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馆制背景下文化馆资源的共建共享

2017-07-27 13:16郑帼婷
神州民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文化馆

[摘 要] 总—分馆制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它对实现文化馆资源共建共享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促进的意义。本文介绍总—分馆制这种管理形式,并阐述在这个背景下建立数字文化馆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文化馆;总—分馆制;资源共建共享;数字文化馆

为了更好地实施广东省委和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将 “十件民生实事”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文化馆站的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和标准化。2016年开始,广东省就在本省范畴内展开了文化馆站的总—分馆模式试点。这一新模式可以盘活目前基层已有的不同级别文化馆站室的资源,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管理达到集约化、标识和标准统一化,共享资源、共创品牌、共建体系服务的目的,成为文化館资源共建共享有效落实的制度保障。资源共建共享是现在文化馆工作的发展趋势 ,对实现文化资源综合统筹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总—分馆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文化馆资源共建共享和提升文化馆效能。

一、总—分馆制的概述

总—分馆制是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形式,它在某个地区内有一个总馆,其他馆则作为这个总馆的分馆,总馆指导和协调各分馆。这种区域统筹、整体兼顾的管理形式能有效实现各文化馆之间的资源共同建设和利用。

我省文化馆总—分馆模式中,县、区级别的文化馆设立为总馆,乡、镇、街道级别的文化站设立为分馆,村、社区文化室设立为服务点。省级文化馆为龙头,地、市级文化馆为地区中心,负责协调、指导县级文化分馆工作和服务供给。在现有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下,依据“统一领导管理、统一服务提供、统一考评评价”的要求进行文化馆总—分馆的试点建设。所谓 “统一领导管理”指的是统筹运用、安排经费和人力的体系化管理;“统一服务提供”指的是统一建立服务目录标准,塑造服务品牌,搭建网络平台;“统一考评评价”指的是中心馆、总馆、分馆、服务站各级站点从上到下的评估体系,以及从下到上的多级反馈体系。通过双向考评反馈,不断完善总—分馆服务,提升总—分馆服务效能。

二、总—分馆制在实现数字文化馆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统一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资源共享

在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下,总馆和分馆要接入“广东公共文化云”的供需平台,将总分馆的文化服务资源和内容,纳入平台内容建设,便于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统一管理和配给。总馆通常具备资金、技术和硬件等方面的优势,如果采用总—分馆体系下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那么其它分馆就可以便捷地共享和使用这些资源。这种统一资源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不是全部文化馆都有需要、有实力购置那些昂贵的计算机硬件的问题。

2.有利于文化馆之间文化资源的共建和互补

现今,广大民众对文化需求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对文化需求量也是逐步增加。许多文化馆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自己的性质、服务范围、服务宗旨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馆内文化服务资源和各类数字资源的建设 ,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这将有可能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同时还会出现自己馆内资源远远无法满足现在群众的文化需求的现象。采用总—分馆制管理模式 ,有利于各分馆在总馆的带领和指导下 ,能够较好地统筹和利用各间的文化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互补的效果 ,提升文化馆整体的服务效能和水平。

3. 有利于提高文化馆之间资源共建共享的统筹协调能力

总—分馆体系是统筹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管理模式, 它把资源丰富 、技术能力强大和经费较充足的文化馆设为总馆, 其他下级文化馆站设为分馆 。同时在总馆建设该体系内资源的统筹部门,这将有效增强总馆在资源建设和共享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使命感, 进而提升共建共享的统筹能力和效能。

4.有利于提高文化馆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在文化馆中建立总—分馆制,通过总馆来统筹分馆中数字资源、硬件、技术, 服务场地、配套设施、服务人员等各类资源,最大限度把这些资源调动起来, 无疑将大大提高各文化馆资源的利用率 ,使它们的服务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扩展 ,从而提升各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5.有利于体系内人才资源统筹

采取新服务模式管理体系后,在确保不改变试点区域内诸馆站室中人力配置和隶属关系的基础上,从总馆挑选骨干去分馆兼任副馆长,负责进行下一具体业务的开展,并且为了提升业务开展成效,挂职者还需定期相互沟通分享经验;分馆还需定期挑选员工去上一级馆学习(挂职)。各社区和行政村内的文化室作为分馆延伸至服务末端,被纳入到所在街道或镇级别分馆中管理,协管员(文体)在服务点担任管理员一职负责执行各项工作。这一新型运用人力模式不仅能够高效整合人员,而且 有益于各层级馆内人力统筹利用 ,通过新建的网络给整个体系的所有用户更高效提供服务。

