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017-08-07 15:00金自力徐灵超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呋虫胺吡蚜噻虫嗪

金自力,徐灵超

(1.宁乡市大屯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长沙 410610;2.宁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长沙 410600)

宁乡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金自力1,徐灵超2

(1.宁乡市大屯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长沙 410610;2.宁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长沙 410600)

稻飞虱是宁乡市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化学防治目前仍然是防治稻飞虱最常用的方法。为了掌握常用化学农药对田间稻飞虱的相对防效,延缓和避免稻飞虱对常用农药产生抗药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目前市场上几种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呋虫胺、烯啶虫胺、毒死蜱、敌敌畏和吡蚜酮对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和氟啶虫酰胺对稻飞虱的持效性较好;而呋虫胺和吡蚜酮对稻飞虱既有较强的速效性又有较好的持效性,值得在宁乡市推广使用。

稻飞虱;化学农药;相对防效;宁乡

水稻是宁乡市的优势粮食作物,也是该市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年种植面积约12.2万hm2,年产粮食约90万t,为全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湖南省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稻飞虱是当地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是一种长距离迁飞性害虫,迁飞高峰期甚至会出现“飞虱雨”[1-2]。稻飞虱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成、若虫一般群集在稻丛下部活动,在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稻株被刺伤处常呈褐色条斑,严重时稻株基部茎秆腐烂,植株枯死,形成一团一团的“黄塘”“落窝”现象,常造成大片水稻枯黄倒伏,对产量影响极大,轻者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颗粒无收[3]。同时,稻飞虱还是多种水稻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如水稻草状丛矮病、齿叶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其中尤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严重,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累计在湖南水稻上发生面积几万hm2,造成大面积绝收[4]。

稻飞虱的迁飞习性,加上其繁殖速度快,导致稻飞虱“落地成灾”,并呈现“同期突发”的特点[5]。为了防治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其中,化学防治因其见效快、简单易操作等优势一直是防治稻飞虱的主要措施[5-6]。20世纪80~90年代引进的扑虱灵、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等有效控制了当时稻飞虱的发生,但大规模不合理的应用导致21世纪初稻飞虱对其产生了较高抗药性[7]。目前,宁乡市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化学农药主要有新烟碱类(吡虫啉、呋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有机磷类(毒死蜱和敌敌畏)、吡啶杂环类(吡蚜酮)和生长调节剂(氟啶虫酰胺),掌握常用化学农药对田间稻飞虱的相对防效,将为延缓和避免其抗药性发生以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水稻品种

试验在宁乡市回龙铺镇回龙铺村进行,该村以双季稻种植为主,连片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33.3 hm2,历年稻飞虱危害较严重。试验田为晚稻移栽抛秧田,排灌条件较好,土壤肥力中等,pH值5.7~6.8,有机质39.1~49.5 g/kg,碱解氮163~232 mg/kg,速效磷13.5~28 mg/kg,速效钾63~98 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湘晚籼13号。

1.2 供试药剂

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浙江龙游东方阿纳萨克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售);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市售);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市售);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北京华戎生物激素厂,市售);48%毒死蜱乳油(江苏苏州佳辉化工有限公司,市售);80%敌敌畏乳油(河南开封普朗克生化工业有限公司,市售);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市售);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市售);上述药剂均为宁乡市目前主打的稻飞虱防治药剂。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处理设计如下:(1)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667m2;(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 g/667m2;(3)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0 g/667m2;(4)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m2;(5)48%毒死蜱乳油80.0 mL/667m2;(6)80%敌敌畏乳油200.0 mL/667m2;(7)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 g/667m2;(8)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40.0 g/667m2;另设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30 m2,各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1.3.2 施药及调查方法 2016年9月7日(水稻处于孕穗后期),试验小区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种田郎”牌,3WBS-D-17型,原阳县种田郎电动喷雾器厂)按45 kg/667m2用水量进行叶面喷施。稻飞虱调查采用白瓷盘(33 cm×45 cm)平行跳跃盆拍法,将白瓷盘一端轻靠在稻丛基部,上端与稻株呈45°左右夹角,快速拍打稻株另一侧2~3下,记录瓷盘中稻飞虱数量(记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总量)。各小区按10点取样,每点调查2蔸。施药前调查稻飞虱基数,分别于施药后3、7 、14和21 d再调查,计算各小区虫口减退率和相对防效。

