认着火的保安坐电梯奔向火场。据电梯监控显示,5点09分,他到达18层,发现烟气很大。没带任何装备的他下到一层找水,呼叫队员,走消防楼梯到16层拉消火栓,直通18层,再赴火场。

5点11分,其他的物业保安上到小区门口的消防车上,带路从绿城尊蓝钱江豪华精选酒店大门进入,但是,消防通道地面有地锁,消防车遇阻后,6名消防员下车,5点15分破拆2幢楼前的铁门锁,进入建筑底部。消防车掉头从闻潮路大门进入。

3月8日,安徽淮北,消防官兵为社区安全员演示液压破拆器材剪钢筋破拆

从睡梦中被叫醒的李大妈清楚记得自己是在5点24分下的楼。此时她看到2幢阳台一侧下面,被保安拦住不让接近,因为楼上燃烧的玻璃开始从高空中噼里啪啦坠落下来,发出巨大的碎裂声,场面十分危险。据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朱健教授分析,“住宅楼用全玻璃幕墙会比有窗间的外墙危险。即使用防火玻璃等材料,玻璃遇火烧裂后,大面积玻璃破碎后掉落的危害也更大”。

所幸,李大妈注意到已有消防车停在楼下,她感到安心了许多。当她又看到消防员从南边的小门来,需要刷开才能进来,她主动把门刷开。李大妈起初并没有觉得火情有多严重,只是抱着下来了解一下情况的心理,所以没有惊动熟睡的孙子。可是在楼下看到火势的进展已远远超出自己的意料,她立刻叫儿子跑回家把孙子抱回来。

对消防员来说,要扑灭这场大火,他们有两种路径:一是在建筑外部架设云梯直达火场,另一个是从内部攻入。

有人注意到,一辆消防车出现在火场下方,却趴在了草坪里。据本刊记者调查,现场的消防队员后来告诉业主,“地基太软,撑不起云梯”。而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高层住宅应至少沿一个长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面,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阳台或主窗,场地应能够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登高面不一定要建成道路,但即使是土路,也要把土层夯实,保证能够承受消防车的重量。”朱健分析,“在施工验收的时候,建筑工程肯定是合格的,但很可能之后又改作了他用。”此时,另一辆隔在小区南门外草坪上的消防车也在尝试,但楼层太高,距离过远,也无法触及火场。

消防员们只剩下一个选择:内部攻入。由此,希望全落在楼内的救援上。

根据杭州市消防局公布的信息,5时17分,6名消防员携带灭火救援装备进入着火建筑乘坐电梯,前往17楼设置进攻起点,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水枪至18楼,从开启的保姆房内攻灭火和搜救人员。

然而,根据杭州市消防局提供的电梯监控图,上楼的过程似乎没有这般顺利。蓝色钱江小区的业主电梯间与保姆电梯间完全分离。剪刀楼梯式的消防通道也各不相连。因为18层的入户门口烟气很大,需要坐通往保姆门的电梯,停在17层,再将消防水枪拉至18层。但5点17分、5点18分、5点19分最终停在18层的电梯监控图中,携带破门工具的消防队员乘坐的均为通往1802入户门的业主电梯。

报告着火的保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当侦查的消防队员5点23分从消防楼梯到达18层的入户门,他与另一名队员已经在18层消防楼梯的防火门处,用消火栓的水抵御袭来的浓烟。保安听到这位消防员说没有破门工具,也未能进入。5点26分,全副武装的消防队员进入保姆房,铺设水带,准备灭火。

关于消防火栓是否正常工作,事后成为家属和业主指责物业的焦点。据本刊记者调查,当时,不止一个业主在消防车边上听见消防员拿着对讲机喊道“水压不够”。而物业在接受各方媒体采访时则坚称,事发次日,消防部门检测18楼水压正常,所以6月22日的水压也是正常的。

后来杭州市公安局在7月17日的答记者问上正式确认,在得知火情后,物业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一直没有启动消火栓泵。某市消防总队队长告诉本刊记者,正常情况下,打开消火栓,楼顶水箱能够保证水喷射10米。这个水箱有18立方米的水,能供一支水枪工作四五十分钟,两支水枪也能供20多分钟。当水箱水量耗尽,水压不够时,需调用地下的消防水箱。五六百立方米的地下水要用水泵打上来。而只要按下消火栓旁的红色启动按钮,水泵就能自动打开。但只有当水泵房的控制柜的选择钮设置在自动上,并且消防控制室启动消火栓泵时,这条通路才能实现。

