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探究

2017-07-27 13:17李振华
神州民俗 2017年6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创新途径

[摘 要]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因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就是群众,只有增强管理人员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才能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推进基层文化的发展,优化发展模式,所以,在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对群众文化活动加以重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基层社会管理;群众文化活动;创新途径

在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根据群众文化活动需求,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深入农村、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并且创新活动内容,在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基层社会管理效果。

一、基层社会管理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基层文化活动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较为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将群众作为文化活动主体,不仅覆盖面积大,还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借助群众文化活动执行工作,可以有效带动基层人民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激发每一位基层群众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在基层文化活动发展之后,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在无形之中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可以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效率,还能增强其灵活性,进而促进基层社会的团结友爱,提高人民的经济水平,为国家稳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之后,基层社会管理人員不仅可以增加群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提高基层社会组织的文化程度,使基层地方文化得以有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社会结构加以治理。群众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在此过程中,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结构,保证能够提高基层社会的发展效率。由此可见,基层社会管理与群众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提高其发展效率。

二、群众文化活动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一)促进基层社会管理部门与群众的沟通。在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互信、互惠的社会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民经济效益的提升,使生活更加安全、团结、幸福。在资本社会中,人们可以利用经济基础实现较多目的,使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然而,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只有提高沟通效率,才能增加基层社会的管理强度,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美国一名研究人员曾经提出“人们之所以会相互害怕、不信任,是因为人们相互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使其相互之间出现隔离的现象。因此,在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群众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利用群众文化活动设置群众交流网络,然后制定预防社会矛盾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进而增强基层社会的管理能力。在农村基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之后,传统的集体生产已经开始分散,并且日常集中管理制度较为松散,不能有效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同时,在农村基层家庭物质生活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这对传统的公共文化活动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甚至某些基层组织没有了公共文化活动,导致基层群众不能积极沟通与交流。由此可见,在基层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大力开发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增加群众之间交流的机会,例如:跳舞、唱歌、看电影等,虽然此类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较小,但是,其良好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基层人们的文化需求,增加交流信息,进而促进群众之间感情的沟通。

(二)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程度。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个体的文化素养,如果基层群众文化程度低,就会形成一盘难以治理的散沙,提高基层社会管控成本。基层群众在孤立的情况下,就很难维护自身利益,只有依靠集体力量,才能提高自身权益保护效率,避免使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农村基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之后,群众都在开展不同的活动,社会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不重视,经常出现基层社会管理空白的现象,这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力度,可以促使基层社会每个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在建立基层群众组织的基础上,发挥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优势。在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将群众文化活动纳入工作中的时候,会逐渐形成基层社会团体组织,利用文化活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基层社会成员受到行为的约束,有利于每位群众加强自身管理力度。同时,基层社会成员之间不仅可以相互交流,还能在精神思想上互相安慰,进而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效率。另外,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在利用群众文化活动实施管理工作期间,可以大力宣传政府政策,在积极的引导之下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

(三)促进基层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基层社会是群众生活的共同体,也是群众文化的载体,基层群众在初步发展期间,就会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其未来素质的发展,与基层社会文明风气产生直接联系,如果基层社会的风气较为淳朴,群众在生长过程中就会产生较为良好的情感。因此,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必须要利用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基层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保证不会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为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基层社会管理群众文化活动创新途径

基层社会管理人员要想更好的执行管理工作,就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的实施管理工作,进而形成良好的基层群众文明风气,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

(一)树立正确的群众文化活动理念。基层社会管理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二者相互融合期间,有必要对地方资源加以开发,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使其得以有效利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基层地方资源不仅可以供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还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保证群众文化活动质量的提升。因此,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策划活动内容的时候,必须要重视以下几点:首先,充分挖掘基层社会资源优势,并且利用此类资源对群众文化的内容加以深入,进而拓展群众文化形式。其次,根据对群众生活需求的分析,将多种资源融合在一起,保证能够增强群众文化活动效力,使其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再次,基层社会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全面考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精神需求,并借鉴各个基层区域的特色文化,将其作为文化活动载体,使资源的利用价值得以发挥。最后,明确群众文化活动目标,将群众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内容。endprint

(二)重视基层文化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群众文化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其不仅可以支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还能够促进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方式。因此,在基层社会管理部门执行工作期间,必须要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可以建设公益性的基础设施,例如:图书馆基础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基础设施、电影放映厅基础设施等,保证能够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其次,建设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并且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此时,政府必须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保证文化活动基础设施的先进性,使基层群众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最后,建立群众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设备,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设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群众能够快速、便捷的搜索文化信息,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重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在基层社会管理与群众文化活动相互融合与渗透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摒弃传统的重经济、轻文化思想,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首先,可以制定基层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进而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使其转变工作方向。其次,制定问责机制,进而约束基层领导干部的管理行为,使其对群众文化舆论加以监督,进而优化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工作,例如:利用报纸、网络等对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加以报道,进而提高基层领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向基层领导干部群体中融入新鲜血液,聘用一些专业素质高、青春活力的人才任职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保证能够带领基层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四)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并且内容过于简单,一般都是将唱歌、跳舞、戏曲等作为文化活动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无法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因此,基层社会管理人员要积极创新群众文化形式,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灵活性,进而增强基层社会管理力度。

结语

基层社会管理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对于基层群众的素质发展产生较为良好的影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群众素质发展需求,阶段性的创新群眾文化活动,使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以激发,进而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菊.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J].大众文艺,2016(2):P6;

〔2〕任怀玉.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11):P60-63;

〔3〕卓成霞.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角色转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P68-75;

〔4〕朱益军.基层社会管理的形态改善与绩效提升——解读“浙江省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29(2):P43-48;

〔5〕赵冠群.宗教对民族地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影响研究——以青海西宁G社区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振华(1973--),男,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合唱与指挥,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现任职广东省文化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活动创新途径
论如何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文化思路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