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2017-07-31 16:15文良旭
西部金融 2017年4期
关键词:环境建设对策建议管理

文良旭

摘 要: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影响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生产率持续萎缩,财政资金和货币资金效率明显下降,给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合水县经济发展、金融机构设置、信贷资金投入、社会信用体系、支付服务水平及法律中介服务体系等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合水县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77-04

近年来,合水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县理念,多次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制定了《合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明确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要求,制定工作重点和配套措施,积极推动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人行合水县支行和县发改局作为牵头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成立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合水县社会信用体系联席会议制度,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从各个环节加强信用管理,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共同推动以社会信用为基础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一)经济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合水县农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持续优化,现有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各1个,涉农企业105家,形成了以粮油、果蔬、草畜、苗林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链,“苹果、瓜菜和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至2016年末,粮食总产量达10万吨,苹果产业在有机苹果栽植和矮化密植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产值6.8亿元;种植各类瓜菜11.83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草畜产业实现产值1.8亿元,猪牛羊存栏总量达到48.5万头。辖内已经探明煤炭储藏量80亿吨,煤层浅,储量大,开采前景广阔,石油储藏量达3亿吨,2016年煤炭勘探顺利推进,累计布设探井29口;当年新打油水井286口,产量达127万吨。2016年新办工业企业12户,小微企业19户,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14.2亿元。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中心1处,乡村级电子服务站56个,带动发展电子商务网店700多个,合水县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二)金融業务获得长足发展。一是组织体系日趋健全。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增强了经济对金融的吸附力。2010年,合水县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2011年以来,村镇银行、甘肃银行相继在合水县开业,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以银行和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机构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至2016年末,合水县共有银行和保险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41个,从业人员532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覆盖率为3.15个/万人。二是金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近年来,合水县金融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增长势头,存款总量逐步扩大,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贷款方式有效创新,贷款主要用于“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为合水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和较好的金融服务。至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31亿元,较年初增长7.84%。各项贷款余额32.53亿元,较年初增长1.9%。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6244.27万元,赔付支出944.9万元,保险密度367.31元/人,保险深度1.33%。保险的覆盖面和承担风险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至2016年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总额7400万元,担保公司担保总额4200万元。三是金融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型明显增强,营利能力不断增强。2014-2016年,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分别为2600万元、2840万元、3320万元,盈利能力逐年增强。

(三)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一是制定规划。县人行协助县政府出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三年规划,制定了《合水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性文件,积极推动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以辖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太白镇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示范乡镇,总结经验成果,召开现场会,以典型带动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至2016年末,已建立信用乡镇1个,信用村22个,建立信用档案12.6万户,已评定信用户10.4万户。二是监督考核。县人行积极推动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评价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目标考核范围,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地方社会综合治理考核,为政府部门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督导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信用助农。县人行依托《庆阳市农户信用信息综合评级系统推广应用方案》,以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为突破口,构建辖区农户信用管理系统,打造信用示范、信息管理、政策保障、融资理财四大工程,开展信用助农,通过信用增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根据统计,截至目前推荐培育信用户获得贷款率达76%,贷款余额达3806万元。

(四)支付、司法、评级等外部环境持续好转。一是支付清算网络延伸。县人行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在辖区布放POS机、ATM机、多用途支付终端和转账电话等现代化支付机具,逐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至2016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33个营业网点共安装现代化支付机具6种223台,其中:ATM机26台、POS机151台、三农自助服务终端29台,商易通5部、存取款一体机8台、“四融”平台终端4台,注册电商1户,客户3500户。

银行卡累计发放17.86万张,较上年增长67.07 %,其中发放信用卡0.02万张,人均持卡量由2015年的0.63个增加到1.05个。银行卡业务金额达70.23亿元,同比增长20.22%。全县网上银行业务客户0.7万户,较上年增长32.08%,金额5590万元,较上年增长22.40%;全县手机银行支付业务客户1.18万户,较上年增长103.45%。二是高度重视金融债权的维护工作。合水县司法部门对于一些疑难案件能主动联系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业务咨询或听取意见。在法院的各项措施下,各金融机构的执行率有所上升,2016年金融机构案件胜诉率和执行率均创历史新高,胜诉率100%,执行率达70.4%,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2和18个百分点。三是金融多元化信用服务市场初步形成。合水县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各借款企业的评级和评估都按照相关办法和标准执行,形成了以担保机构评级、贷款企业评估、担保企业评估和个人征信的多元化金融信用服务市场。

