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航天企业视域下的志愿服务对策研究

2017-08-02 20:51李然刘阳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对策

李然++刘阳

摘 要:该文主要从企业开展志愿服务的现状出发,分析企业志愿服务所面临的诸如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缺乏激励机制和资金支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分别从提高企业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健全志愿服务参与机制、建立航天企业与社区的沟通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航天企业开展志愿服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航天企业 志愿服务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178-02

志愿服务早在19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就已产生,在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源于1993年12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中决定实施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早期志愿者组织建设发展中凭借政府的推动到现如今谋求自身的发展模式的自主能力建设,其发展历程所显示出的精神理念、组织系统、社会认可度等均经历着渐进的变革。

航天企业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变迁,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向民生化、社区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让青年志愿行动布局社会的每个角落,是当前青年志愿服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 企业开展志愿服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1 企业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行动起步晚,青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本身专业化程度低,企业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更是如此,缺乏对志愿行动的深层认识和对志愿服务对象真实需求的了解和关注,难以形成企业志愿服务的品牌化活动,降低了企业志愿服务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企业内部职工和外部群众的认知度也不高。

1.2 志愿服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志愿活动不计报酬的公益性质并非等同于青年志愿者放弃追求荣誉的权利,青年志愿者注重精神层面的鼓励,希望自身的行为得到企业、社区、社会的认可。事实上,目前企业缺乏一套专门的志愿者评定和激励机制,未能把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作为考核青年职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相关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志愿者的地位,对志愿者行为的鼓励和文化的培育措施还远远不够。

1.3 志愿服务参与机制不健全

企业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集中便民利民服务等较浅的层次上,且不同企业的志愿者组织往往会出现一些重复性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性不足,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此外,企业志愿服务常与接受志愿服务人群实际需要有所脱节,导致开展的服务活动往往并非为服务群体所最需要的,加剧志愿服务的形式化。

1.4 志愿服务缺乏必要的支持

任何服务项目的开展均离不开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志愿服务亦是如此。目前,企业的志愿服务活动基本上从企业层面来组织开展的,来自社区、地方政府、社会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志愿项目资金的长期供给难以保障,制约了志愿服务行动的深入开展,也使得社会大众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认可和信任,进而影响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

2 航天企业开展志愿服务的对策

随着志愿者行动日益深入发展,航天企业这个高素质的特殊群体可以作为未来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主要力量和中坚力量。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当中遇到的问题,探寻解决的出路,使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得到相应的提升。

2.1 提高企业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扩大完善,志愿服务的领域、范围不断延伸,非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难以满足时代需求,企业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志愿队伍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是提高企业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保证志愿服务行动质量的关键。培训不但可以提高企业志愿者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合理调配使用企业志愿者资源,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树立长远的目标。

2.2 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

航天企业应建立稳定的激励和补偿制度,对青年职工的志愿行动给予价值肯定,充分保证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即使在发达国家,志愿者们也很在意自己的努力能否获得回报。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调动志愿服务者行动积极性的有力保障,同时需要健全志愿服务评估体系作为支撑。例如,高校志愿服务与就业不挂钩,企业志愿服务与升迁、评职称不挂钩,长此以往,很难将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开展起来。真正使企业青年志愿者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还是要调动参与者的内在积极性,加大内在动因的激励。适时地对取得突出效果的志愿者进行鼓励和表彰,不但对受表彰者是一种激励,同时可以引导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为企业志愿服务不断输送新的血液。

2.3 健全志愿服务参与机制

有研究显示,高学历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主要表现出强烈的发展性需要,希望能积极参与管理、发挥特长、工作自主,从而获得心理满足,更好地体现人生价值。航天企业青年职工具有高学历特征,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关注职工自身需要,也是志愿服务组织人员应关心的问题。加大企业内外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航天企业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积极发挥传统媒体作用,同时借助青年人爱用的QQ群、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体对发生在周遭的青年志愿服务和优秀青年志愿者进行报道,正面肯定志愿者的价值,展现航天企业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服务,投入志愿服务中。

2.4 给予志愿服务必要的资金支持

企业在支持志愿者活动的同时,尤其应对一些有特色、有影響力的活动给予及时的、必要的资金支持,减少志愿者不必要的资金负担和心理负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为志愿服务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和一般性费用补贴,让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

2.5 将航天企业的项目化志愿服务融入到社区的志愿服务

航天企业可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兼顾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培养数个志愿服务项目长期开展下去,形成航天志愿品牌,为航天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关注度。以项目化方式来培养志愿活动,借助项目本身积累的可操作性经验,使志愿项目向专业化、品牌化、社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从而使航天企业志愿活动稳定、持久发展。例如,航天科工三院111厂组织80余名青年加入“V爱驿站”,为第12届全运会的游客提供赛事咨询、道路指引、手机充电等便民服务,全运会结束后,该厂志愿者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参与“V爱驿站”志愿服务活动。航天科技六院101所组织职工加入到捐助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的志愿服务项目。

在将航天志愿服务推进社区的进程中,可以通过社区服务站的搭建来实现,逐步建成有固定场所、基本的工作设施和健全网络的阵地,保证有相应的人员配备,确保社区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最终达到航天企业、社区、社会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的建立。

2.6 建立航天企业与社区的沟通机制

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和社区志愿服务需求难免出现沟通误差,为此,航天企业应注意加强沟通和了解有关社区志愿服务需求信息。使得航天企业能更好地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以免志愿服务流于形式。航天企业可尝试从协助处理社区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好地与社区居民沟通的方式,收集志愿服务重要信息点,发掘社区丰富的志愿服务资源,制定企业自身志愿服务力所能及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结合客观的事实、时间和人财物资源等因素,积极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为社区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企业志愿服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撇开政府的助推力,企业适时将志愿服务纳入自身的发展轨道,然而究竟选择何种志愿执行架构,并未达成共识。航天企业可以同公众、社区、共青团组织甚至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将青年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长期践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姚靖.高效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对策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1):56-60.

[2] 王春兰,袁明符.青年志愿者的需要特征与激励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2(3):44-48.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