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对玉雕造像的影响

2017-08-02 19:56李晓舟
神州·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玉雕佛教技艺

李晓舟

摘要:自佛教正式传入我国以来,佛教就与玉文化紧紧相连在一起,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对玉的独特喜爱,还与人们对佛教的信仰息息相关,本文就古代佛教造像对于现代玉雕佛教题材的设计中的影响及运用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佛教;造像;玉雕;技艺

自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文化就与玉文化紧紧相连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对玉的独特喜爱,还与人们对佛教的信仰息息相关。

中国是个爱玉的国家,中国人爱玉、玩玉、赏玉。在这有浓重玉文化的氛围中,历代玉雕大师们在继承先辈技艺的同时,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创造出很多出彩的玉雕作品。而由于佛教的传入,使佛教元素在玉石雕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当中应用最广的要数佛和观音了。在玉雕文化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叫做“男戴观音,女戴佛”,其实就是取其谐音“男戴官印,女戴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佛像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而在唐朝已达极盛,是佛像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时期。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是其最杰出代表。卢舍那大佛为坐像,螺形发髻,身披袈裟,通高17.14米,头顶至下颚高4米,耳长1.9米,卢舍那大佛为突出其头部,造像者对其头部精雕细刻,让其脸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嘴角稍翘,似呈微笑状,其鼻坚挺,给人以刚正之感,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与虔诚的信徒和礼佛者在仰视时的目光交汇在一条线上,令人觉得可敬可亲。其造像的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袒露的胸肌有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而且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感。

再如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的大足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它不仅造像技艺高超,而且对诸菩萨的性格特点塑造其准确,完美的体现人性美。窟中左、右壁从内至外雕刻的普贤菩萨、不空羁索观音、数珠手观音、文殊菩萨、宝印观音与白衣观音精美绝伦,很形象的体现了菩萨和观音的温柔典雅,文静秀美。展现给观者的是蕴含着无限温情的慈母情怀,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佛像技艺要达到完美,需要从先辈哪里汲取营养,除了传承先辈的技艺之外还要加以创新,将美好的事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完美佛像的代表。我们要真正掌握这门艺术必须走近佛像,去与佛像面对面,这样才能体会佛法的庄严,了解佛像背后的故事。

玉雕也是一样,每个时期的造像技艺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不足,每尊佛像都有不一样的意义,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中国各大石窟中的佛教造像,都可以很好的诠释其建造时代的佛文化,在这个信息高速时代我们当然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但远远不及你亲眼看到之后带来的感受。著名玉雕大师董春玉先生很早就认识到了這点,他多次带领他的团队四处考察,很有幸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们多次到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窟等地采风。每到一处,他都让我们仔细观察每一尊佛像,大到佛像整体比例是否协调,小到每一个花纹的用意,并向我们讲述自己理解,鼓励我们多看、多想、多体会,将其佛文化领悟在心中,并带到自己的玉雕创作中去。通过多次的考察,成就也是很明显的,董春玉大师的佛像造像刻画轮廓分明,线条清晰,相貌周正,五官位置准确,情感流露自然,造型逼真,生动传神,面目祥和,给人一种祥和安宁之感。很生动传神的体现出佛像所具有的“精、气、神、韵”。而且其作品《禅机系列之藏》获得2016年中国玉器百花奖银奖,《禅机系列之梵·净》获得2012年云南省大师杯金奖。

在佛教题材玉雕创作过程中,既要有自己的创作特色,但也要注重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内涵。目前,大多数玉雕师虽然具备了很强的制作能力,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美术学习,且文化程度普遍低,缺乏优秀的设计创意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去抄袭和模仿他人的作品,因为不理解原创者作品的立意,致使大多的仿制品质量底下,内容空洞,苍白。

再者部分玉雕师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思进取,不去研究其玉雕造型的准确性,使得造型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已经失去了佛像所具有的“精、气、神、韵”。再有就是机器雕刻的加入,使市场上的一些玉石制品徒有其形,没有其神,失去了一件玉雕作品本该具有的文化底蕴,致使中国的传统玉文化也在逐渐消失。

因此,我认为当代玉雕师们在设计制作时,应当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在佛教题材的玉雕作品创作时,将佛像所具有的佛性带入其中,使其佛文化和玉文化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的作品可以直击人们心灵,唤醒人们沉睡的思想,作为一名玉雕设计者与制作者,一定要不断的真正地深入研究和吸收各门类艺术的精华,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真正认真地创作出一些有时代特征、有内涵、有个性的优秀作品。

总之,在现代玉雕佛教题材的设计中,要如何更大限度的使佛文化融入其中是新一代玉雕师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它需要创作者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并对古代石窟造像也要有所研究,才能将佛文化和玉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给观赏者一种心灵上的洗礼。

一件好的玉雕作品是具有灵魂的,而一位优秀的玉雕师正好可以给予它们灵魂。在这个纷扰的世间,让我们多一些有灵魂的创作,让玉雕界多一份净土。

参考文献:

[1]廖文斌.反思佛教造像艺术对当代美术美育教育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1,(06):148.

[2]李牧阳.佛教造像对中国造型艺术的影响[J].艺海,2010,(07):81-82.

[3]张一兵.浅谈龙门石窟造像对玉雕创作的影响[J].天工, 2016 (05) :158-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玉雕佛教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佛教艺术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