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传奇归来解析精品《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

2017-07-27 03:38符凯
神州民俗 2017年6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

[摘 要]所谓沉浸式空间体验,是指通过故事化的展览脉络、场景化的展示环境、多样化的展示手段让观众在参观展览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成为展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观众达到加深参观体验的展示目的。

[关键词]沉浸式空间体验;丝绸之路

中华民族的航海活动源远流长,海上丝绸之路化汪洋为通衢,自秦汉肇始,于隋唐发展,经宋元繁荣,并在明代迎来了中国海洋贸易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本次展览以东西方文明的大航海为背景,依托最新水下考古发现,展出六百一十五件文物,深入发掘馆藏明万历时期沉船文物的历史与科学价值,展现明代晚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充分利用最新水下考古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展览的语言和沉浸式的设计手法引导观众去探寻十六世纪晚期至十七世纪上半叶欧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画卷。

展览由魏峻馆长亲自率领策展团队,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悉心打造,无论从展览的整体策划、内容编写、形式设计、展品展出数量及质量均属国内外同类型展览顶尖水准,展出后受到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认可,并荣膺“2015年度全国十大展览精品奖”。

本文通过“艺术风格”、“沉浸式空间体验”、“展线设计”、“平面设计”、“展柜设计”、“灯光设计”、“辅助展品”、“制作施工”8个方面,阐析如何为观众演绎一段海贸传奇之旅。

一、艺术风格

本次展览主题为明代海贸,艺术风格主要从海洋、货船、星空的意念中摄取灵感,融汇航海和明代传统元素,再以现代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追求一种气势磅礡的历史画面感,空间造型稳重简练且富于变化,装饰简而精,用色厚重,风格恢弘大气。

色彩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环节,色彩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倾向,最直观地影响我们的情绪。色彩使用了正红、深蓝、明黄三色作为展览的视觉主色,分别象征海贸活动的繁荣、大海和希望。

而展览的空间用色上,每个部分都根据主题的内容和情感设计主题色。分别为正红、明黄、深蓝、海洋绿、船木色五色。

展览标准色

展览各部分空间分布

二、 沉浸式空间体验

展览空间根据大纲分为“序厅”、“碧海沉舟”、“货通万国”、“时间胶囊”、“东西汇流”、 “结语”共六部分,在110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计出海底下、船舱里、市集中、星空下等多种不同特色的参观环境,再加上听觉、触觉,嗅觉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使观众犹如跨越时空亲历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

(一)展厅展标

展标作为整个展览的开端,设计上希望能让观众快速抓住展览主题,并调动观众参观兴趣。展标安排在展厅门外过厅最显眼的位置,角度正对过厅入口,观众远距离就能轻松发现。展标设计紧扣“牵星过洋”这一展览主题,背景是一艘货船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航行在浩瀚的海洋中,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货船在巨大的夜空背景下显得十分渺小,加强了展标的艺术效果,凸显了海贸航运的传奇色彩;主标题使用不锈钢制作,并使用烤漆工艺加工,烤漆工艺是表现高纯度色彩的最好方法,饱满的红色使主标题成为展标的焦点;副标题同样使用不锈钢制作,选择拉丝镀金工艺加工,拉丝镀金相对于亮面镀金的气质更为内敛,不会因过分张扬而显得俗气;整个展标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色彩层次丰富,华丽而不俗,构图简洁并富有诗意,极具视觉冲击力。

展厅展标 拉丝镀金金属字

(二)序厅

序厅内容主要通过“万历皇帝”、“晚明中国”、“郑和下西洋”、“民间海洋贸易的兴起”四个部分讲述万历时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使观众在短时间内对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本部分文字图版内容较多实物较少,一般来说,这样的配置容易会让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起,从而错过重要的信息,减少图版内容是一个处理办法,但现在这些内容已经是最精炼的版本,每一条信息都对观众接下来的参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将劣势转为优势。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利用图像出色的氛围渲染力,二是展示形式的多样化。

进入序厅,迎接观众的是眼前旭日初升的景象,图像宽7米高3.3米,展现震撼的临场感,与标题“中国海洋贸易黄金时代的到来”相互呼应,预示展览的开始;而地面则以13米乘5米的巨幅地贴,展示晚明时代的全球航路路线,路线图使用超高清卫星图像制作,丰富的细节让观众通过上帝视角清晰地一览航路全貌,站立其中,参观体验独特有趣,使人印象深刻。

