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讲座与文化中的“精准扶贫”

2017-07-28 08:31于婷婷
北极光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抚松县讲座精准扶贫

于婷婷

“精准扶贫”中的“扶贫”并不仅限于经济层面,文化领域亦然。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良好的经济环境有利的保障了文化事业的活跃空间和物质条件,文化在精神层面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动力,不可割裂。其中,图书馆作为文化领域的一张明信片,一直致力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帮助政府将文化科普活动推广至社会的各个角落,真正实现文化惠民。但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重要思想。随后,中央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思想,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新举措帮助、扶持困难群体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扶贫攻坚并不应该只是局限于经济层面,精神文化方面的与时俱进更能深入挖掘地方资源特色优势,助力扶贫成果。

图书馆作为文化部门的一个重要单元,始终坚持以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为宗旨;以传播信息、沟通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素质为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特别是图书馆的讲座活动,由于其受众群体广泛,贴近百姓生活,选择自由度高、涉及的领域丰富多样等众多优点一直深受欢迎。并且随着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图书馆讲座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式逐渐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为建设书香中国出力。但是,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必须明白,讲座这类文化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并非目的,图书馆的讲座最终还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提高全体公民素质,改善人民生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以吉林省图书馆举办的吉林省“扶贫大讲堂”为例:在吉林省文化厅的倡议和推动下,于2016年8月在吉林省安图县正式启动。首场讲座邀请了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為到场的代表们带来一场题为“掌握民情了解民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讲座。曹先生结合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理念,深入挖掘安图地域文化中的特色资源和可开发利用的项目,为这个经济目前相对较为滞后的县城出谋划策。例如他在报告中提到的、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庐城之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稻草编”等,在如今的安图知道从事的人并不多,但并没有完全在安图人的生活中消失。曹保明先生据此提议:如果能通过地方政府的有效运作,重新让“庐城之稻”、“稻草编”回归安图,那或许能为安图经济带来新的转机;随后不久,讲堂又走进“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这是一个经济收入高度依赖人参制品的地方,由于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一旦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地方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必然受到影响。如何有效的利用自身悠久的人参历史与文化资源,将单一的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就成了摆在抚松县各级政府和参农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扶贫大讲堂再度邀请曹先生做客抚松,他凭借丰厚的历史与民俗知识,从抚松县许多不为人知的、悠久的人参历史讲起,提建议,出点子,为到场的政府人员与群众代表提供了一次“养分”十足的文化大餐。讲座中曹先生提到的许多散落在民间的传说、故事、习俗等,甚至连抚松本地人都不清楚或是遗忘了。抚松县的代表们听过之后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回去后应该重新回顾历史,审视自身,积极为本县发展筹划未来。

其实,精准扶贫中的“精准”不只是一个范围,也是一种方式。过去相对粗放型的扶贫,基本就是全国一盘棋,贫困县只管伸手要钱,政府大规模的资金注入。然而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投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方的贫困落后问题。因为很多时候,落后的是我们的思想,而不是手脚。面对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转变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文化方面的精准扶贫正适应了这种需求,当各级政府困惑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改善人民生活、快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时候,文化上的精准扶贫正可以为他们推开一些被人们忘记和忽略的“门”与“窗”——与其拼命的模仿、套用那些千篇一律甚至是根本不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又或者执着于昔日的“辉煌”不肯改变,不如正视自身,正视历史,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走出误区,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宋朝理学家朱熹曾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学习就应该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自己的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毛泽东也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可见,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个性的文化、才是世界性的文化。不断挖掘、整理、借鉴、汲取自身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仅是文化工作者们的责任,也是全体中国人的使命。而如果能从这些文化中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那无疑是将这种使命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图书馆的讲座活动正是带着这份希望走进百姓生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先进文化、知识和理念浓缩于一方讲台之上,并坚守下去。

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图书馆的讲座活动可能是最接近真实校园的一种模式。但图书馆作为社会性的大型公益传播机构并非只服务于少数高端人群,正如政府的扶贫活动,它更大的作用应该是让科普活动惠及社会上那些“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开民智,树新风,将优秀的文化资源输送至老少边穷等困难地区,为农村脱贫致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许这些活动中所提出的建议并不成熟,甚至有些很难实现,但这并不妨碍讲座活动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的初衷。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所以我们即需要“经济发展”也需要“文化扶贫”。只有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共同腾飞,才能让中国人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单位:吉林省图书馆)

猜你喜欢
抚松县讲座精准扶贫
抚松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抚松县书法家协会作品展示
歌颂盛世 舞动参乡
——抚松县元旦文艺晚会激情开演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