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来了,以爱“维和”

2017-08-02 07:23博雅
女士 2017年5期
关键词:兄妹俩哥哥妹妹

博雅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李一慢和妻子带着儿子参加活动,小女儿恰巧打来电话。两口子对视了一下,心里有些打憷——万一这“老二中的战斗机”“吃醋”咋办?

不以哥哥喜,不以妹妹悲

“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总是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给你听。不知道现在的这个宝宝是喜欢你来唱,还是爸爸来唱?”女儿出生前,李一慢为了使儿子不感到“外来入侵”的伤害,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儿子一听,来了劲头:“爸爸,你教我吧。”爷俩拥抱着,随着节拍对着妈妈的肚子唱歌。

那段时间,李一慢给儿子读绘本《我当哥哥了》。听到主人公波力对未出生弟弟的担心和思想转变,儿子的眉头舒展开来:“我就是波力,也是勇敢的男子汉,我要学会接纳和分担。”

妹妹逐渐长大,破坏力不断加强,哥哥辛苦搭好的积木,被她稍微一戳就轰然倒地。哥哥大为不满,“以暴制暴”,对着妹妹脑袋噼里啪啦一顿打。妹妹连抓带咬坚决反击,还把哥哥的手咬破了,边咬边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李一慢心急如焚,却还是忍住了。妻子对他说:“此女有乃父风范。”李一慢很惭愧,女儿模仿的是爸爸的语气。以前,他这个爸爸遇事就急,留下诸多“败笔”。

李一慢和儿子谈心:“妹妹把你的积木弄坏了,你肯定不高兴。”儿子点点头,他接着说:“妹妹以前只能在爸妈怀里,手脚不灵活。现在来捣乱,是因为妹妹长大了,想跟你一起玩。不过,妹妹的手脚还没控制好……”他找来儿子小时的视频,读绘本《跟屁虫》。看着自己也曾像妹妹一样笨拙过,儿子明白了:“我原来也干过这样的事,妹妹就是跟屁虫。”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兄妹俩的关系时好时坏。尤其有了哥哥“陪练”,妹妹似乎成了“老二中的战斗机”,动不动就吃哥哥的醋。哥哥做作业,妹妹有了困惑随时提问,就会打断哥哥的思路。开始,哥哥很不耐烦,大吼大叫。妹妹毫不示弱,叉着腰又蹦又跳,翻白眼。

有一次,哥哥很耐心地帮妹妹解决了查字典的两个问题。李一慢把这个过程写在了日记本里,“哥哥今天真像个老师,很有耐心地回答妹妹的问题,自己做作业被打断了一点也不生气”。他知道,这本家庭日记,儿子一定会看的。果然,儿子似乎变得大气起来,不再斤斤计较。

玩有输赢结果的游戏,李一慢和孩子们一起看绘本《输不起的莎莉》,鼓励儿子讲述规则,直到妹妹听懂为止。妹妹快输时,李一慢提醒儿子:“妹妹好像不知道怎么办了,你已经完成得很好了,能给妹妹一个建议吗?”儿子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帮助妹妹反败为胜。哥哥越帮妹妹,妹妹越谦虚,即使哥哥偶尔真的被妹妹战胜了,也不会表现出沮丧的情绪。

“家庭谈判”,绝招灭“火”

“现在距离上床睡觉只有10分钟了,只能读一本绘本,但是你们都选了一本要读,有什么解决方法吗?”听爸爸这么说,哥哥看看妹妹,总是呈现大度的姿态:“那就满足妹妹的愿望吧。”

兄妹俩洗车,更像游戏。哥哥提水,妹妹擦车,经常弄得浑身湿漉漉的。李一慢给了他们15元,哥哥分给妹妹7元。虽然自己做了大半的工作,只比妹妹多了一元钱,但是哥哥不仅认为有妹妹的合作更愉快,还感觉自己挺有男子汉气概。妹妹也很高兴,觉得她的工作很有价值。李一慢趁热打铁:“你们合作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还挣到了零花钱。爸爸对洗的车很满意,妈妈对你们的表现同样打满分。”兄妹俩高兴地跳起来。

除了物质奖励,还有家规。针对兄妹俩的各种冲突和不公平,李一慢设定界限。家庭会议中,哥哥有优先于妹妹的发言权。看看哥哥急了,试图武力解决,李一慢会说:“我们说好男人不能欺负女人哦。”

一家人举行“谈判”,商量有没有更好的消气方法,最后意见统一——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

哥哥读书时,妹妹拿着自己的绘本凑过来,矛盾一触即发。李一慢“压制”妹妹:“这是哥哥的读书时间,如果你要听,必须按照哥哥的速度来。不听的话,就去玩别的东西或自己看书。”妹妹舍不得失去凑热闹的机会,乖乖地坐在一边。哥哥也平静下来。

哥哥从4岁开始看英文动画片,妹妹蹭听的次数多了,两人的听力和对英语的理解力无形中提升了很多。哥哥和妹妹的商量多起来,妹妹也会拿着碟片征求哥哥的意见,一同观看。

哥哥上幼兒园大班,妹妹上小班。因为有哥哥陪伴,本来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妹妹还是坚持去了,一次甚至提出要求,让哥哥到她班里上课,老师竟然同意了。兄妹俩成了同桌,让小朋友们很是羡慕。

妹妹的扬琴练习到了瓶颈期,妈妈会连续盯几天让妹妹苦练,以至于妹妹眼泪汪汪的。哥哥乐得清闲,做完作业就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妈妈问他英语学习情况,他“好心”地说:“妹妹该弹扬琴了。”李一慢啼笑皆非,他猜不出,如果没有妹妹,儿子会把话题转移到哪里。