穿过航路图,“万历皇帝”、“晚明中国”、“郑和下西洋”、“民间海洋贸易的兴起”四个部分内容安排在序厅两侧,内容标题使用立轴形式呈现,内容直印在画布上,两头加上画轴,形式新颖且具时代特征;其他内容展板的设计注重展示层次感,采用双层设计,文字内容一层,图像一层,独特的处理手法提升展板的精致度;由于文物不多而且体积不大,文物的摆放并没有使用笨重的展示柜,而是使用特制展盒,镶嵌在展板上,让展品跟展板信息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丰富展示形式。

空间用色方面,序厅使用了明黄和正红两种颜色作为主色,明黄代表皇帝,是皇帝专用颜色,正红代表活力和繁荣,而黄红的搭配不但让人联想起紫禁城黄瓦红墙的景象,也代表着明代海贸在明朝政府的推动下兴盛发展。

通过上述的设计,序厅的展示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发挥了序厅应有的作用。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地贴设计图 序厅设计

(三)第一部分—碧海沉舟

序厅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启展览的冒险之旅,来到旅程的第一站--碧海沉舟,本章节主要向观众讲述通过水下考古对“南澳I号”和“万历号”两条沉船進行发掘,从中窥探万历时代海贸盛况。

展示设计重点在于营造海底的神秘氛围,空间颜色使用以代表幽暗海底的深蓝色作为主色,通过水纹灯、礁石墙体和沉船场景,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观众恍如置身与寂静的海底,与水下考古人员一同探秘神秘沉船秘密。空间布局使用A字型对称结构,前半部分宽,后半部窄,两侧是模仿海底礁石的不规则设计的展墙,内容分别对应“南澳I号”和“万历号”两条沉船的发掘经过的介绍,尽头是沉船场景;这样的空间布局有两点考虑,首先“南澳I号”和“万历号”是两条分别在东西两洋发现的沉船,两艘沉船内容安排在左右两边的礁石墙上,在空间上正好是东西相对,与沉船位置相呼应;其次,既整体又相对独立的内容排布,使观众接收信息更加准确,不容易混淆内容。endprint

本部份展出的展品有“南澳Ⅰ号”铁制品凝结物和凤纹陶瓮,凤纹陶瓮这件展品原本不在这一部分展示,但在展览设计完成后,在复审方案的时候,发现这部分的文物较为薄弱,缺少亮点文物,为此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将凤纹陶瓮调整到这一部分展出,并为其设计了一个 220m宽170cm高90cm深的专用壁龛柜,连同在其瓮内发现的200多个瓷碟和6个玉壶春瓶一同展示,视觉效果震撼,成为本部分的展示亮点。

沉船场景我们安排在本部分的最后位置,设计参考福船的样式,采用最具代表性的船头部分进行复原,由长期沉在海底,昔日鲜艳的颜色已经退去,露出朴实的原木颜色,船身上的大洞是场景的设计亮点,使沉船成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纽带,观众可以穿过破洞进入船舱一探究竟,设计巧妙有趣。

(四)第二部分—货通万国

“货通万国”是整个展览文物数量和品类最多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展览的展示重点,分为 “输出品”、“输入品”、“交易”三部分。

“输出品”部分承接着“碧海沉舟”,观众穿过船身的破洞,逃离了海底,来到了船舱的内部,整个空间主要通过使用实木条,构建出船肋、船梁、货箱以及展柜展墙,营造出逼真的船舱效果。空间用色保留了原有木条的颜色作为主色,相对于前两部份浓重的色彩,朴实的原木色起到视觉调节的作用,减低了视觉疲劳感。本部分展品主要以瓷器为主,展示目标是希望呈现出瓷器外销之盛况,展柜的展台高度、长度,展示面积均根据瓷器的品种,数量、展示目标等特点量身订做,例如“景德镇窑青花瓷”部分的展示,设计了长度为10米,展台高度为90公分的沿墙柜,将三十多件的瓷器用高低错落的特制积木高低错落的一字排开;又如坐落在船舱中央的一组瓷器墙展柜,它是这部分的设计亮点之一,瓷器墙分为两面,一面是文字主题、一面是图案主题,每面各有24个瓷盘,均使用特制扣件固定,分为上、中、下三排,阵列式的展示不但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更能方便观众对瓷器图案纹饰进行对比欣赏。

