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本科生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的研究※

2017-08-01 11:21李晋玉李多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本科生规范化实验组

李 雁 李 昕 高 颖 李晋玉 李多多 贾 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100700)

中医院校本科生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的研究※

李 雁 李 昕 高 颖 李晋玉 李多多 贾 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100700)

目的探讨高等中医院校本科生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名本科实习学生分为各30人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方法进行临床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对照组给予传统科室轮转培训模式培训。课程后采用调查问卷及理论、实践考试成绩评估的方法检测教学结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课程的兴趣、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技能的规范化培训能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及学习效果。

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临床实习;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颁布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临床医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教学尤其是专业实践技能已经逐渐成为所有知识指向的终结目标[1]。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独立于理论教学又与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学完整的教学体系[2]。本科生的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由课堂走向临床的过渡阶段,是将理论知识及感性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对本科生实习阶段进行临床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做好基础向临床、理论向实践的衔接与过渡,是临床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和重视的课题。我课题组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0级五年制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学生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正处于实习阶段的2010级五年制3个临床本科班(中医学实验班、中医学五年制班、针灸学五年制班),每个班分别随机选取20人,并分别随机分为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A3组和B3组,A1、A2、A3组构成实验组,B1、B2、B3组构成对照组。实验组中男生10人,女生20人;年龄21~24(22.80±0.194)岁。对照组中男生11人,女生19人;年龄21~24(22.90±0.168)岁。2组临床本科生在性别、年龄、在校学习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训教师一般资料实验组实训教师预先参加课题组制定的教师培训:教学理念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从医心态;教学方法方面运用虚拟仿真、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实验组实训教师通过规范化培训合格者才能上岗授课。对照组实训教师不需参加教师培训,以日常科室轮转带教老师为主。

1.3 研究方法

1.3.1 实验组培训内容与方法

1.3.1.1 课程调整①模块化整合教学:课题组将教学课程进行模块化有机整合,设立急救模块(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中医模块(舌诊、脉诊、推拿、针灸等)、骨科模块(骨折复位、小夹板固定等)、穿刺模块(胸穿、腰穿、骨穿、腹穿等)、诊断模块(查体、辅助检查判读等),并选择特定模块部分教学内容如心肺复苏术、胸腔穿刺术、小夹板固定术、推拿手法作为此次实验授课内容;②标准化考核表制定:对各项操作流程及要点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步骤、分要点赋值,制作考核表,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三轮问询,对考核表进行评阅修改,最终完成考核表。

1.3.1.2 培训方法①分解-整合教学方法: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考核表内容授课,运用分解-整合教学方法,分步骤讲解、反复演练,渐进式教学,最后整合完成操作过程,并将理论基础知识糅合到技能训练学习中。②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按课程安排参加临床科室轮转(同对照组)的基础上,重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心肺复苏术采用虚拟模拟教学,引入AHA (美国心脏病协会)教学理念,规范教学流程,边讲边练,环环相扣,并借助心肺复苏模拟人,同步监测按压频率、幅度及人工呼吸吹气量、生命体征判断等操作;胸腔穿刺术采用虚拟仿真与情景预设相结合,在胸穿模拟人上完成病情告知、胸腔穿刺、术后医嘱等操作;小夹板固定术采用直观化、情景预设、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两人一组,分角色扮演医患,以疾病为单元演练;推拿手法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师生搭配,学练考相结合。

1.3.2 对照组培训内容与方法对照组严格遵循北京中医药大学规定的本科生实习阶段临床科室轮转要求,进入临床各病区轮转,一对一带教,对照组实训教师负责对心肺复苏术、胸腔穿刺术、小夹板固定术、推拿手法等进行指导,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对于疑问随时讲解。

