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利玛窦离开肇庆之原因及思考

2017-07-27 03:32贾敏
神州民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利玛窦肇庆成就

贾敏

[摘 要]利玛窦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肇庆是利玛窦进入中国内陆传播天主教的首站,他在肇庆6年取得了十个“第一”的成就,但却被驱逐出肇庆,其中有客观上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利玛窦他们在传教策略运用方面固然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当时历史环境所至。利玛窦离开肇庆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本文提供一些参考,以期对于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有些积极意义。

[关键词]利玛窦;成就;离开;肇庆;原因;思考

利玛窦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1583年9月10日与神父罗明坚到达了肇庆,开始了他在肇庆6年的文化之旅,却在1589年被迫离开肇庆。后来辗转于韶州(今韶关)、南昌、南京、北京,1610年5月在北京去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被迫离开肇庆?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为此,本文想从这个议题开始,寄望能从中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利玛窦不仅是一位传教士,更是一位西方文明传播者。利玛窦在肇庆居留了6年,他以他的努力和敬业,取得了多项的成就。包括:在肇庆建起了中国内地第一座欧式风格建筑——仙花寺。利玛窦利用仙花寺的一个房间,开辟了中国第一所西文“图书馆”。1584年绘制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舆海地全图》,一改国人长期以来的“中国居天下之中”和“天圆地方”的观念,让国人开阔了了视野。1587年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机械自鸣钟,使中国内地的人学到了西方机械自鸣钟的制作技术;1588年合编了第一部中文的《葡汉字典》,使国人与外国人交流有了一本语言翻译工具书,为汉语拼音的出现作了铺垫。除此以外,1583年9-10月,罗明坚采用肇庆居民陈氏的主张,第一次以中国的“天主”作为天主教造物主Dies或 Dio的中文译名;1583年9月10日,利玛窦、罗明坚使用天竺僧的身份进入肇庆,天宁寺成为利玛窦进入肇庆的第一个居所;1584年1-3月,罗明坚和利玛窦为肇庆一垂危病人洗礼,成为中国第一个天主教徒;1584年;罗明坚、利玛窦与他在肇庆的汉语老师合译的《天主实义》,成为在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天主教教理书。利玛窦在肇庆取得的这十个“第一”,这是肇庆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对肇庆提升城市地位和国际影响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利玛窦离开肇庆的原因

一个对肇庆乃至中国如此有影响的外国人,被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在1589年夏圣母升天节那天却被迫离开肇庆。对于利氏离开肇庆的原因,学者们也纷纷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说法。在多个版本的《利玛窦》传记著作中,都对利玛窦离开肇庆的原因进行了记述,似乎都把总督刘继文的驱赶当成利玛窦离开肇庆的主因。近期笔者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查阅了相关资料,从中也找到一些有关利玛窦为何离开肇庆的佐证。经整理归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王泮态度转变,肇庆传教失去了依靠。王泮①是接纳西方文明的先驱。利玛窦于1583年9月来肇庆,可以说是全赖王泮支持和帮助,王泮一路为利玛窦他们开绿灯。没有王泮的帮助,他可能来不了肇庆,也无法在肇庆居留6年,更不可在肇庆创造十个“第一”。王泮全力支持利玛窦在肇庆传播西方文明,包括派人护送利玛窦等传教士入境、为利玛窦争取在肇庆的居留权、划地给利玛窦建起了中国内地第一所天主教堂、公正审理“崇禧塔”掷石头案及罗明坚通奸案、竭力增加两位西僧的声誉等方面。当然王泮的支持和保护也是事出有因:一是奉当时两广总督之命;二是王泮本身对西方文化的喜爱。如果说利玛窦他们是中国大门的敲门人,那么知府王泮就是一个开门人,也是西僧的保护人。利玛窦也多次提到王泮对传教士的保护。比如他提到“他(指王泮)不仅公开支持和保护传教士,而且他的前例也促使别的官员去拜访他们,并起着同样有益的效果” ②。“肇庆长官③采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荣宠他给予保护和支持的那些人,因为他认为由于他们的成就,他们值得这种荣誉。④”但是保护人首先要自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王泮便会因为各方的压力而摇摆乃至退缩。1585年万历皇帝发布禁止不准建立新佛寺时,再加上利玛窦他们在行为上显得不安分,违反王泮知府当初提出“要答应遵奉中国的习惯,要服从我们的地方长官、要做天子的臣民”等要求,王泮知府对利玛窦他们的态度就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在王泮升为岭南道尹之后特别明显。个人认为其中有两个事件让王泮与利玛窦之间的友谊受到了影响。