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发展与管理水平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形成制约。尽管近年来合水县小微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从发展周期来看大多数企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存在经营管理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规范、担保抵押物缺失、资信等级偏低等问题,大多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部分民营企业不愿向银行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盈利状况,形成银企信息不对称,无法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据统计,合水县160多户企业中,2016年与银行有信贷业务的企业仅25户占15.6%,合水县企业获取信贷支持的力度严重不足。同时,调查还发现,2016年以来,合水县企业停产较多,亏损面达50%左右,受市场竞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下降,企业销售款回笼趋慢,资金趋紧,加上用工成本年均上涨20%左右,员工流动性大,招工难和常年招工成为常态,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普遍经营困难,部分企业脱实向虚倾向明显。2016年,合水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利润增长主要来自非主营业务,利润微薄导致企业归还银行贷款速度放缓,对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影响较大。

(二)法治、惩戒、担保等影响金融生态的机制和环境建设存在差距。一是涉及经济纠纷案件执行难。涉及经济纠纷案件在审判過程中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差等情况时有发生,债权方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据对2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地区法治环境状况,有72%的企业认为:从提交申请书到开庭平均需要时间1--3个月,立案时间过长;对于法院的执行力现状,48%的企业认为:尽管胜诉法院没有很好的办法执行。二是涉及金融案件判决有行政干预的现象。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司法机构的判决和执行容易受到行政干预,从而出现金融案件判决不公、执行周期长的现象,金融机构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对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三是信用惩戒机制不健全,诚信环境缺失。一些企业从银行贷款后,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贷款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银企关系严重扭曲。部分小微企业老板恶意长期拖欠银行贷款,在辖区产生了极为不良的示范效应,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挫伤了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四是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防范信贷风险是银行经营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信用环境有待优化、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是解决银行信贷投放后顾之忧的重要手段。从合水县目前来看,2016年末全县2家法人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总额3000万元,担保公司总体实力偏弱。

(三)金融业自身经营中也存在问题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银行存款增长放缓,清息转贷现象普遍。至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31亿元,较年初增长7.84%,增幅降低3.25个百分点,存款增速持续放缓,增长压力日趋增加,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信贷资金给予支持,存款增速放缓与信贷需求持续增长的矛盾突出。调查显示,2016年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有70%的贷款是由以前年度贷款清息转贷形成的。二是监管政策欠科学形成信贷风险。目前,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手段行政化色彩浓重,一些监管行为已经渗入到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如甘肃省联社下达给合水联社2016年的业务经营计划指标为:存款净增3.5亿元,贷款净增2.0亿元,指标中贷款投放量仅占存款净增量的57.1%,这样的监管方式不仅影响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而且使市场化、商业化经营难以充分开展。当前,金融机构加大了风险控制力度,贷款投放趋于谨慎,担保更加严格,对有风险苗头的企业收贷、断贷,如果只有一家银行采取此类措施,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安全性将大幅提高;如果所有银行都采取此类措施,整个金融体系的信贷资产质量将严重滑坡,“一刀切”的慎贷甚至抽贷,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困难,放大金融风险。三是过桥贷款掩饰了银行信贷的真实风险。企业在银行贷款到期无力偿还时,与银行协商,还清旧贷款后立即发放新贷款,导致企业向小贷公司和典当行寻求过桥贷款以“还旧借新”,期限多在5天以内,这种业务具有单笔金额大、期限短、利率高、隐蔽性强等特点,掩盖了银行贷款的真实用途,存在潜在风险。

