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县党校在基层党员培训中 “引导”作用初探

2017-08-03 21:05江远华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引导

【摘 要】 《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区县党校是最基层党校。然而事实证明,区县党校作为最基层党校在基层党员培训中,应该且能够在规范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师资、健全培训制度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关键词】 区县党校;引导;党员培训

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认为,一个系统整体功能的大小优劣,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系统的结构是否优化;二是系统的构成要素是否优良。比如一架战机要达到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主要取决于两条:一是战机的结构(气动布局、内部结构等)是否优化;二是战机的构成要素即相关零部件是否精密优质。同理,一个政党整体战斗力的大小强弱,也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其贯彻执行一定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二是其组成要素即其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是否优质合格,也即是否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水平。因此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培训党员、提高党员素質。而随着党的队伍、党员人数不断发展壮大,党的“正规培训”(主要是党校培训,下同)只能覆盖到“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最低层级也只能覆盖到“村居党支部书记”,而不可能覆盖到所有党员。

那么,基层普通党员是否也有接受“正规培训”的愿望呢?2016年12月初,重庆市璧山区委组织部为此会同党校、宣传部、非公工委、机关工委等部门组成调研小组,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活动。调研小组通过发放问卷(发出230份、收回有效卷196份)、实地走访、新媒体(手机微信、QQ、网络等)调查、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深入村、社、机关、企业、非公组织等,与基层党员交心谈心,诚恳征求其意见和建议,达成初步“共识”:基层党员有接受“正规培训”的强烈愿望,而区县党校在基层党员培训中也能发挥下列四方面“引导”作用。

一、规范培训内容

这是搞好基层党员培训的基础。问卷显示,62.07%基层党员认为党员培训“缺乏吸引力”;65.52%基层党员认为“应该更新培训内容”。因为多数时候所谓“基层党员培训”基本上就是“读读文件、报纸、领导讲话或几段党章”;有时也请所谓“能人”、“专家”讲讲“岗位技能”、“专业技术”等。“党课就像盲人摸象,临时摸到什么就是什么”;“党课就像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大家认为主要“症结”是基层党员培训内容设定没有一个“规范”,因此基层党员培训的内容设定须有一个比较确定的标准、原则、范围,不能随意化。

区县党校的“引导”作用,在此应该主要体现为协助相关部门制定“党员培训授课指南”。该“指南”必须体现“四有”:一是有比重。参照中央有关干部培训的要求,基层党员培训也应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主业主课”,确保在总授课中比重达到70%以上,也即基层党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史、党章等。二是有重点。当前在基层党员培训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重点是学习习总书记近年有关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等系列重要理论和著作。三是有特色。基层党员培训在学习相关理论过程中,必须结合地方实际和行业实际,不能搞“大而空”,否则,学习效果将大大折扣。四是有层次。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大专以上文化党员和对村居党员、大专以下文化党员,在授课内容设定上应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

二、提升培训质量

这是基层党员培训的目标追求。通过培训,党员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等都应得到切实提高。对此,相当部分基层党员认为,“以会代训”培训模式“不太受欢迎”、“效果不够明显”。问卷显示:72.41%基层党员要求“创新培训模式”;82.76%要求“党员培训要正规地上课”、“应区别于开会”。可见,行之经年的“以会代训”基层党员培训模式,抑制了党员参训积极性、制约了党员培训质量提升。

区县党校的“引导”作用,在此应该主要体现为发挥“三个功能”:一是示范功能。在基层党员培训中,究竟应该怎么“讲课”?“讲课”与“开会”到底有什么区别?区县党校可指派若干教师到下面的“基层党员培训班”讲课,以现身说法做出示范、当好“引路人”。因为毕竟“讲课”、做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艺术性,须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培养,并非什么人轻易就能胜任的。二是协调功能。区县党校可成立专职服务“基层党员培训”的“基层党员培训科”(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有关基层党员培训的相关业务事项,如:对“基层党员培训课程安排”提出建议;对“基层党员培训”授课师资组织摸底、拟定培训计划;安排区县党校有关教师到下面(乡镇、村居、机关、企业)相关“培训班”授课等。三是平台功能。区县党校可为“基层党员培训”提供“师资库”,以便其选择授课教师;提供相关课程影像资料(如PPT等),以便其学习播放;提供“教学基地”,使“党员培训”也能像“干部培训”一样“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紧密”。

三、增强培训师资

这是搞好基层党员培训、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问卷显示,基层党员对“党员培训”中几类“讲课人”的“满意度”分别为:“专家学者”55.17%;,“先进人物”44.83%;“党校教师”37.93%;“基层党组织书记”20.69%;“党政干部、组织人事干部”17.24%。“满意度”均不太高,说明基层党员“培训质量”总体提升空间还很大;“满意度”差异较大,则说明原因各有不同,须对症下药。

区县党校的“引导”作用,在此应该主要体现为“三个着力于”:一是着力于培训合格师资。这是重点、主要之点。即区县党校要协同组织部门,在摸清情况基础上,将域内那些“公认口才好”因而适合做“基层党员培训班教师”的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加以适当分类,然后在区县党校分类举办若干期“基层党员培训师资训练班”——对“专家学者”类党员、“党校教师”类党员,重点强化其了解实际、“接地气”的能力;对“先进人物”类党员、“基层党组织书记”,重点提升其理论水平、授课艺术;对“党政干部、组织人事干部”,重点强化其“结合”能力即紧密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鲜活地讲解党的相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二是着力于派遣校内师资。区县党校教师经过有针对性培训,尤其经过基层实际锻炼及深入调研,补足“短板”后是能够胜任“基层党员培训”工作的。各区县党校可培养、储备若干这类师资,以备派遣。三是着力于推荐校外师资。区县党校对上级党校和有关高校师资,有畅通联系“管道”,可向“基层党员培训”推荐适当师资。

四、健全培训制度

这是搞基层党员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在调研中,有基层党员反映,《党章》规定“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是党员重要权利之一,而自己“入党后基本没参加过培训学习,差不多忘了自己是党员,只是交党费时才想起”。基层党员培训之所以存在诸如“随意性太大”等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健全的“基层党员培训制度”。问卷显示,有55.17%基层党员希望“基层党员培训”要有“硬性制度”。

区县党校的“引导”作用,在此应该主要体现为协助组织部门健全“三个制度”:一是分校制度。区县党校可与组织部门共同建议地方党委建立健全域内的党校分校制度,该制度可规定:域内所属乡镇街道、大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及中心村居,都要建立党校分校。分校要有健全的领导班子、专职人员、授课场所、年度计划等,并与党校建立紧密业务联系,以就“基层党员培训”业务(教学、教研等)活动接受其“指导”。二是备课制度。该制度应明确规定:各分校教师在“基层党员培训班”授课,须事先认真备课(包括进行必要的调研、查资料、拟定教案、撰写讲稿等),同时还须与区县党校所指定专责此事的教师共同研究后,方可最后确定授课的内容、方式等。三是督查制度。这基层党员培训制度之重要方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制度,真正实行起来,若无督促、检查,往往难以落实,起码难保不走样、不打折扣。因此区县党校及组织部门每年至少须集中一段时间对各乡镇街道等的“基层党员培训年度计划安排”落实情况,严肃认真督查,并切实奖优罚劣。

【作者简介】

江远华(1959-)男,任职于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哲学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引导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浅说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新常态下针对大学生的情感引导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