第一件事:为王老父领洗入教。1585年底,罗明坚为了开辟新的传教据点,取得新任知府郑一麟的支持,并同未办理入境手续的另一神父麦安东到浙江绍兴进行活动。麦安东冒充商人混进广州同罗明坚汇合前往绍兴,他们两人于1585年11月20日起程,次年1月抵达绍兴。绍兴是王泮知府的老家,王泮的父亲就住在乡下。罗明坚他们就凭借与王泮的朋友关系,住在王泮老父家活动了半年之久,还为王老父领洗入教。群众对此议论纷纷,又引起广州官员们的怀疑。王泮了解到事情不妙,立即命罗明坚他们返回肇庆。此后,王泮逐渐对他们冷淡,可以说与西僧们的关系到了冰点:先是取消西僧节日对王的例行拜访,后下令删除所赠匾额上的題名,同时又命令手下把自己的署名从利玛窦所画《山舆海地全图》的木版删除,甚至见面也不打招呼。

第二件事是:桂林拜访皇亲被拒。在第一件事发生后王泮并没有下逐客令,对罗明坚、利玛窦他们只作初步行动的警告。为此,罗明坚认识到肇庆已不能久居,再次试图开辟新的传教据点。于1587年1月由罗明坚带着一个翻译前往湖南,途经广西桂林,为了寻求上层官员的支持,冒昧去拜访一位住在那里的皇帝亲属,那位皇族拒绝接见他们,连送去的礼物也被退了回来。后又去拜访当时广西巡抚吴善,吴善对罗明坚他们去拜访皇族十分不高兴,为自保,他命令将罗明坚他们驱逐出桂林。尽管罗明坚他们作了很大努力,仍没能留在桂林。灰溜溜地于同年7月返回肇庆。王泮当时正等待一个升迁机会,得悉此事,非常火恼,因为这件事将直接影响王泮的声誉和仕途,他觉得利玛窦他们显然不安分,违背了当初入境时王泮对他们提出的要“安分、谦虚,对中国有好处”的要求和原则,随即以新总督不乐意外人居留为由,下令西僧们全部返回澳门。至此,王泮与利玛窦的友好关系到此破裂。endprint

2、民众敌意大,肇庆传教失去了立足根基。16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国家,利玛窦说“中国人害怕并且不信任一切外国人,他们的猜疑似乎是固有的,他们的反感越来越强,在严禁与外人任何交往若干世纪之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所有中国人尤其是普通百姓所共有的这种恶感,在广东省的居民中间来得特别明显。”⑤两位西僧来肇庆传教之路可以说阻力重重,民众对他们的敌意一直没有消除过。首先是强烈反对他们入居肇庆。由于中国人讨厌长毛鬼子,因为两位西僧的外貌而视他们为另类——如丑陋的怪物,所以民众称罗明坚、利玛窦为“番僧”、“妖僧”,当利玛窦他们进入肇庆时自然就遭到百姓的反感;其次是说他们是葡萄牙人派来的,也会干澳门干过的勾当,担心他们会对我们中国人不利,因而强烈反对他们入居肇庆,并要求把他们赶走。“肇庆市民有自己的特殊理由仇视外国人。他们害怕葡萄牙商人会随传教士深入内地,神父们常去澳门城,他们和长官越来越亲密,这已经引起他们的反感”⑥三是“控告崇禧塔为耶稣会士所建”。广州父老控告西僧们:称他们相信建番塔(崇禧塔)系澳门葡萄牙人花费四五千两银子所造,因此肇庆则是心腹大患,要求肇庆官员立即将西僧驱逐出境,使肇庆当地官员饱受压力,多次为西僧辩解。四是阻挠建仙花寺。仙花寺的建造,从选址到建造,多次受到阻止。仙花寺施工刚开始时,群众议论纷纷,怀疑他们在搞阴谋,以仙花寺有碍崇禧塔风水、仙花寺动工之日不属吉日、担心仙花寺居住番僧会拐卖小孩等而对仙花寺这座西式建筑充满敌意。仙花寺建成后,经常有人从塔上向教堂扔石头以示警告。其中以番僧抓掷石头的小孩事件使僧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史上称之为“崇禧塔案”更是将僧民之间的矛盾白热化。之后出现控告“罗明坚与人通奸”,严重影响了西僧的形象。特别是罗明坚广西湖南之行后,反对教会事件接连发生,肇庆教堂已摇摇欲坠。还有一点是“官员们的友谊激起同百姓的妒忌,肇庆的居民已经反对神父了,而且变得越来越麻烦” ⑦。肇庆传教失去了民众基础。