“输入品”和“交易”部分以明代市集为主题,展示设计目标是为观众营造明代繁华市集意象,我们以明代画作《南都繁会图》作参考,从画卷中寻找商铺集市的设计灵感,最终选取一间门前挂有“东西两洋货物俱全”招贴的商铺作为复原参考,其造型、细节、颜色均按照画作忠实呈现,配上灯笼和招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走入商铺,展示目标跟上一部分为展现商品数量之多不同,我们想制造多样的感官的体验,从而加强知识点的记忆。我们为“作物”、“香料”部分的版面加上互动体验的内容,“作物”部分的玉米、番薯、胡椒、烟草等,均使用实物做展示,以箩筐装载,使观众可以直接触摸体验;而“香料”部分则为观众提供了6种香料,以香炉装载,让观众闻香体验;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强化了展览沉浸式的体验的广度,使观众成为海贸活动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五)第三部分--时间胶囊

本篇章讲述在茫茫大海中船员的船上生活,分为“船舶”、“商船的人员构成”、 “海上生活”、“精神生活”、“航海技术”和“贸易管理”六个部分。

空間用色使用海洋绿作为主色,是一种海平面受到阳光照射后呈现出来的颜色。用色大胆独特,令人印象深刻。

部首以一幅汹涌澎湃的巨浪图片作为开篇,象征远航贸易的艰难与险阻。

紧接着的“船舶”部分,讲述了海上贸易的商船种类,主要分为 沙船、福船和广船,其中广船部分更制作了大型船模,成为本部分的视觉中心。

“海上生活”的加入,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展示设计上以船舱生活区为灵感,在展墙上以灯箱的方式制作出船窗,内置海上的景象,加上轻柔的海浪声,让观众如同身在船上,感受船员当时的生活。展品丰富多样,有针灸针、骰子、核桃标本和枪炮等实物,呈现了船员在船上的医疗、娱乐、食品和武装等生活日常。各展品根据各自的主题使用壁龛和矮平柜组合展示,展品之间相互呼应,形成微型的信息链,传达出更加全面的信息。

“航海技术”部分以牵星术为灵感,整个墙身使用星空作背景,将体积较为细小的文物,如测深锤、航海罗盘等,摆放在小型展盒之中,跟图版一起镶嵌在星空背景墙上,再使用带有星座图案的logo灯作点缀,文物、图版跟背景融为一体,星空大海交相辉映,观众犹如漂浮在星空之中,领略前人非凡的智慧。

(六)第四部分--东西汇流

“离开卢济塔尼亚西部海岸,远涉迄今无人航行的海洋。”墙上使用一句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诗句引领我们进入展览的第四部分--东西汇流,本章节主要讲述了十五世纪,欧洲人率先完成了全球航行,东西方文明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相遇交融,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活力与繁荣,渲染出浩浩荡荡的全球化浪潮;本部分的展品不多,前半部分只有六件小型展品,分别使用独立小壁龛作展示,与图版一起以时间轴的形式排列在展墙上,清晰展现东西交流的历史脉络,同时通过放大重点图版,拉大各元素之间的对比关系,使空间艺术效果更具感染力。后半部分,以“木美人”这一精美展品做总结,展现东西融汇产生的创新力量。

“东西汇流”展区空间设计2 木美人展品

(七)结语部分—21世界丝绸之路

以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使用黄色为主色调,展现希望与力量,并与序篇颜色使用相呼应。作为整个展览的最后总结,通过视频投影以简洁有力的形式,展现晚明海贸的当代影响,为精彩的展览画上完美的句号。

综上说述,所谓沉浸式空间体验,是指通过故事化的展览脉络、场景化的展示环境、多样化的展示手段让观众在参观展览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成为展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观众达到加深参观体验的展示目的。

三 、展线设计

展线铺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一)展线长368米,自然流畅不交叉不迂回,同时各过道均留3-5米的宽度,即使在人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也十分舒适地参观;endprint

