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府学宫与肇庆府城文化复兴

2017-08-01 00:08叶宁玲
神州民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府城学宫肇庆

叶宁玲

(肇庆市博物馆 广东 肇庆 526040)

肇庆府学宫与肇庆府城文化复兴

叶宁玲

(肇庆市博物馆 广东 肇庆 526040)

本文探讨在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的项目中,如何保护和利用肇庆府学宫这一重要的儒学遗产,以更好地实现肇庆府城文化复兴中的儒家文化与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肇庆府城;肇庆府学宫;儒学遗产;儒家文化;保护利用

一、肇庆府城与府城文化复兴

肇庆古城墙以内及邻近地段,总面积约有61.82公顷,历来是肇庆府署所在的主城中心,即“府城”。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计划是肇庆市政府2016年启动的最引人关注的民生大事之一。该项目包括宋城公园片区、两广总督府片区、包公府衙片区、十字街片区、风情骑楼街片区、西江渔人码头片区,将重现“府城”、两广总督府、包公府衙风貌,体现府城整体景观与历史文化价值。府城复兴项目通过盘活肇庆古城内外的重要遗产,让历史文化走入城市、融入生活,让古城、现代城市居民共同营造可持续发展,是肇庆市文脉、史脉、地脉的核心和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肇庆深厚的历史文脉,展现岭南文化发祥地的独特风貌,复兴肇庆作为西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区域性中心的辉煌,让肇庆真正成为西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重要的意义。

肇庆市委书记赖泽华于2016年8月6日上午调研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时指出:“肇庆府城是我市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实施府城复兴项目,激活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重现老城价值,增强城市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影响力。”[1]

二、肇庆府学宫与儒学遗产

座落于肇庆府古城东门外不远处有一座学宫,它是广东地区罕见留存的府级学宫。肇庆府学宫(图1)建于北宋,迄今近千年,其大成殿保留了明代榫卯木结构梁架、斗拱建筑和地方性画梁装饰等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儒学遗产。1979年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图1 清康熙肇庆府城地图中的“(肇庆)府学”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国家文物局于今年4月27日在北京举办儒学遗产保护利用专题研讨会。会议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儒学遗产在涵养社会道德品质,构建社会和谐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将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2]

作为肇庆府城的重要儒学遗产,肇庆府学宫是肇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肇庆府城的有机组成。肇庆府学宫(文庙)是古代将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这种“庙学合一”体制使肇庆历代儒士文人在这里接受了儒学的熏陶,为本地各个时期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人。该建筑群的功能远远超过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它是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肇庆古今发展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弘扬儒家传统美德,彰显肇庆府城文化特色的必要性。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同,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3]

肇庆府学宫是古代肇庆地区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道德学说的物质见证。古老的学宫不但见证了肇庆府城的变迁,其儒家文化深深影响着肇庆人民的思想和肇庆府城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如何把肇庆的发展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学宫文化与当今肇庆市政府启动的府城复兴计划相结合,展现儒家传统,弘扬儒家文化,助力肇庆府城文化复兴,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肇庆儒学遗产助力府城文化复兴

2016年5月中旬,肇庆府学宫修复后重新对公众免费开放,这体现了肇庆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府城保护与复兴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文物局关于儒学遗产保护利用的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的具体实施。借着肇庆府学宫的重新开放以及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启动之机,把肇庆府学宫所承载的儒学文化精髓与府城复兴项目创造性地结合起,让府城文化以活的形式贴近人们的生活,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增强肇庆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恢复府学宫主要建筑,进一步建设与利用府学宫文物阵地,为传承和弘扬肇庆府城传统文化打下硬件基础。

肇庆府学宫是承载儒家思想和见证肇庆府城文化发展的文物载体。建国以来,学宫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获得较好的保护与修复。1959年,广东省政府拨款抢修大成殿;1986年,再次重修大成殿;1987年,高要县在学宫设立高要县博物馆;2009年,肇庆市政府接收学宫移交由肇庆市博物馆管理使用;2010年底,学宫修缮保护工程启动,修葺了大成殿,修建了大成门、东西两庑和兴建原泮池等;2016年修复后的肇庆府学宫重新对公众开放,为肇庆府城文化的复兴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学宫的保护与建设工作仍不容乐观,学宫原有的一些主要建筑仍被周边现代民居所占据,目前观众能参观到的学宫文物景区犹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府学宫文物景区的功能设置也不尽完善,没有配置停车场,景区排水系统陈旧等,参观环境仍有待改善。因此,配合肇庆市府城复兴项目,进一步保护和建设府学宫,恢复学宫尊经阁、明伦堂、敬一亭等主要建筑,营造完善、优雅的参观学习环境,充分展示府学宫原有的建筑特点与文化特色,让人们在这里能够深刻体验儒学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诠释肇庆府城文化。

