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风

2017-08-01 00:03王小洲
文苑 2017年14期
关键词:张骞河西走廊匈奴

文 / 王小洲

河西走廊的风

文 / 王小洲

河西走廊的风真大,一刮起来就停不下来,没有一丝一毫的疲倦,没有一点停下来的意思。

第一次穿行在河西走廊,这里的风就给人来了个下马威。太阳白花花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风呼呼刮着,带着响亮的哨子。风不仅来势凶猛,而且持续时间长,从长安刮到中亚、欧洲,从汉代刮到今天。

车驶出兰州,越过黄河,告别干枯焦黄的乌鞘岭,一路西行,进入狭长的河西走廊。遥望南面,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绵延千里,一路逶迤前行,顶上是常年不化的洁白积雪。举目远眺,北边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光秃秃的,满目苍凉,隐隐听到漠北两千多年前匈奴的铁蹄声。车行半小时后,河西走廊豁然开阔起来,顷刻间“大风起兮云飞扬 ”。风很猛烈,高大的白杨在劲风中起舞,低矮的庄稼在西风中抗争,稀落的村庄在烈风中歌唱。

河西走廊在甘肃西北部,得名因在黄河以西,两条山系夹峙,西北东南走向狭长的堆积平原就像一条长长的走廊,所以也是一条风道。走廊东部常年以西北风为主,民勤县素有风库之称;走廊西部嘉峪关以西的玉门、敦煌等地,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西北风和东北风在河西走廊撕咬、融合。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在河西走廊,耳旁回荡着带着血腥味的历史之风。看,手持汉节的张骞带领着136人,走进了河西走廊。张骞被匈奴扣留囚居十年,然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伺机逃脱,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大月氏。听,未央宫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拿出虎符,一声令下,李广、卫青、霍去病率大汉铁蹄,挥师河西走廊,驱逐匈奴,设置武威、酒泉两郡,后又分设张掖、敦煌两郡,史称河西四郡。打通了的走廊把东西方紧紧连在了一起,中国风一下子刮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

历史的风不全是血腥味,也有平和的风。看,印度高僧鸠摩罗什一心弘扬佛法,离开印度菩提树下一路东行,从西域进入河西走廊,被凉国大军所掳,滞留凉州十数年。然法师佛心不改,一路弘法至长安,在终南山下结草庐悉心译经。瞧, 玄奘大师正冒着生命危险,一心寻访佛祖,虔诚决然地行走在河西走廊的风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那烂陀寺,觅得佛教真谛满载而归。

河西走廊是中西文化的黄金通道。汉唐“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到达欧洲。季羡林先生说: 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东西方文化风在此交汇,东西方思想在此撞击、融合,产生了新的火花,互相影响取长补短。正是河西走廊的风,让中国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了中国。

猜你喜欢
张骞河西走廊匈奴
张骞探西域
英文摘要 关键词
在河西走廊聆听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