直到5点36分,物业工程部值班人员到达水泵房,才将消火栓泵转为自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却未启动消火栓泵。5点40分水压不够,现场消防员按下消火栓按钮,消火栓仍未启动。5点44分,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物业负责人通知后,启动消火栓泵。但是,供水管网压力仍没有明显上升。消防车遂使用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加压,向大楼管网供水,而接合器锈死。随后,指挥员下令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至18层续水。其间,6点08分,烟气集聚,屋内回燃。7分钟后,续水完毕,火势得到压制。

林家对消防最不满的一点是,施救不得力。某市消防总队队长说,消防员在现场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判断火场是否有被困人员。“有没有人,要通过火场侦查。这需要多个信息源。第一个就是根据‘119報警,指挥中心的人员要询问这件事情,有没有人员在里面,在什么位置。这是必须要询问的事情,因为消防队救人第一。询问之后,因为出警的消防队不知情,指挥中心要向出警的消防队通报情况。第二个信息源是,消防队到达现场后,要询问知情人,比如保姆,问她有没有人、人在哪个屋子里、里面有几间屋子、都是什么样的屋子。可能知情人只知道个大概。就是人在屋子里,但不知道在哪一个房间。那么,消防队员就要到每个房间去搜索。”

据杭州市答记者问的公开通告,消防队员始终按照有人员被困的情况开展救援。消防队事后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最先上楼的消防队有3组,共9人。其他消防员向物业、邻居、亲戚等了解受困人员、房屋户型结构等情况,通过对讲机把信息传达给已上楼的先遣部队。之后,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屋内消防力量增至30人。

然而,徐某曾在微信上写道,5点30分后,他们不止三个邻居屡次向消防队反映,室内仍有母子四人,但消防队反馈说里面没人。而保安队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5点53分,1802主入户门被房间里灭火的消防队员从里面打开,消防队员对他说里面没人。同单元四楼的业主赵某6点13分下楼时,见到莫焕晶正与公安说话,公安问她朱小贞母子在不在楼上,她说“应该不在了,既然把她叫醒,那他们也该撤走了”。这时,朱小贞的哥哥朱庆丰在6点接到林家大哥电话后,也已经赶到了2幢1单元楼下。见到朱庆丰,莫焕晶变了口气,说:“他们都在房子里,小贞让我下来报警。”

但是,像杭州纵火案这么小的火灾现场,只要能进去,每个房间都要搜索。如果需要搜索的地方处在燃烧中,只能先把火灭掉。但如果这个房间没有火,温度又不够高,就要尽最大努力搜索。房间里的门,如果有搜索的需要,都是要破拆的。如果门上了锁,但没有被火烤坏,正常打开就行。如果门被高温烤变形,可以大力劈开或踹开,也可以用切割器等设备。“因为消防队员已经进屋灭火,火是在阳台、客厅、主卧和次卧的方向烧,他们母子躲藏的屋并没有过火。如果没有烟和火的威胁,他们的门实际上就应该破开。”某市消防总队队长不无遗憾,“消防队员有可能不知道里面有人,如果知道里面有人的话,应该第一时间就把门踹开或破开,把人救出来,继续灭火。”

朱庆丰试图闯进警戒线,被保安以屋内没人为由拦住。6点40分,他随着从隔壁2单元进去的保安和消防队上了电梯。他乘电梯到顶楼,翻过顶楼的玻璃檐架,钻到了1单元的消防走道内,再下到18楼。7时许,在朱庆丰强烈要求破门的情况下,母子四人最终被发现。7点40分,最后一名遇难者被抬出,经诊断,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事后,某市消防总队队长向本刊记者反思道,火灾发生时,物业与消防部门就应及时联动。消防指挥中心接到火灾报警后,首先确定受困人员的位置,指导他们逃生或躲避,并把受困人员信息告知出警的部队。出警的同时与物业配合,物业提供户型图,确认消火栓泵启动,疏散人员,帮助消防队现场侦查,通过视频或照片,把信息反馈给指挥中心。消防队员都应配有通信设备,与指挥中心随时沟通,确定搜救的目标和战术,节约搜救的时间。

逃生隐患依旧

8点多,住在5幢的郭先生醒来后,发现楼下大堂前站着许多赤脚、穿着睡衣的业主,才知道凌晨小区着火了。“没想到刚住进来3个月就发生这样的事。”郭先生向本刊记者感叹。他立刻采取行动,逼着物业检查自己楼层消防栓的出水情况,结果令人失望。“如果火灾发生在我们身上怎么办?”