婴儿床和墙壁间有道缝隙,仅容一个大孩子。哥哥发现这个秘密后,每次捉迷藏都会在此藏身。即使不游戏时,他也到此“运气疗伤”,难得清静自在。妹妹发现后,屡屡“伙同”哥哥挤在里面做游戏。李一慢觉得,这有点儿像绘本《隧道》里探险的兄妹俩,亲密无间,其乐融融。

有一段时间,妹妹每天画些令人难懂的符号。李一慢会自作聪明地解读一番:“这是开学第一天,孩子们排队进校。”哥哥看了看,淡定地回答:“妹妹画的是演出的事情。”一问妹妹,果不其然。

避免“擦枪走火”,游戏玩出深感情

一天,妹妹特别想吃小豆面馆,哥哥却因为上一次就是妹妹做的选择,这次按照“家规”,轮到他选择了。两人大吼大叫,眼看就要动手了。李一慢出主意:“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各自去吃自己喜欢的。”

一听说要分开,黏在一起的兄妹俩不同意了。哥哥立即大度起来:“意面也是你喜欢吃的,小豆我也喜欢,其实吃什么都可以。”妹妹借坡下驴:“那这次就听哥哥的。”事情圆满解决,李一慢奖励给两人读绘本《让我安静五分钟》,听得兄妹俩脸都红了。

妹妹大半年都睡在双人床的上铺,哥哥提出抗议。妹妹解释:“我睡下铺危险,容易掉在地上。”哥哥又想到了家法:“该我选择了。”李一慢支招:“妹妹,轮换是我们的规则,得遵守啊。哥哥对你这么好,你难道不能跟哥哥商量你睡上铺的时间多一些、哥哥少一些的方案吗?”妹妹态度骤转:“好哥哥,能不能一天换一次?”

原本他们规定,每周有一天儿子可以和爸妈及妹妹挤在一张床上。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频次,从一周一次到每月一次,现在就不定期了。

2015年寒假游学,有10个晚上要住宾馆,妹妹想和妈妈一起睡。本来,哥哥根本不在乎,但是妹妹的过度强调,反倒激起了哥哥的抢夺劲头,似乎和爸爸一起睡对他是个惩罚。李一慢让他们商量着来,妹妹霸道得很,丝毫不让步。妈妈说:“今晚谁先睡着,明晚就和妈妈睡。”妹妹为了能占住妈妈,很快睡着。

李一慢觉得,有兄妹俩的日子就像玩游戏。在通过绘本教育的同时,如果让他们参与到游戏中,可以培养一家人的亲密度。

猜地球仪是兄妹俩共同的兴趣。李一慢转动地球仪,哥哥先猜。根据区域特征,哥哥首先猜出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妹妹只认识中国和日本,还有大面积的太平洋。可是,轮到妹妹,她总会从眼睛缝隙里偷偷观察这三个地方,并“准确”地回答出来,哥哥和爸爸也不计较。慢慢地,妹妹连同其他各大洲、大洋和面积较大的国家也认识了,哥哥则将兴趣转移到一些贴着特殊标签的国家,比如世界最小的国家、亚洲最小的国家等。

妹妹上小学后,接连三个晚上和哥哥都叽叽喳喳到半夜。哥哥对班级里的人和事发表看法,给妹妹提供意见。妹妹一脸崇拜的神情,两眼放光。妹妹深有感触地对妈妈说:“我一定向哥哥学习,改正错误的地方。如果将来有了孩子,他们会跟我一样。我的缺点越少,我的孩子的优点就越多。”妈妈向爸爸转述这些话时,眼睛湿湿的。

哥哥逐渐成为遵规守纪的榜样,妹妹奋起直追,只要一回到家,她就先做作业。在度过了第一学期的好奇和好强后,妹妹也像哥哥那样,画了一个计划表。一有时间,妹妹就使用“马屁山”(MP3)听英语故事。这样,妹妹就影响不到哥哥学习了。当然,这也是兄妹俩“谈判”的丰硕成果之一。

在家中,李一慢夫妇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你是我最爱的儿子。”“你是我最爱的女儿。”只要家里有一个人说“相亲相爱”,他们就聚拢在一起,亲一亲。

哥哥读四年级后,向往独立的生活,提出放学后自己回家。其实,在哥哥读二年级时,李一慢就和他商量过放学自己回家的事。然而,学校规定四年级前必须家长接送。现在儿子主动提出来,李一慢反倒有点儿不放心了。妻子讲了很多网上拐卖兒童的案例,使他更加犹豫。妹妹也很担心地问:“哥哥走丢了怎么办?”考虑到儿子喜欢研究地图和路线,并且早就发现回家不用穿过马路的公交和步行路线,李一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答应了。

儿子最大的特点是认为什么都很好,这一度让李一慢觉得是个很大不足。参加夏令营时,在一大群孩子中间,儿子并不显眼,李一慢看不出儿子好还是不好。没想到,儿子竟然获得了最佳摄影奖。

儿子识字越来越多,曾和妹妹一起朗读绘本《科妮和新生宝宝》。如果他们做父母的时候,他们愿意生几个小孩呢?11岁的儿子说:“我要三个。”8岁的女儿说:“我要两个。”

李一慢发现,有了女儿,他们对儿子的爱不仅没有减少,还让儿子懂得了分享和付出。

李一慢是我国著名的儿童阅读、亲子教育专家,为全国近两百所幼儿园和近百所小学做过儿童阅读讲座。他的家庭故事告诉我们——“战争来了”并不可怕,以爱“维和”是上策。

编辑 乐天

猜你喜欢
兄妹俩哥哥妹妹
哥哥
我的妹妹不爱我
哥哥的生日
Horse Riding*
还猪哥哥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开心一刻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