1.4 数据分析根据GB/T17980.13—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计算各药剂处理稻飞虱的虫口减退率和相对防效,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PT为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CK为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8.0的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药后3 d,有机磷类农药48%毒死蜱乳油80.0 mL/667m2和80%敌敌畏乳油200.0 mL/667m2处理对稻飞虱防效最好,分别为97.98%和97.18%,显著高于其他农药处理;新烟碱类农药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0 g/667m2和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m2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1.31%和89.44%,但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667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 g/667m2处理对稻飞虱相对防效较差,两者的相对防效均未超过80%;吡啶杂环类农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 g/667m2处理和生长调节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40.0 g/667m2对稻飞虱相对防效分别为80.04%和74.74%。

药后7 d,各药剂处理对稻飞虱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其中新烟碱类的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0 g/667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 g/667m2处理、有机磷类农药48%毒死蜱乳油80.0 mL/667m2和80%敌敌畏乳油200.0 mL/667m2处理、吡啶杂环类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 g/667m2处理对稻飞虱的相对防效均超过了90%;其次为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40.0 g/667m2和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m2,相对防效分别为87.62%和89.85%;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667m2效果较差,相对防效仅为82.35%。

药后14 d,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667m2处理对稻飞虱的相对防效仅为77.49%,明显低于其他药剂处理;新烟碱类的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0 g/667m2和吡啶杂环类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 g/667m2处理对稻飞虱的相对防效依然在90%以上;其他处理对稻飞虱的相对防效在85%~89%之间,且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

药后21 d,吡啶杂环类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 g/667m2处理对稻飞虱相对防效最高,为92.53%;有机磷类农药48%毒死蜱乳油80.0 mL/667m2和80%敌敌畏乳油200.0 mL/667m2处理对稻飞虱的相对防效较低,分别为73.79%和68.24%;新烟碱类的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 g/667m2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0 g/667m2处理对稻飞虱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其防效分别为86.60%和84.19%;但新烟碱类的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667m2和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m2处理的相对防效较差,均低于80%;生长调节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40.0g/667m2对稻飞虱相对防效为84.30%。

表1 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相对防效 (%)

3 结论与讨论

新烟碱类农药不仅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根部内吸性,同时杀虫谱广,对稻田半翅目、鳞翅目、线虫类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多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该类农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市场占率较高[8-9]。新烟碱类农药通过结合乙酰胆碱的结合位点,抑制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同时不停地刺激害虫乙酰胆碱受体,使害虫持续亢奋而力竭而死[10]。但是,不同害虫的乙酰胆碱受体不一样,各种新烟碱类农药的分子结构也有差异,因此不同的新烟碱类农药对稻飞虱的相对防效会出现一定差异。该试验中,新烟碱类农药中的呋虫胺和烯啶虫胺药后3 d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而吡虫啉和噻虫嗪对稻飞虱的速效性一般;药后7 d 4种药剂对稻飞虱均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其中,噻虫嗪和呋虫胺对稻飞虱的防效尤为显著,防效均在90%以上;持效性方面,呋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药后14 d相对防效均在85%以上,噻虫嗪和呋虫胺药后21 d依然对稻飞虱具有84%以上的控制效果。20世纪末,吡虫啉对控制稻飞虱的大爆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合理的施药方法导致稻飞虱对其敏感性降低。该试验结果也表明吡虫啉对宁乡市稻飞虱的相对防效速效性和持续性均不甚理想。

有机磷类农药有触杀、胃毒和熏蒸等作用,因其见效快、杀虫谱广、成本低,于20世纪末在农业控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替代有机氯类农药成为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农药[11-12]。但是,有机磷类农药对环境污染较大,其残留对蚯蚓、蜜蜂和水生生物等有较大影响[13]。例如有机磷农药会降低生物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同时改变呼吸作用以及能量产生过程中酶的活性,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导致组织细胞和DNA损伤[14]。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磷类的毒死蜱和敌敌畏对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药后3 d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农药(烯啶虫胺除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后21 d其对稻飞虱的相对防效明显降低。相关研究表明,有机磷类的毒死蜱和敌敌畏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最多维持7 d左右[15],但是该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 d防效依然在85%以上,这可能与2016年田间稻飞虱数量较往年偏低有关。在宁乡市生产应用当中,有机磷类农药,尤其是敌敌畏,多在水稻生育后期作为应急性措施防控稻飞虱的局部爆发。

吡啶杂环类药剂吡蚜酮的药效机理是:它可以作用于刺吸式害虫口针,使其产生阻塞效应,让害虫停止取食,最终饥饿致死。因此,吡蚜酮对稻飞虱控制效果速效性一般。该试验研究表明,药后3 d吡蚜酮对稻飞虱的相对防效为80%左右。但是,多数研究表明,吡蚜酮对稻飞虱控制效果持效期较长[7],笔者的试验结果与其一致。2008年吡蚜酮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列为重点推广产品,并作为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品种之一。到目前为止,其推广使用面积累积达667 万hm2以上,在防控稻飞虱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稻飞虱对吡蚜酮抗性日渐上升[16]。