(二)由于展线较长,考虑到观众长时间参观会因出现疲劳从而降低参观积极性,在展览的中段特意利用原有的装饰空间设计了“粤海书斋”,空间拥有一面大落地玻璃,视野宽敞,光线充足,使用木板、麻绳、同样地使用以以货箱作为台凳并配上舒适的座椅靠垫,配上和展览相关的图书画册,为观众在参观觉得疲劳的时候,及时提供了一个轻松舒适的休息和阅读的空间。

(三)各展柜、展板、说明牌的摆放方式和高度都考虑到人体工学的适合度。展柜的展台高度根据文物体量,受众群体平均身高,以及观看距离设计,大多设定为90公分高;展板的文字部分高度与眼睛水平线持平;说明牌统一设计在展柜的前方以45度角方式摆放,以确保所展示内容出现在眼睛水平线的上下30度角的人眼观看的黄金尺寸之内。另外展览中设置的每组IPAD知识加油站均有两套,分别适应成人和儿童的阅读高度。

展线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元素的和谐统一,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就是合理的、成功的展线设置。

四、平面设计

(一)展览标题

以往一般展览标题,只简单罗列标题信息,缺乏特色及形象识别,而本次展览在展标设计彼花心思,前后进过十多稿的调整才最终敲定。展览标题主视觉是“牵星过洋”四字,为手写书法字,书体为草书,笔势流畅、气势磅礴,飞白宛如流星划过苍穹,展现出电脑字体不具备的厚重历史感;并辅以航船、海平线、北斗七星三种元素作装饰,设计切题、简洁、独特,即使标题单独使用,也能完整表达出展览意境。

(二)海报

牵星过洋的海报设计摒弃了使用展品作为主视觉元素的一般做法,而是希望通过创作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画面吸引观众参观。画面是展标的具像化呈现,展现旭日、星空、海洋、船队交织出的壮丽图景,构图饱满,气势磅礴,预示传奇的开启。

(三)展板

展板是文物信息的延伸,对一般观众而言是深入了解文物的一扇窗口。

展板设计均遵循简洁、准确的设计原则制作,并以统一的风格精心重绘。以航路图为例,使用超高清卫星实景地形图制作,将古代航点标注出来,形成本次展览的地图用图,不会出现因绘制造成的图形偏差,而且还能展现更多的地理信息,比如地形地貌、海域的深浅等,而且每一个航点都经过卫星定位,大大提高了航路的准确性,再现了当时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域。

同时就不同空间主题的展板,使用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制作,并在大小上进行区分,设计独特,逻辑清晰;例如第一部分碧海沉舟,为表现海底沉船意境,空间光线不能太亮,展板均使用黑色灯箱展示,既保证图版清晰的可读性 ,又不会因光线问题影响环境氛围;第二部分万国通货,展板使用木板阴刻字体制作,与木质的船舱环境相匹配;输入品部分主题为明代市集,标题展板以麻布为底,文字使用直喷工艺,再加上木条和麻绳,制作成挂旗的形式,生动展现市集意象。

(四)说明牌

说明牌设计简洁并富有特色,以素色为底,下方使用郑和航海图稍作装饰突出航海主题;文字信息比例得当,展品名称为主,解析说明为辅,主次分明,层级清晰;为更好地将说明牌融入展示设计中,说明牌根据展览积木颜色深浅,设计出黑色、深棕色以及米白色三种不同的底色。

五、灯光设计

利用灯光设计营造空间氛围是展览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优秀的灯光设计对提升展览整体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展览灯光设计分展示用光和气氛用光两类。

(一)展示用光

展示用光主要是用于文物和图版的照明。文物的用光首先要确保的文物用光安全,本次展览的文物种类众多,有陶瓷、金属、古籍书画、木制品、牙骨角器、织绣品、食物标本等等,用光照度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使用的灯具为专业不含紫外线和红外线的led灯具,并且每次布光完成后,都需要经过文保的同事使用测光仪确认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二)气氛用光

气氛用光的使用,是本展览灯光设计的一大亮点,氛围用光坚持适度原则,不多用不乱用,以辅助的形式,效提升展览的沉浸式展示效果;例如“碧海沉舟”部分,通过使用6组水纹灯营造水底环境,逼真的水纹效果,使人犹如置身海底世界。输入品的明代市集场景,使用竹灯笼渲染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海上生活部分,则使用logo灯在墙身上绘画星空,使人置身浩渺的海洋与天空之中。