三、总—分馆制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途径

在传统运作模式的影响下,现在还有许多文化馆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相对封闭和资源无法共建共享等情况,使在同一区域内的广大群众无法合理有效地享受到文化服务。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化馆积极开展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促进文化馆之间资源的利用和共享。资源共建共享是目前文化馆工作发展的方向,在总—分馆制作为组织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通过数字文化馆的大平台,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文化馆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它也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建设和发展,使广大民众可以更便利地享受文化馆提供的文化服务。

1.树立总—分馆制的全局观念,强化资源共建共享意识

任何一个单独的文化馆仅凭独有的资源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不可能完全满足国人逐步增长的现实需要。建立总—分馆新模式之后,采用新的管理组织体系,以总—分馆为主要体系,将行政、区域内可用资源科学分划,畅通运用并保证资源的流通,使得区域中资源得以贯通一体,横向流通共同建设并同享使用,实现区域范畴内人才、场地、服务、师资等多种宝贵资源能够得到统筹运用,提高效率效能。因此,采用新总-分馆模式后,文化馆将成为基于数字文化馆,依托于多元文化类活动,围绕丰富民众文化生活这一核心目标,形成互相依存的开放体系。只有不断树立总—分馆制的全局观念和强化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才能实现文化馆之间互相依存、互通共享和资源优势互补,才能使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好处。endprint

2.发掘特色文化,创建文化馆特色库

各地区文化馆都有自身的特色文化,应积极开发与其它地方不同的群众文化资源,建立自身的特色资源库,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馆资源共建共享的效能。在总—分馆制下的文化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应通过统筹各地区文化馆构建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充分开发使用,防止文化馆资源跨地区反复开发使用,从而造成各类资源的浪费。同时在数字文化馆开发上,各地文化馆应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全面规划,进行数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3.建设数字化文化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在全省推行建立文化总—分馆新模式背景下,还需积极构建数字化站馆,运用信息、网络等多种科技手段建设为各级站馆提供服务的综合网络化数字服务体系,以省一级站馆为当中龙头,地一级站馆为区域中心馆,统筹建设数字站馆,集中布局,提供全省各基层文化馆(站)使用,实现文化馆系统的远程培训、辅导等功能,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数字文化馆管理服务体系,从而有效整合各地区文化馆(站)资源和服务需求,弥补基层文化馆数字化水平低下、专业信息化人才水平参差不齐、数字化经费不足、设备设施相对陈旧的缺陷,从而真正实现各地区文化馆(站)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上下联动。这能有效地提高全省公共文化事业的效能,并使广大民众能享用公共文化提供的服务。

4.加强文化馆系统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建设

数字文化馆中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是建立一套文化馆系统数字资源的标准规范。标准规范能将数量庞大和种类繁杂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数字资源实现跨平台、跨区域的传递。因为有了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所以各大系统和平台都可以通过接口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保障了数字资源的可流动性和可利用性。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应包含基本元数据标准规范、数字资源加工流程规范、元数据著录规则等。由此可见,我们在利用数字文化馆实现文化馆系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应重视数字资源标准规范的建设,它保障了数字资源的可共享性、可利用性、可整合性和可循环性。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文化馆体制的不断改革,近几年来已有不少地区都在逐步尝试实行文化馆总—分馆制,其中上海、重庆等地区卓有成效的经验很好地说明了总—分馆制是有效促进文化馆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展的资源共建共享形式。它们为我省文化馆总—分馆制建立与推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而有效促进我省各地文化馆在一定范畴内进行资源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劉洋,唐任伍,隋吉林,黎川,杨美琼.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盘点.中华文化论坛,2014;

〔2〕倪晓建,高莹,虞敏.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资源整合模式研究.图书馆,2014;

〔3〕刘秀平.图书漂流与流动图书馆之比较与启示.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

〔4〕熊军.公共图书馆劳务工主题分馆可持续发展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

〔5〕张彦博,刘刚,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创新实践.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

作者简介:郑帼婷(1991--),女,本科,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现任职广东省文化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字文化馆文化馆
硅元尚瓷文化馆即将揭牌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家乡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新时期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创新进路
让文化馆插上“互联网 +”的翅膀
“文化云”与数字文化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