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诗歌的风格特色

2017-07-28 09:17赵华伦
北极光 2016年12期
关键词:至德石壕吏杜甫

赵华伦

摘要: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典型性、写实性、细节性,被称为“诗史”。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极大,被后人尊为“诗圣”。本文就杜甫诗歌的这两个特色进行探讨。

关键词:杜甫诗歌;现实主义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揭示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生活的疾苦,被誉为“诗史”。

一、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疾苦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杜甫关怀、同情人民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

杜甫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惨象,写下了《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在安史之乱中,他亲见了残酷的兵役所造成的各种悲剧,则写下“三吏”“三别”等诗篇。《石壕吏》有如下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二、杜甫的诗歌抨击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和骄奢淫逸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应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充满强烈的憎恨,揭示了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杜甫抱着“济时敢爱死”的献身精神,对于一切危害人民、国家的人和事,都象“芒刺在我眼”一样,要加以揭露和批判。

三、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

杜甫的一生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杜甫诗歌的重要主题。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叛军抵达长安,诗人被俘虏,国破家亡,诗人心中十分伤感,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

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四、杜甫的诗大都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杜甫自35岁入长安,一生未尝稍离时局。他时刻以心忧天下的情怀和敏锐深刻的眼光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用诗歌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社会所发生的较为重大的事件。比如:“去年潼关破”“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等诗记录了至德元年哥舒翰失守潼关事;“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记录了借兵回纥事;至德二载(757)九月李俶统率唐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共十五万人进至长安城西,准备与叛军决战,杜甫闻讯作《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后唐军克复长安,又克洛阳,肃宗还长安,杜甫闻讯作《收京三首》;收复长安、洛阳后,安庆绪率残军退守邺城,到至德二载(757)十二月,史思明奉表归降,杜甫喜不自禁地写下了《洗兵马》;乾元二年,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员守卫洛阳,连未成年的男孩和白发苍苍的老妇也被强迫入伍,于是他写出了名垂千古的“三吏”、“三别”。

五、寓主观于客观

也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这是杜甫叙事诗的最大特点。

《石壕吏》一诗,就是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卻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

六、语言通俗、写实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杜甫吸取了汉乐府的创作经验,常常运用对话或人物独白,并做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新婚别》中,写一位新娘子的独白:“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与君妻,席不暖君床。幕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洛阳……”。新婚竟成生离死别,本是痛不欲生,但一想到自己还是刚过门的新娘子,所以态度不免矜持,语带羞涩,备极吞吐,这是完全符合人物的特定身分和精神面貌的。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七、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沉郁顿挫”是其诗的基本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在其《进雕赋表》中对自己的创作风格的概括。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跌宕起伏、反复低回。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杜甫诗歌众体兼长

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贡献特别卓著。《登高》便是其成就最高的一首七律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猜你喜欢
至德石壕吏杜甫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润心至德 立德树人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不管事的仆射
《石壕吏》教学案例的反思
大公至德 千古一人——冷遹挽孙中山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