“虽然纵火比较特殊,但家庭住宅的隐患本身就不小”,范强强同意郭先生的担忧。莫焕晶是用打火机把书点燃,扔在布艺沙发上,造成火势失控。而人工材质的沙发本来就有隐患。“我碰到过不少电吹风点燃沙发的案例。有些人用电吹风时突然停电了,电吹风放在沙发上。来电时,电吹风又启动,就发生了火灾。”人工合成材料一旦发生点燃,燃烧快,产生的有毒烟气也厉害。

而为了保障私人空间内的个人自由,相比公共建筑,家庭住宅的消防规范要宽松得多。“很多规范是无法渗透到户门里的。比如消防审查部门在审查商场的装修图纸时,会要求少用木材一类可燃物。但家庭装修不需要审查。”朱健认为,建筑設计是在各需求间求得平衡,“极端点来看,你不能因为防火,家里就不能装窗帘了。”

既然住宅着火的隐患始终不小,消防专家们一致强调,家中所有屋子都要配置火灾报警器,在任何时候都要先发现火灾。之后,“毫无疑问要跑”。范强强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即使家中配备灭火器,灭火能力也非常有限,居民的救火能力也有限。“等待消防员来救,往往来不及,无论卧室、卫生间防火能力很差,都很危险。如果冲出去,哪怕吸进些烟,也很有限,几秒钟就可以保命了。”

从建筑设计上来看,消防通道里也应是更安全的。朱健向记者介绍,私人空间的原则体现在住宅建筑上,就是以户门为界,户门内的规范虽宽,但要严格保证各户之间,以及户门外公共空间的防火安全。户间的隔火通过窗户的间距来保证,两户间窗户间距需大于1.2米,两单元间窗间距需大于2米。而公共空间的防火措施,就是户门的防火门和消防通道的防火门。

6月22日的大火虽然没有烧毁1802室的户门,但浓烟已经在楼道里蔓延。从烟火中出逃,如烟不太浓,可俯下身子行走;如为浓烟,在贴近地面30厘米的空气层中,烟雾较为稀薄,人须匍匐前进。因为烟气往上走,一般要求人们往下跑。范强强向本刊记者介绍,根据高层建筑的设计规定,消防通道在楼顶有门,可以通向其他单元。住在顶层附近的居民,如果楼下烟大,可以选择这条通道逃生。但因为防盗,很多地方就把那扇门锁了。居民平时需要明确知道,这个顶楼的门没有锁。

住在2单元的孙大妈一家是5点55分,抱着自己的小孙子,从消防楼梯跑下来的。回忆当时下楼的场景,她记得最清楚的是,走到16楼时,闻到了浓重的烟味,她怕孙子中毒,她把小孩子的头紧紧贴在自己的胸口上。范强强告诉本刊记者,虽然消防楼梯的防火门至少能够阻隔火焰和烟气一个小时,有足够的时间供居民逃生。但防火门不关却是普遍现象,本来封闭的消防通道,一旦防火门洞开,反倒成了浓烟的上升管道,蔓延到其他楼层。

而不论是早早下来的李大妈,还是带着孙子的孙大妈,居民们普遍反映,虽然物业声明在5点08分便逐层播放了消防广播,但他们表示不但没有听到,即使听到广播,在到达楼下之前,根本不知道具体哪间房子发生了火灾。某市消防总队队长解释说,发生火灾后不一定要全部疏散人员,需要看情况,大家都跑反而容易造成混乱、踩踏的问题。所以消防广播最好不要自动播音,应该用人工报告。“比如18层起火了,那就报告18层具体哪一个房间着火,只要求19层到25层的人先疏散出来。同时提示大家要从楼梯里疏散,不要坐电梯,疏散时把防火门关好,不要让烟进入楼梯间。”

时隔一个月,小区业主们在筹备自治的业委会,小区正门的大堂前公示着业委会管理规约的草案,其中提道:“不得占用消防通道,不得损害消防设备。”而3单元孙大妈的女儿,正是6月22日清晨,穿着睡衣被晾在大厅的业主们的一员,她已不奢望物业公司能够主动慰问受惊的业主。生活总要继续,她只希望物业能够再举行消防演练,教给业主一些自救的知识。

猜你喜欢
消防队员消防队消防车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消防车出动
“迷你”消防车的启示
厦门的“奶奶”消防队
消防员救火
吴学华编著《中国消防百年图录》选登上海迎解放消防展新貌
积极探索专职消防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