(四)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等新风险有向银行体系传导趋势。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社会资金面总体趋紧,信贷规模受限,导致当前部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链条趋紧,民间融资风险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已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银行业体系传递扩散。一是民间融资趋向活跃,高利贷行为有所抬头。部分企业和个人以贷款或信用卡套现从银行套取低息资金后高利转贷给他人,有的担保公司等超越经营范围违规从事民间借贷中介活动,危及与之合作的银行资金安全,更有一些银行员工直接或充当中间人参与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从中牟利。二是加速银行资金流出增加资金融入成本。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其高收益、高流动性以及低门槛特点,对传统银行业务形成了一定冲击,对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形成分流。以余额宝、微信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凭借其高达6%以上的年收益率不断吸引客户资金,不断分流银行存款。三是削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互联网金融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结算工具、支付渠道,不断弱化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分流银行的客户群体,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现有结算支付类产品的竞争力,对手续费、汇划费等中间收入来源形成冲击。

三、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挖掘地方经济比较优势,发挥地方政府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思路,把握好调结构和稳增长的平衡点,发挥政策性银行贷款和扶贫再贷款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减免税政策,帮助企业爬坡过坎。充分挖掘本地区比较优势,依靠合水粮食、果蔬、奶畜、林木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链,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着力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地方政府应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放在与改善投资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和领导,构建整体联动的金融生态维护机制,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纳入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考核内容,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营造可持续发展格局。一是依托县域地方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机构调整,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农产品基地;二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依托辖区自然和资源条件,选择主导产业,培育一批机制好、有竞争优势、能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苹果产业,蔬菜产业,中药材种植等,利用这些特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实施民营化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对外开放的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服务,吸引民间、社会资金参与产业开发,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二)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向农业及小型企业发放支农再贷款、为低回报率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低成本贷款等。严格限制部分行业贷款,加大对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搭建好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企业三者之间的对接平台,在落实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中推动经济、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实现经济、金融的互动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提高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建立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社会互助、金融支持、多渠道筹资、操作方式灵活、业务品种齐全的专业化信用服务体系,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支撑平台。通过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其资金实力、担保融资能力和覆盖面,逐步解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规范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的收费定价行为,通过财政补贴和风险补偿等方式合理降低费率,治理金融机构不合理收费和高收费行为。通过设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和再担保,有效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度,依靠政策体系和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引导和规范担保市场稳健发展。

(三)提高管理的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业蔓延。一是规范民间借贷管理。正确认识当前社会融资形势,强化敏感行业企业监测,审慎开展与民间融资中介机构合作,对有业务往来的合作机构,严格审核其主体资格、担保能力、公司治理、主要客户和诚信记录,强化银行员工道德行为监管,严禁银行员工利用工作便利参与民间借贷并从中牟利。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养和防腐拒变能力,增强员工合规操作意识,杜绝不良操作习惯;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岗、强制休假制度。二是建设自有电商平台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建设自有电商平台,实现资金闭环运行,创新负债业务,加强与同业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合作,推出类似余额宝的微型理财产品和新型支付工具。优化服务流程,完善银行服务渠道,包括柜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入口,拉近与客户的距离,积极推广互联网专属信贷产品,实现从申请到还款的网络全流程作业,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加快小贷公司接入征信系统。建议适当降低对小贷公司收费标准,鼓励小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同时督促小贷公司录入相关信息,对小贷公司发放的贷款进行统计分析和研判,以此强化对过桥贷款的非现场监管。

参考文献

[1]曹华明等.金融生态环境对县域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J].金融参考,2014,(12):47-51。

[2]卢盛羽.失信惩戒机制的建设思路探讨[J].甘肃金融,2016,(7):34-37。

[3]谭开通等.对玉林市金融生態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参考,2014,(3):53-57。

[4]田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路径探析[J].西部金融,2015,(7):79-82。

[5]王宗鹏等.对互联网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6,(1):73-77。

Abstract:Whether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ood or no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itself, but also affects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social harmony. At present, Chinas real economy productivity has continually shrunk and the financial capital and monetary capital efficiency have decreased obviously, which has brought many difficulties for the regio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ayout, the credit input,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the payment service level and the legal intermediary service system and so 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eshui county,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financial ecology;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责任编辑、校对:续 静

猜你喜欢
环境建设对策建议管理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