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探索

2017-08-02 23:11胡蕾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胡蕾

摘 要: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工业科技水平的发展,而高等学校的工科教育则是培养国家工业科技人才的核心。但是,我国的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三大问题:首先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其次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教育落后;最后缺乏创新创业的平台。有鉴于此,该文提出了双平台多引擎驱动的工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又强调创业训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工科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关键词:工科教育 创新能力 创业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234-02

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之间关于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成为了当务之急。高等學校作为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重要机构,在培养国家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国家综合科技水平起到关键作用。

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到目前为止,高等学校的规模已经超过3 000万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超过600万人[1]。规模的发展无法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更为重要。中央也多次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高等学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而衡量高质量人才的标准则是是否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在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执行创新创业教育,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任务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西方国家的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技能培养和创业实践活动两方面,我国则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地融合起来,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创新教育实质上是指为了培养创新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使得大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专业技能训练。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大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其实质上是指如何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可以看出,创新比创业更重要,难度更大,创新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为表,创新为里。

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工业科技水平的发展,而高等学校的工科教育则是培养国家工业科技人才的核心。创新和创业教育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源动力。以美国为例,作为美国硅谷心脏的斯坦福大学,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该校师生创办了谷歌、惠普和雅虎等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享誉世界[2]。由地处美国硅谷的斯坦福大学的成功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知识创新教育和创业训练。只有拥有完善的工科专业基础创新教育体系和创业氛围,才能在世界高科技创新创业竞争中占得有利位置。2002年,我国高等院校也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确定了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到2010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已经被各个高校广泛认同,同时创新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因此,高等学校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融入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业,为实现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输送大量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3 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

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选取了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并将创新教育融入到创业教育中。到目前为止,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并且正在开展教育模式的探讨,但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3-4]。国外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源于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我国的创业教育最初却是由于亟待解决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一开始我国的创业教育就存在功利性,到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主要表现在目前大学普遍存在对课堂教学不重视,并且在专业教学中没有紧扣科技前沿科学,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其次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教育落后。学生对创业积极性不高,并且社会普遍存在着功利性创业教育观念,还存在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老板、企业家的片面观点。各个高校普遍缺乏创业教育所需的经费、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等基本条件。此外,创业课程的设置也有待完善。

最后缺乏创新创业的平台,创新项目存在创业资金不足,缺乏有效的创业孵化平台的问题。不确定性是创新创业的难度之一,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是极低的[5]。技术、市场、组织模式等均存在不确定性,其中包括技术的投资成本、替代产品、竞争对手、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团队的不确定性,所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创新创业的最终结果。工科大学生能否最终做出创新或者创业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创业的投资也极具风险。因此,创新项目如何顺利创业成为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问题。

高等院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巨大的挑战,涉及到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等诸多因素,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水平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4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针对我国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平台多引擎驱动的工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工科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核心和本质,同时创业训练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创新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多的是专业知识的训练,而创业则主要是社会实践活动。考虑到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模式的不同,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平台,两者的功能和目的均有所不同。围绕这两个平台,构建了专业基础教育、项目研发实践、创新学科竞赛、创业沙龙、创业沙拉、创业讲堂和创业工作坊信息平台等七大引擎,全面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等院校最重要的功能是人才培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如何办企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水平。工科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夯实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广泛接触学科前沿和工程实际。因此,构建了课堂专业基础教育、项目研发实践和创新学科竞赛三大引擎来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首先高校教师在课堂专业基础教学中应当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推行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多学科交叉,同时将科研项目以大作业的方式分发给大学生,鼓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学生组队申请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合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面提高工科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并开展科技含金量高的自主创新,尤其注重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研究和团队合作,提倡在研究中学习。将创新教育成果以学术论文或者专利的形式表现出来,占据国内外学术研究和行业创新的制高点。

在创业教育方面,为了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并且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构建了创业讲堂、创业沙拉、创业沙龙和创业工作坊信息平台。创业讲堂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天使投资人、创业教育专家等为学生开展相关创业讲座,用以传播正确的创业理念、必要的创业知识等,尽量避免学生一腔热血创业,荒废学业、损失金钱,撞得头破血流等负面现象的产生。创业沙龙定期开展小型的“创业项目路演、创业伙伴寻找、创业经验分享与交流、创业者联谊”等主题沙龙活动,让大学生创业者在活动中轻松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创业沙拉举办主题活动,在让各种有能力和激情的人聚集在一起,展示自己的点子并当场组成创业项目團队,让一个新鲜的创业项目实现0~1的突破。创业工作坊信息平台建设专门的“创业工作坊信息平台”用于及时发布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比赛、创业伙伴寻找、创业点子征集、投资人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等信息。

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创造机会将大学生与企业、天使投资人等接触,使得好的创新想法有孵化的平台,平台内建立了对外转让许可专利的技术转移机构,使大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需要的商品,能够使得更多的创新想法能够生根落地。

明确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任务和方式,构建适应于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决工科大学多层次、多目标的培养需求,实现高等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和创业意识提升的双重目标,双平台多引擎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参考文献

[1] 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3-15.

[2] 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6):135-136.

[3]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效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4] 周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及培养的路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104-105.

[5] 梅德强,龙勇.不确定性环境下创业能力与创新类型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9):1413-142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德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