(二)在学宫内举办传统祭孔仪式,展现特有的传统礼祭形式,震撼人们的视听,让人们在观看和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传承尊重与敬仰师长的优秀传统。

祭孔是民间对“先贤”的尊敬仰慕和追思的纪念活动。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释、奠都有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2006年,山东省曲阜市申报的祭孔大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礼记·文王世子》的记载,早在周朝的时候,学校每年都要按四季释奠于先师,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不过当时所谓的先师,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个人或某些人;凡是过去对教育有贡献,且已过世的老师,都是师生祭祀的对象。后来,由于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很高。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称为“先师”以后,释奠便成为祭孔典礼的专属名称了。2016年9月,肇庆府学宫举办了首届祭孔大典,活动在礼乐和鸣、书声朗朗中进行,并举行了传统的宣读祭文和焚香祭祀等环节。整个过程古朴庄严,仪音有阵,把传统尊师礼仪、礼祭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能够直接参与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这种方式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也是一种有效的展示与教育方式。因此,在府学宫内每年举办祭孔仪式,不失为弘扬儒学文化,传承肇庆府城文化传统的有效方式与方法。

(三)定期在学宫举办开笔礼活动,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对传承和弘扬肇庆府城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成长过程中的首次大礼。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学宫自古是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学宫内举办开笔礼对于刚入学的少年儿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2016年9月,肇庆府学宫举办首届开笔礼,孩子们在启蒙老师的指引下完成了穿汉服、正衣冠、拜先师、朱砂启蒙、写人字等仪式,充满着儒家文化和古人入学时强烈的仪式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学宫举办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开笔礼仪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启发少年儿童进步、理性、奋进等精神品格,树立少年儿童立志、仁义、孝廉、担当等积极的人生观。学宫少儿开笔礼对展现肇庆府城传统文化,加深肇庆文化积淀,教育青少年竖立优秀品德,弘扬优秀传统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利用府学宫及肇庆古城墙的文物古迹资源,整合府城文化,打造儒学文化主题品牌活动,提升府城魅力。

山东曲阜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始创于1989年,受到当地政府乃至国家的重视,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多年,该项活动把经济、文化、旅游、艺术、学术、经贸、科技活动融于一体,文化特色显著,乡土气息浓郁,效果轰动,影响力强。肇庆也可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府城文化,举办具有肇庆本地特色的“孔子文化”品牌,把纪念先贤以及儒释道文化与府城内外古建遗址相结合,盘活城区文物古迹,利用学宫与肇庆古城墙的场地,在充满穿越感的府城建筑群内举办国学经典朗诵比赛、书画比赛、专题摄影比赛、府城庙会、民族文化巡游、儒商交流会、儒学文化与府城发展研讨会等,汇集府城的儒学文化、佛学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民间工艺文化、饮食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体,让老百姓更广更深地了解肇庆传统文化,零距离观摩、接触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肇庆的民俗文化成为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达到建立文化品牌,纪念先哲,交流学习,发展旅游,促进开放,繁荣经济,增进友谊的目的,进一步提升肇庆文化软实力。

学宫以及其承载的儒家文化是不可多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肇庆府学宫儒学遗产,以多种形式展现儒家传统,打造文化品牌,彰显肇庆府城魅力,从而助力肇庆府城文化复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1〕吴文颂.赖泽华调研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传承历史文化 激活古城魅力.肇庆市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zhaoqing.gov.cn/xwzx/zqyw/201608/t20160808_395036.html;

〔2〕文冰.儒学遗产保护利用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5日,总第2540期。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htm。

叶宁玲(1975--),女,本科,文物博物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专业宣传教育。曾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庵、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肇庆府学宫和崇禧塔等文物景区进行管理与开发利用,多次成功组织策划各项专题系列活动、创建学宫“智慧大讲堂”品牌,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现任肇庆府学宫负责人。

猜你喜欢
府城学宫肇庆
文旅融合视野下台州府城饮食文化的内嵌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
中国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遗址确认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阳江学宫与高要学宫出土的“敬一箴”石碑比较浅析
肇庆学院封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讲台
《节孝祠部文碑》考释
保住古楼挽住历史留住文化
——府城鼓楼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台州府城与临海杜桥方言字音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