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古文献保存整理研究

2017-08-02 23:21夏宁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

夏宁

摘 要:数字化是实现我国古文献保存利用的关键途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古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指导监督工作,促使我国数字化古文献得到有力发展。该文将进一步对数字时代古文献保存整理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数字技术 古文献 保存整理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255-02

当前,我国古文献数字化效果还不太明显,只是初步实现了阅读和检索功能,未能够有效搭建起健全的古文献研究体系,存在收录内容不规范标准,检索效果偏低以及研究支持功能不完善等弊端。因此,相关部门大力培养专业化的古文献整理研究人员,积极开展古文献的整理保存讨论研究活动,确保古典文献数字化的建设质量。

1 数字化古文献发展对古文献整理保存工作的影响

1.1 推动古文献整理保存的新高潮

基于数字化环境下,为我国古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思维,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视角,纷纷尝试更多新的研究方法,去不断从古文献中挖掘出更多具备价值的知识材料,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价值。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研究者能够同时具有多个界面窗口,方便于对各个版本古书籍的浏览阅读,然后整理出相关解释笔记,同时辅以特定的背景知识,这样就能够得出不同以往的先进结论,推动我国古文献研究的持续发展。

数字化古文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个人观点与作品的体现,每个人都能够大胆发表自我观点和想法,从而能够保证不同观点的存在,这样就实现了现代古文献学术争鸣的现象发生,推动了我国古文献的保存普及发展。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越来越多的优秀古文献文本以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传统文化爱好者能够轻易就接触到古文献研究领域,从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古文献整理保存文化群落,促进更多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文化意味。

数字化古文献材料的出现,有利于现代古文献整理保存工作的顺利推进。正如我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陈寅格所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人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古文献研究者在数字化时代,能够短时间内在网络平台检索出自身需求的文献材料,通过最大化发挥出数字化古文献资源的作用,能够让研究者进入他人对于古文献的研究视野,再加上自我独特的视野观点,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素材,供他人享用。

1.2 古文献整理研究的基础保障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文献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载体,一直是众多学者展开深层次整理研究的对象。人文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料的提供保障,古文献整理研究者的创造性思维很多都要从众多古书籍中寻找灵感,而古文献数字化就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对资料的提取效率,使其拥有快捷的检索途径,准确查询到相关资料,从而打破了传统学者对图书馆与私人藏书过度依赖的弊端。在数字化时代,即便是上万卷书,人们只需要携带几张光盘就能够将书中所有知识覆盖进去,这样传统古文献研究者们就可以从以往辛苦而又繁琐的梳理、翻阅书籍工作中解放出来,数字化古文献成为了现代古文献保存整理研究的基础。例如,当研究者要对《四库全书》展开研究工作时,不用再像以往那样建立一个七座藏书阁楼,只需要通过移动U盘将书籍知识传入到内存中,这样研究者无论走到何处,随时都能够去查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1.3 方便为古文献整理保存提供检索功能

数字化古文献在保存整理工作上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为读者提供全文检索功能,读者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身需求检索到相关知识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工作效率。当前,大部分数字化古文献都实现了任意字词和字符串的检索,基于全文检索系统,人们无论是应用关键词检索,还是模糊检索,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全文检索系统能够同时完成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处理工作,文献中包含的任何资料成分,人们都可以通过检索功能实现相关知识的提取。数字时代下的古文献保存整理工作对象不再是众多类型的书籍,在网络平台上,各种类型书本进行有序分类,古文献研究者在检索功能辅助下,能够对书名、著者以及全文内容进行有效检索,最大程度满足了用户的阅读研究需求。

古文献保存整理主要工作内容是标点、校勘以及笺注,这些工作需要古文献研究人员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去进行古书籍的阅览查询,在无任何电子手段的辅助下,人们只能单一在无涯书海中寻找有价值的研究信息。而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建立数字化古文献数据库,将各种类型文献整理保存在数据库中,这样研究者们就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资料检索查阅,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获取到自身想要的结果,这样有利于研究者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在书籍内容研究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研究成果。

2 数字化古文献的保存整理措施

2.1 加强古文献资源库建设

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我们要针对传统古文献保存整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有效采取解决措施,大力发展古文献资源库的建设。首先要对古文献进行图片式的原版复制,确保原件保存不损失;然后开展古文献标准文字的数字化工作,要有效建立起健全的中國古文献数据库,保障读者用户能够利用计算机查阅到所有古籍,不仅能够搜索到书目,还能够阅览全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古文献研究专家必须进行关键的重新点校工作,防止知识内容的粗制滥造,影响到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最后要集中发挥出全国大型图书馆的优势,广泛收入全国各地图书馆的重要古文献,用来建立完善的文献数据库,方便于利用古文献开发学术研究工作。国家相关部门要建立起全国统一标准古文献数据库,有效融入互联网技术,为社会用户通过古文献全文检索功能。

2.2 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

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古文献数字化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数字时代下的古文献保存整理工作人才不仅仅要充分掌握到我国古文献的分类、版本鉴定以及编目内容,还必须学会如何科学编制数据库,能够灵活应用各种计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加强古文献的梳理开发工作,引导更多社会用户利用科技手段展开古文献的检索研究工作。

数字化古文献是一项长期的文化建设工程,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储备作为保障,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热爱古文献整理研究工作,能够不断努力学习掌握各种先进数字化信息技术,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够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吸引到更多社会读者去深入研究我国古代书籍。各大高校在图书馆学专业和古文献专业上,要积极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争取为古文献整理保存研究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古籍数字化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古文献研究工作的稳定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古文献保存整理研究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古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数字化古文献能够对古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社会广大用户提供众多方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利用检索功能获取资料,展开研究工作,推动我国文化研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托雅.浅谈我国古籍数字化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6):139-140.

[2] 游战洪,叶金菊,戴吾三.论古籍善本数据库在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20-23.

[3] 刘博.基于《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分析的我国古籍数字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
浅析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论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动画“新变”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