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两个经典案例及其深远意义

2017-07-27 07:41高红霞
商情 2017年21期
关键词:奥运会世博会低碳经济

高红霞

【摘要】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本文通过两个经典案例,对此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低碳经济 世博会 奥运会

"低碳经济"最早写进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他们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做出了必要的选择。因为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向人类发出警告。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6年底,中国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次年,我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世界各发达经济体都把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新能源、新的汽车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已经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从我国来说,“环保、低碳、绿色、健康、可持续”这一系列概念,既是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历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也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更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以及“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密切相关。当然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福祉。以綠色生态为导向的国家财政补贴政策,尤其重视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补贴。政策是政府意志的直接表述,国家的财政政策更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国家财政支出更具有引导示范作用,对民间投资往往会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国家财政政策可以带动民间投资的走向与重点,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曾经指出,“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还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中体现了丰富的生态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体,人类不可能脱离自然界而单独生存。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气候变异,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尤其是严重的雾霾、臭氧层空洞以及一系列的气候反常,人们终于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地重要。低碳,意味着更健康、更环保。低碳经济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的提出缓和了人与自然紧张的矛盾关系,人们在用尽一切办法来弥补自己造成的过失,努力地实现的和谐统一。低碳经济体现了人类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以及可持续发展。因为低碳经济为我们提供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提倡人类节能减排,将高耗能经济向低耗能经济转型,减少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将重点放在企业生产,因为温室效应的形成,更多的还是因为企业进行的高耗能生产,或是排放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企业的生产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有关,工业化程度又会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因为企业的生产和企业、国家的利益相挂钩,所以在要求企业减排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国家的财政、税收、甚至包括法令法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整体效应。

低碳经济属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得益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民间投资在低碳环保领域可以大有作为;如果再辅之以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诸多环节方面的协调与配套,进而形成更加高效的政策机制,必然能让国家政策发挥更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而且,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低碳环保事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去产能”“去库存”的当务之急,也必将有益于生态环保,有益于“美丽中国”的美好前景,进而有益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为此,构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财政政策机制,制订明确高效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强有力的政策链条,对于提高我国低碳财政政策的社会效益是十分必要的。这个链条一旦形成,不仅体现国家财政政策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连贯性,而且可以增强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整体效能,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以及社会民间资本的最大潜能,从而在经济转型及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无法估量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动力。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博园区内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大量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参加世博会的许多国家不断交流和实践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展现了科技节能的创新成果,从而打造出一届“绿色的世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更是一次低碳奥运会典范。例如本届奥运大幕刚刚拉开,我们首先注意到主办方的一句口号——“一个新世界”!真的是独特而明确。巴西人力图在风情独特的上帝之城——巴西里约,举办一届绿色环保的奥运会。巴西人用不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十二分之一的预算,在上帝之城,为全世界的人们献上一场完美的环保奥运盛会。

更有意义的是,开幕式入场的运动员,每人都会取一颗树苗或者树种,207个代表团将将把207个不同树种,种到备好的容器中。而这些树苗将被移种至奥林匹克公园,最终长成大树,也将成为里约的奥运遗产——运动员森林。上述两个经典案例足以表明,低碳与环保,已经成为全世界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这,也许是人类的福音。

猜你喜欢
奥运会世博会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俄被禁选手自办“奥运会”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部分国家馆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
品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