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中的服装意象解读

2017-07-27 07:46孙喆董海琳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喜福会象征身份

孙喆+董海琳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自出版后就受到了文坛评论者的强烈关注。衣服在《喜福会》中反复出现,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它不仅连接着母亲们的记忆与现实生活,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解读服装这一意象,探究背后的文化含义,并揭示出华裔女性探寻身份认同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喜福会》;服装;象征;文化;身份

作为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讲述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移居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们的故事。虽然她们分别处于中美、旧新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模式,但因为心中有爱和浓浓的血缘关系,最终从冲突走向了理解,在两种文化的交锋中找到了心灵归宿。

象征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凭借某种意象,即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涵义、主题和情感。象征意象是指作品中为表达某种概念或思想,利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段,营造出既富联想又具审美的艺术形象。“在同一作品中,一个意象如果反复出现,它就会不断地累积起自身的象征意义的分量。(李素萍,27)”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既有利于展现华裔女性在美国的生存环境和心理变化,又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主旨。

从文明发展史来看,人类穿衣服是为了保暖、遮羞和美观。衣服的质料、颜色等方面的不同,不仅体现出文化观念、身份等级的差异,更展现出穿衣人的精神世界。在这部小说中,谭恩美笔下的衣服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表明身份的转换,二是揭示文化的冲突,具有身份和文化双重象征意义。

一、服裝——身份的象征意义

吴素云逃往重庆寻找丈夫,疲惫到极点的她丢下了几乎所有的东西,等到了重庆只有三件绸衣。后来当她到达美国时,唯一的皮箱装满了丝绸衣服。这些丝绸衣服不仅代表了她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更是她对自己中国身份的认同。吴素云不愿抛弃自己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即使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带上象征着自己中国身份的丝绸衣服。

女性主义意识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张硕,130)”当龚琳达成亲的那天,她身穿红裙子,脸蒙大红绣花绸巾。这里的红绸巾不仅代表了婚姻,也象征着龚琳达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她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只属于自己而无需生活在他人的阴影下。

许安梅的外婆死后,母亲带她去天津。快到天津的时候,母亲脱去孝服换上棕色长裙,腰际别着绢制红玫瑰,头戴小毡帽,帽檐上插着一支棕色羽毛。虽然处于戴孝期间,母亲却华服盛妆,原因竟是讨得喜欢洋货的吴青的喜爱。为了保持自己姨太太的位置和获得经济保障,母亲顺从接受封建“三妻四妾”的婚姻。她不敢反抗,只是妄想着通过讨好所谓的“丈夫”以换取生活的自由。

丝绸衣服、红绸巾、孝服、长裙等意象互相衬托,它们代表的身份意义象征着对中国身份的认同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抨击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父权思想。服装意象的使用,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小说塑造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增强了作品语言的形象性和艺术性。

二、服装——文化的象征意义

每次到了喜福会的活动日,吴素云都会穿上前胸绣着花卉的立领中国式衣衫。在美国参加聚会,穿这种衣服明显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中国人不会这么打扮,而美国人也不会选择这么怪异的衣服。这表明在母亲素云的身上,虽然多年的美国生活让她受到了白人文化的影响,但依旧不忘自己的根基所在,正如一首流传在中国80年代歌曲里的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从天使岛移民处出来第一次照相时,顾映映拿着蛤蟆包,穿着高开叉旗袍,上身又穿着西式外套,整个装束显得不伦不类。来到美国,一个全新的身份和古怪的打扮,这一切让顾映映局促不安。“不论是新移民还是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 都发现他们被夹在两个世界之间。( Ling 20) ”两种文化产生了冲突,因此顾映映陷入了文化混乱状态。

许安梅回中国老家探亲,她带回了加利福尼亚式的海滩装,垒球帽,斯丹福T恤和水手袜等。小说的出版适逢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安梅认为具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服装是最好的礼物,因此从遥远的美国带回中国。旅居海外的西式生活让许安梅适应并接受了美国白人文化,这也表明许安梅对西方文化的认可。

初来美国的顾映映、旅居美国的吴素云和许安梅,她们生于中国却生活在美国,试图融入美国白人文化却无法改变母国文化的烙印,结果迷失自我成为了寻找自己身份的边缘人。服装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不仅表明了华裔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与接受,也表现了她们对美国文化的接受与吸收。

三、结语

作为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谭恩美努力展现华裔移民的传统经历和他们下一代的现代生活,探究了华裔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在两种文化、两个社会里的迷茫无措的生活。母女两代人生活在两种文化背景之下,她们的双重文化身份糅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内质,兼容并蓄而独一无二。

《喜福会》中的服装象征意象描写自然,看似随意但实际上有着丰富的内涵。服装所代表的身份和文化意义,揭示出美国华裔移民的生存现状和性格精神。随着对自我身份认识的深入,母亲们重新建构了自己的心灵家园。她们重新看待这两种文化,这种文化既包含美国的成分,也有属于中国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李素萍.解读《喜福会》中的象征意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9):27-28,40.

[2]张硕.《女勇士》—反映华裔女性意识觉醒的“世界小说”[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130-132.

猜你喜欢
喜福会象征身份
跟踪导练(三)(5)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