与吡蚜酮类似,生长调节剂类药剂氟啶虫酰胺同样对稻飞虱有阻塞口针作用,而且氟啶虫酰胺有神经毒性,但其对乙酰胆碱酯酶和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等没有作用[17-18]。该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对稻飞虱速效性较低,药后3 d防效仅为74.74%,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稻飞虱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药后7~21 d其相对防效均达84%以上,这与江苏等地的结果一致[18]。

综上所述,试验所选这几类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呋虫胺、烯啶虫胺、毒死蜱、敌敌畏和吡蚜酮对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和氟啶虫酰胺对稻飞虱的持效性较好;而呋虫胺和吡蚜酮对稻飞虱既有较强的速效性又有较好的持效性,值得在宁乡市推广使用。但是,害虫的抗药性不容忽视,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农药对延缓稻飞虱抗药性的增加、延长化学农药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 程家安,祝增荣. 2005年长江流域稻区褐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06,32(4):1-4.

[2] 翟保平,程家安. 2006年水稻两迁害虫研讨会纪要[J]. 昆虫知识,2006,43(4):585-588.

[3] Watanabe T,Kitagawa H.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location of assinilates in rice plants following phloem feeding by the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Homoptera:Delphacidae)[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00,93:1192-1198.

[4] Zhang H M,Yang J,Chen J P,et al. A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 on rice in China is caused by a novel fijivirus[J]. Archives of Virology,2008,153:1893-1898.

[5] 程遐年,吴进才,马 飞. 褐飞虱研究与防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8-94.

[6] 张小磊,廖 逊,毛凯凯,等. 湖北稻区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J]. 昆虫学报,2016,59(11):1213-1221.

[7] 王 鹏,甯佐苹,张 帅,等. 我国主要稻区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J]. 中国水稻科学,2013,27(2):191-197.

[8] 张梅凤,范金勇,张宏伟,等.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J]. 世界农药,2009,31(1):22-25.

[9] 吴若函,丁 悦,严海娟,等.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几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95-297.

[10] 邓天福,高扬帆,陈锡岭.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选择毒性机理[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23-26.

[11] 张一宾,孙 晶. 国内外有机磷农药的概况及对我国有机磷农药发展的看法[J]. 农药,1999,38(7):1-3.

[12] 俞发荣,李登楼. 有机磷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2015,34(3):197-203.

[13] 王朝晖,梁菊芳,林朗聪. 有机磷农药对微藻的毒性作用研究概述[J]. 生态科学,2012,31(6):678-682.

[14] Lu X,Ma Y,Wang C,et al. Cytotoxicity and DNA damage of fiv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mediated by oxidative stress in PC12 cells and protection by vitamin 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 Pesticides Food Contaminants and Agricultural Wastes,2012,47(5):45-54.

[15] 黄 凯,缪 勇,高希武,等. 3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16,42(3):184-189.

[16] 张 帅,李建洪,张绍明,等. 杀虫剂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害虫田间防效[J]. 农药,2016,55(7):530-535.

[17] 张亦冰. 新颖杀虫剂——氟啶虫酰胺[J]. 世界农药,2010,32(1):54-56.

[18] 束兆林,于居龙,缪 康,等. 氟啶虫酰胺对水稻白背飞虱的相对防效及天敌安全性评价[J]. 农药,2016,55(11):851-853.

(责任编辑:成 平)

Control Effect of Commonly Used Chemical Pesticides on Rice Planthopper in Ningxiang

JIN Zi-li1,XU Ling-chao2
(1.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Datunying Town, Changsha 410610, PRC; 2. Extension Center of Ningxia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600, PRC)

Rice planthopper is one of the main pests in rice production in Ningxiang, chemical control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method. To command the control effect that 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cting on Rice planthopper, delay and avoid the rise of the resistance to the common pesticides, f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 which several commonly used chemical pesticides are on the market at pres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notefuran, nitenpyram, chlorpyrifos, dichlorvos and pymetrozine have good quick availability, thiamethoxam, dinotefuran, pymetrozine and fonicamid poss good durable effect, while dinotefuran and pymetrozin share both,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Ningxiang.

Rice planthopper; chemical pesticides; control effects; Ningxiang

S482.3

:A

:1006-060X(2017)06-0060-04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6.018

2017-04-05

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2016)

金自力(1966-),男,湖南宁乡市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研究。

徐灵超

猜你喜欢
呋虫胺吡蚜噻虫嗪
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研究进展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呋虫胺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及行为影响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
育苗箱用呋虫胺防治水稻褐飞虱防效测定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