3、新任总督刘继文驱赶,肇庆传教之梦破灭。刘继文,江南灵壁人,嘉靖进士,万安知府,1589年升任两广总督。1589年4月左右,刘继文在梧州上任不久,即要求利玛窦离开肇庆。到了8月初,刘继文总督下达最后的判决,要将肇庆天竺僧驱赶出境。刘继文驱赶利玛窦,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出自自保。这点与王泮疏远6利玛窦他们的原因也是相同的。因为在明代规定不许外国人居留,如果要留下外国人定居,当地的官员必须承担责任,后果是难以估计的。刘继文曾在福建任布政使,对嘉靖年间葡萄牙海盗商人与倭寇勾结多次窜犯中国粤、闽、浙沿海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称自己获悉肇庆有不少来自澳门的外国人,他们在西江岸边建房造屋中藏快船,向澳门通报中国发生的一切,他们也用奇技诱惑民众,并在中国传播一种新宗教。刘总督不想因外国人在他管辖的地域出现丢掉官帽。第二私欲想占用仙花寺。刘继文迷信思想严重,听信部分士绅反对教会的言论,觉得“督署所在地不宜外人入居”,与此同时,仙花寺的建筑风格深深吸引了刘总督,让他对这座漂亮的房子垂涎三尺,欲将仙花寺改为刘公生祠,却被利玛窦拒绝。其三是刘继文十分贪财,希望利玛窦教他黄白术、点金术,成就他的发财梦,却遭到利玛窦的拒绝。对此,刘一直耿耿于怀。利玛窦在他晚年回忆录中透露了这种说法:“整个中国都传说,刘继文让神父们教他烧炼术,而神父们称烧炼术不可强行传授,要通过其他方法传授。为此,神父们不顾任何威胁,坚持不传此术,所以刘总督让神父们离开肇庆,为此大家都怪7罪并责备他。”⑧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刘总督无法在利玛窦处得到黄白术的秘密,令其恼羞成怒,责令利玛窦他们在1589年8月15日西方圣母节期间离开肇庆。利玛窦等传教士由兵备道吕良佐护送离开肇庆转到韶州,利玛窦肇庆传教之梦破灭。

二、利玛窦离开肇庆留给我们的思考

利玛窦在肇庆居留6年,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然而,却落得被驱赶的结局,不禁令人唏嘘。无疑,利玛窦离开肇庆留给我们是一个深沉的话题以及深深的思考。

(一)如何正确评价利玛窦入华的动机

作为正式介绍西方宗教与学术思想的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利玛窦这个在中国度过了他后半生的耶稣会传教士,对于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及其历史影响,是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的。由于人们的认知和社会特定环境所至,对于利玛窦入华,历史上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观点认为利玛窦的进入是欧洲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把他们的传教活动看作是为了对中国发动“精神战争”,以“征讨这崇拜偶像的中国”,也即是为欧洲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活动服务的,他们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名义去传播宗教信仰,因此不易为中国民众特别是上层统治者所接受,甚至遭到驱赶。两广总督刘继文就是作为当时上层统治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此,罗明坚于1588年底回欧洲,利玛窦于1589年9月被勒令离开肇庆,移置韶州南华寺。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利玛窦是西方文明的传播使者。肇庆知府王泮应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给利玛窦的支持可以看作是对利玛窦是西方文明传播者的认可。确实,利玛窦在肇庆的6年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丰厚而珍贵的,是他把当时西洋的新知识新技术传入肇庆,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肇庆乃至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利玛窦带给我们的荣誉而自豪。本文管见,对于如何正确评价利玛窦来肇,关键是要把握好利玛窦对肇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利玛窦来肇,尽管其动机是为了传教,但是他在肇庆的传教并不成功,到1589年,他们在肇庆居留6年,入教人数不过八十人。那些认为他们的传教活动是为了对中国发动“精神战争”的论调,今天看来并不奏效。相反,他为肇庆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他的历法计算、记忆术、建筑技术、制钟技术、绘制世界地图的水平,让国人大开眼界,对中国历法的错误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特别是玛窦传入的机械工程和物理学,对中国的机械制造产生深远影响。这主要表现为机械钟表的输入、《泰西水法》与《远西奇器图说》的译出,以及《新制诸器图说》等书的撰写。在肇庆研制的第一架机械自鸣钟让中国钟表从无声走时进入有走时声报时时代,开启了中国钟表发展史的新里程。《远西奇器图说》的译出,让国人认识到重心、比重、杠杆、滑车、轮轴、斜面等原理。火药是中国发明,但火器技术却是由傳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从这点来说利玛窦进入中国是值得正面肯定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玛窦肇庆成就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了不起的成就
肇庆学院封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利玛窦伦理哲学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证
利玛窦、德里格与钱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乐家
从利玛窦与“天主教三柱石”交往看中西文化交流
失恋“成就”的CEO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