六、展柜设计

展柜的设计和制作,安全、独特、形式丰富,更好地为展品和展览主题服务。为提升展览效果,本展览90%以上的展柜都是根据展品不同的展示目而专门设計和制作,有通柜、中岛柜、矮平柜、斜面柜、独立柜、小壁龛、展盒等多种形式,例如“万国通货”部分,为展现出明代海运商贸之繁盛景象,展品采用密集式或阵列式的方式展示,专门设计了通柜、中岛柜这类大型展柜配合展示;而在一些细小精致的文物,则使用壁龛和展盒这类小型展柜,则更能衬托出文物的雅致;又如一组出自龙窑的“漳州窑瓷器”的展示,设计了三组高低不一的矮平柜,从低到高依次并列摆放,营造出龙窑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的态势,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

七、辅助展品

辅助展品的选择和排列,因遵循服务于展览内容和文物展品,不喧宾夺主的原则,为烘托展览氛围和增强展览观赏性服务;其排列思路是:展览的重点部分有一个大场景来营造氛围,并在展览的各处适时增加小型辅助展品来增加展览的观赏性。如第一部分“货通万国”,运用大货箱来烘托万历时期海贸繁盛景象;布置《南都繁会图》明代商铺的场景,展示从国外输入中国的番薯、玉米、辣椒等实物,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辅助展品的形式多样而各有侧重,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传达方式。视觉:大型广船船模,船长140公分,聘请专业老匠人制作,每一个部件都真实还原,极具视觉冲击力;触觉:如在介绍船员食物的部分,将甘蔗、咸鱼等食物模型放置在有盖子的木桶里,观众亲自动手才能看见,增强了对展示内容的印象;嗅觉:在香料介绍部分,放置填装不同香料的香炉,观众可以看图闻香;听觉:如在“船员生活”的部分,播放轻柔的海浪声,调动观众的参观情感。辅助展品中使用了多款多媒体设备,观众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通过包括多媒体动画片、游戏、投影、大型互动屏幕等获取有价值的展览信息。例如“航海技术”部分在空间中心摆放的多媒体触摸屏,为观众展示着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借用的数字展品《东西洋航海图》,这是一幅传奇的航海图,因为历史原因被封存了350多年,近年才重现于世,海图使用高清数字采集,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每一位观众都能从海图中准确了解到中国与东亚地区地理关系。

八、制作施工

展览制作以安全、品质、环保为宗旨。

(一)安全:展览的制作材料如木板、实木饰面板、麻布均经过防火处理,走线均加装镀锌线管,油漆选用无甲醛环保ici墙漆,展示玻璃采用双层夹胶玻璃,展柜的所有边角都打磨处理。柜内展板均使用螺丝固定在展墙上,确保文物安全为第一要务。所有的施工制作、材料规格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执行使用。

(二)品质:为了达到最佳展示效果,为每一组展品都量身订做了空间、高度合适的展柜,配套了适合的积木(共计14种尺寸100多个)和支架(碟架、书架和特殊亚克力支架共计12种50多个)。另外大量运用实木饰面板、麻布、麻绳等材料提升展览质感。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细节的不懈追求也是牵星过洋展览的成功关键之一。

(三)环保:为了能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绿色办展,我们根据展墙承重情况,采用两套展墙制作方案,承重较轻的使用石膏板加轻钢龙骨,承重较重的使用9mm防火板加粗木方龙骨,同时展墙的双面使用,以及通过对上一次展览留下的物料重新组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

作者简介:符凯(1983--),男,本科,研究方向:陈列展览。获得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览3个:2013年度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异趣同辉——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2015年度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2016年度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异奖《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

负责设计展览十多个:1.《 鲍少游书画展》2.《南国瓷珍——潮州窑瓷器精品展》3.《气吞河岳——辛亥风云人物墨迹展》4.《天南重地——雷州历史文化展》5.《新疆油画展》6.《紫石风流——现当代端砚精品展》7.《南国石韵——广东四大玉石精品展》8.《金枝玉叶——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玉器精品》9.《八闽墨宝——明清闽籍书画家珍品展》10.《异趣同辉——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11.《茗香茶韵——中国茶文化展》12.《曙光时代——意大利伊特鲁尼亚文化展》13.《重彩华章——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14.《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15.《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16.《玉鸣锵锵——商代王后特展》。

现任广东省博物馆陈展设计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闻传播活动
丝绸之路背景下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