1.4 教学效果评价

1.4.1 理论及技能的考核实验组及对照组四项授课内容全部结束后,60人在示教室进行集中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四项授课内容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每项包括25道选择题,满分50分。理论知识试卷由临床医师及实训教师协同完成,并由3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审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由3名实训教师共同参与考核,并按照课题组制定的考核表进行评分,每项操作满分100分,3名实训教师给出的平均成绩作为每组最终操作成绩。

1.4.2 满意度调查问卷示教室集中考核前对60名临床本科生进行特定内容的满意度测评,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灵活性、实用性的满意度,实训教师理论水平、技能操作规范化、授课业务水平的满意度,自我学习积极性、临床自信心、知识掌握水平的满意度。依照Likert scale,调查问卷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满意”“满意”“不清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2人录入,并两次核查。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满意度问卷调查测评结果比较实验组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的满意度,实训教师理论水平、技能操作规范化、授课业务水平满意度,对自我学习积极性、临床自信心、掌握知识水平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核成绩比较理论知识考核,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心肺复苏术、胸腔穿刺术、小夹板固定术、推拿手法成绩均升高(P<0.05)。技能操作考核,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心肺复苏术、胸腔穿刺术、小夹板固定术、推拿手法的成绩均升高(P<0.05)(见表2、表3)。

表1 2组本科生各项满意度比较(x±s)

表2 2组本科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满分50分比较(x±s,分)

表3 2组本科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满分100分比较(x±s,分)

3 讨论

3.1 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也不断被推陈出新,完善升级。将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到本科生实习阶段的授课过程中,从整体上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分解-整合教学方法,通过采用模拟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直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实现了被动接受向主动接收以及主动学习的转化,对知识的掌握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愿,对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的掌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动力。同时,通过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直观感受,将感性认识转变成更加清晰的理性认识,既强化了对理论基础的强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学而思,思而学,相辅相成,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此次课题研究发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的理论学习方面、技能操作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3.2 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整体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高等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是本科生实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基地,如果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没有接受统一的、规范的教师培训,其在教学活动中难免教学方法单一,经验式教学存在差异,加上带教老师常不稳定,随意性大,盲目性突出,有些老师甚至自身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这些都直接导致学生技能训练不规范,甚至存在错误[3]。做好带教老师的规范化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教育教学素养的临床技能带教老师,十分必要。我课题组对实训教师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医学知识及教学方法培训,并严格按照考核表要求进行授课,将临床技能的培训规范化、标准化、严格化,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及精确性,极大了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规范的临床技能操作的步骤对于安全医疗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更快、更流畅、更符合要求的操作过程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课题组研究也证实,在传统科室轮转基础上加用多元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技能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

3.3 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方法获得了学生普遍较高满意度通过对实训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专业的培训,改革教学理念,提高临床教学水准,全面提升教育一线带教教师素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较高教学素质的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教学团队,并涵盖多个学科,重新打造的教师队伍,以较强的教学针对性及较高的教学水平,赢得了学生较高的满意度。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老知识,新学法,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积极性增强,这与改革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而通过全面提升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动手自信心,这为强化从医信念、敢于临床、乐于临床提供了原动力。

4 小结

在本科生实习阶段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医学理论基础知识整合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如何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系统,建立反馈机制,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1]王秀清,李兴江,李秀兰,等.“分解-整合”训练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18,86.

[2]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1-14.

[3]王秀丽.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66-67.

Research on Clinical Skills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Trainees of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Yan*,LI Xin,GAO Ying,LI Jinyu,LI Duoduo,JIA Mei
(National Experimental Educate Center of TCM,Dongzhimen Hospita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7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linical skills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 undergraduate traine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Methods 60 undergradua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student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he clinical skills standardized training,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departments training.The questionnaire and exam achievement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teaching results.Results The curriculum interes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kills standardized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interest and learning effect.

clinical skills;standardized training;teaching reform;clinical practice;talent train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4.007

1672-2779(2017)-14-0015-03

:杨杰本文校对:李雁

2017-03-07)

中医药学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项目【No.2015-001】

猜你喜欢
本科生规范化实验组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