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两学一做”,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

2017-08-07 22:43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两学一做两学

曾 涛

落实“两学一做”,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

曾 涛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十分突出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实现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课题。对于落后地区,受到制约因素各不相同,所应该采取的措施也应该有所差异,只有这样广大党员落实“两学一做”精神,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方能做到领头羊的作用,在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问题上有的放矢,继而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战。

两学一做 脱贫攻坚 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一、前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直接引导我们解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增强农业的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农业由资源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寻找适合本地的建设模式,唯有加强“两学一做”,做到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才能进一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确保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带领贫困地区走出自己的道路。

二、农村建设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未得到改变

本省近几年由于政府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得转移的数量比前几年有进一步增加,初步估计,在非农行业就业的占到全部农业人口的28%。不过农村人口总体基数大,需要就业人多,压力很大。

(二)农村建设缺少专业人才

从整体上看,农村经济总量还处于本省农村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不过县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正在缩小与发达县(市、区)之间的差距。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较慢,收入较低的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高效化的经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发展新农村经济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有64.0%的居民耕地使用机械操作;对于没有好的场地和器材的情况,只有6%的人认为大量耕地会阻碍城镇化进程,绝大部分的居民还是会想方设法的的投入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在农业技术受到限制的时候,96%的受访者或多或少的会希望政府派人给予支持,想办法解决相关问题,大部分人知道“两学一做”的建设口号,但觉得党员的带头精神具体落实的不多。下表1。

表1 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的认知调查 N=200

3希望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48/24% 80/40% 68/34% 4/2% 4当地工业化发展对农业化发展有带动作用 42/21% 96/48% 44/22% 8/4% 5当地获取信息以带动农业机械化的效率低 24/12% 36/18% 56/28% 84/42% 6农民工是否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福利保障12/6% 36/18% 76/38% 76/38% 7本镇应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40/20% 72/36% 80/40% 12/6% 8没有农技推广员 68/34% 76/38% 48/24% 8/4%

农村特色产业需要培养我们自己的知识型新农民,这样才能使得农村特色产业继续发展,目前,基层人力资源相对差,教育环境也较为落后,短期内改变不了农村特色产业人才短缺的现状。这是因为我基层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断层,县培养出来的人才总是滞留在省府,就算回来的人才也不能很好的为企业所用,县、村办企业反映研究生或博士生这些高素质人才,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因此不能很好适应和管理者的沟通。而一些有技术的农民虽然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却由于知识能力有限,缺乏对相关领域知识的认识,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知识的需求。总之,基层农村特色产业正面临人才短缺的现状,这一事实也成为制约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人才的短缺一方面导致农村特色产业不能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是导致农村特色产业创新研发能力薄弱,缺乏竞争力。科技创新是农村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加快技术研发,推动自主创新,才能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缺乏创新研发能力已经不仅制约到新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制约到人才的回流。

三、制约农村“脱贫攻坚”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特色产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

农村特色产业建设有前期投资具有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等方面的特点,总体而言就是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二期回收周期长,农民投资意愿不强。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性产能过剩

新农村经济在经形成产业集聚化,这是新农村经济的优势。但是,这一集聚化特点却不能弥补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缺陷。这种结构不合理体现在以下两点:(1)同质化严重,你搞农业旅游,其余人都搞农业旅游。造成恶性竞争,从而阻碍了市场发展。(2)产品附加价值低,生产的都是低端农产品,含金量不高,而且农产品安全很难保证。

四、结合“两学一做”,助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一)结合“两学一做”,党员同志应深入认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调在“学”字上下功夫,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规范党员行为的具体遵循。要联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深入推进党章党规学习。通过党章当党规的学习,切实了解符合当地情况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发展的途径上,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以及一些西方国家的农村改革运动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其中,韩国的“新村运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民增收途径多样化;改变农村村容村貌,以小项目做引导(如小的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建立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农村的合作发展事业是社会大众基于共同需要与合作意愿,以平等互惠、互助合作的方式共同经营事业、分享经营成果,达到生产合理化、分配社会化之民生经济事业。这需要党员同志带头,积极推动辅导农业产销班,农村专业合作社并不具法人地位,所以在运作上遭受困难,我们应组织村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加入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中去,起到导航与监督作用。

(二)结合“两学一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要“脱贫攻坚”就要紧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结合本地特色, 由于县域之间在资源环境、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水平等方面的存在区别,所以成功县域的发展模式难以复制,并且欠发达县域在投资力度、经济发展资金上的有所局限,发展“小而全”的农村经济是不现实的。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立足于本地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依据自身发展条件,培育好农村特色产业。

当地政府应根据市场的导向,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并在合理的区域和市场内确定自身的比较优势,有效匹配市场需求与地域特色,从而将县域特色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县域的竞争优势。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乡镇和中心镇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农村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就需要从各个乡镇的比较优势出发,整合村镇资源,争取实现“一镇一品”“一乡一业”。

(三)结合“两学一做”,拓宽脱贫致富工作思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推介出好项目,以项目吸引资金,以资金推动项目,引导投资者参与农村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宣传招商引资已有的成功案例,并兑现政府承诺,建立政府信誉,确保投资者能安心参与项目建设和发展。

[1]刘娟.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扶贫路径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8(04).

[2]江洪.“十二五”时期推进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01).

[3]袁萍.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J].管理观察,2015(15).

[4]徐成芳,闵雪.中国共产党服务型政党建设理论架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01).

(作者单位:中共晴隆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两学一做两学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习近平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
茂名市老促会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