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思维在新媒体影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07 14:04王冠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客影视思维

王冠

(合肥学院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创客思维在新媒体影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冠

(合肥学院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创客运动方兴未艾,创客思维伴随着创客运动的发展已日益渗透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在应用型专业的办学目标中,创客思维实质就是一种社会技能,是人的生存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体现。将创客思维应用于新媒体影视教学的实际,有着创新、融合、成长和批判的四大指向。在这四大指向之下,创客思维结合新媒体平台影视创作的现状,从多个不同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方式,揭示新媒体影视创作的时代要素、内在特点和传播规律,使人才培养适应当下社会的多元需求。

创客;新媒体;影视;教学;应用

新媒体影视教学基于社会发展的两大现实:一方面是媒介自身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智能与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生活被媒介“塑形”,影视文化产品有了新的多元载体;另一方面是各类网络视频内容正进入一个集中爆发期,产业规模、产业影响日渐扩大,引导着内容消费与人力资源走向。根据这两大现实,在互联网技术架构基本框定、新媒体应用的布局基本延伸开来之后,网络生产越来越着眼于内容的生产和制造。有鉴于此,创客思维应用在新媒体影视教学中的意义就显而易见。

一、创客思维应用的四大指向

创客思维与创客运动相伴相随,其实质就是一种社会技能,是人的生存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体现。因此,创客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与互联网思维有着异曲同工的一致性。虽然学界对于创客思维还未达成完全一致的定义,但也在相关方面有了一定的共识。结合应用型院校新媒体影视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创新、融合、成长和批判构成了创客思维应用的四大指向。

(一)创新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立,本身就是为了顺应和满足数字时代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新需求。最近几年,通过对国际上知名的新闻传播院校和国内一流专业院校的考察,发现内容的创意和生产已成为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许多院校的新闻传播、文学艺术等专业教师通过带领学生策划和制作新闻、纪录片、微电影以及动漫等各式各样的视频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意,从而开发学生进行创意生产的能力。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国内学者在相关的研究中也对此作了强调:“创新能力是指能够把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创新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能力素质。”①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第12-24页。因此,在尊重实践,关注现实的基础上,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养成已成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

毫无疑问,新媒体影视项目需要策划,而策划需要创新。新媒体影视的内容生产更是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影院、电视等平台,凭借着其传播的广泛性、便利性和互动性等优势迅速成为了公众注意力有力争夺者。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以及IPTV等流媒体视频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传统的内容生产格局被打破。网站上一部热播的网络自制剧,点击率动辄达到上亿次,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新的时代产生新的技术,新的技术催生新的应用,新媒体影视在具体的教学中,以传播渠道为考量,以目标受众为核心,从策划方案到宣传营销方案,从文本、脚本到剧本,从拍摄到后期,都坚决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新活动,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创新的高度参与。

(二)融合

新闻传播所属专业在学科上呈现出鲜明的交叉融合的特点,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管理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系统在这里集成。美国高校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基本形成了“跨专业联合培养模式”,“在院系设置上没有明显的专业界限,艺术、人文、技术以及新闻传播等专业互相交叉融合”。①王思文:《美国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模式对我国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借鉴与启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第102-107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专业学习决不能让学生陷入传统的“专业”,而力争要向“一专多能”的杂家靠拢。因此,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要有意识地多撒点五谷杂粮的“料”,讲理论还要讲实务,讲渠道还要讲内容,讲创作还要讲营销,促进学生以不同的视角,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技能体系,灵活地分析和解决各种业务问题。

与此同时,在社会所需的功能定位之上,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趋向融合。以新闻为例,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如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已经随着人们接触媒介方式的变化而渐渐趋弱,视频新闻特别是数据新闻逐渐成为主流。在这个视觉转向的过程里,新闻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文字到图像,业务发展、专业学习也随之而创新。最典型的就是人民日报社设立了“中央厨房”式的采编系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设立了全媒体中心,在近年来的两会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表明,新媒体传播介质已从单一的文字进入到以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和音频视频甚至是Flash动画等综合性介质的形态之中,各种各样的表情包、动图、弹幕以及直播滤镜等在赛博空间的应用及其广泛。就影视内容而言,一个集口头、笔头和镜头三位一体的新媒体影视生产格局已经确立,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确定内容布局,打通学习关口,使其做到融会贯通、转换自如。

(三)成长

一个大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就好似是职业生涯的一道门槛,真正的成长一定是在职业实践当中一点一点磨练出来的。因此,拥有职业经验的人容易跳槽并取得更高的职业平台,而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就只能是白纸一张,被动地接受社会的选择。新媒体的专业教育,应该将这种成长前置到课堂教学中来,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一定的成长值,给学生提高就业的资本和成功几率。

新媒体影视教学对成长思维的贯彻,有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在整个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将《新闻学》、《传播学》、《美学》、《影视文学》等基础性的先导课程与其后开设的《改编理论与实践》、《新媒体影视产业运营》、《媒体创意与策划》、《媒介经营与管理》、《创意写作》、《摄影摄像技术》等后续课程的链接起来,搭建起文化产业的核心课程群;其次,要在课程群建设的基础上,进入到行业产业中,和产品、服务、市场对接,设置业务障碍和困境,让学生触碰技能挑战。在对这种障碍和困境的突破中,以开放、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实现成长。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就是使个人适应于周围的社会环境。”②[瑞]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153页。面对未来的职场环境,单一的课堂环境,显然对成长是不利的,而将这种职业状态模拟前置,易于让学生建立起职业自信和良好的就业心态。

(四)批判

每一个人都是具备自主意识性和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人与职业岗位的结合也不是被动的结合,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发现和尊重规律,来实现两者的结合,从而促进社会生产。这个过程往往就是通过批判的思维机制来完成的。新媒体影视教学提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项目本身以及外部市场环境,这不仅让我们自身有一个坚实的自我认知,避免人云亦云,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批判中发现问题所在,从而获得进步的空间。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融合思维和成长思维的总命门,是工作实践的源头活水,决定着创客思维应用的总效果。

新媒体影视项目的实践,是在大量的案例观照中不断探究、模仿形成的,既需要实验和执行,又需要分享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上的知行合一,并带来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学习体验。成功与失败、好与坏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批判思维的机制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个人式的意识想象,而是需要教师在特定的教学场合下做出的教学调度。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交往的形式,以分享和评价构建教学舆论场,最后达成一定的共识,再反过来进一步指导教学,固化和强化教学效果。创客教父,美国《创新》杂志的发行人戴尔·多尔蒂曾指出:“通过教育培养创客思维模式,从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人的项目——不仅仅在身体上,还要心理上和情感上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学习也需要植根于人与人的经验和技能的分享。”①[美]戴尔·多尔蒂:《论创客思维模式》,梁志成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第31-33页。在观己和观人的对比认识中,学生对经验和技能的感知力、创造力被进一步激发,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自我。

二、创客思维应用的具体实践

针对新媒体平台影视创作的现状,创客思维应用的总体目标是突出新媒体影视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着力于创意思维的激发和训练,揭示新媒体影视创作的时代要素、内在特点和传播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进入新媒体影视实践,提升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应能够达到充分掌握当代大众审美方向和趋势,熟悉文体转变、媒介转化和内容转换的具体要求,巧妙地结合文学、影视和网络等多重样本,创造出适应当下社会和公众的多元需求的产品。

(一)分组报告及讨论(Presentation)

分组报告及讨论是新媒体影视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长久以来,“在课程体系的导向上,依然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实践性、知识应用性、技能训练性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少,这不适宜应用型人才培养。”②刘焕阳等:《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第67-70页。为了摆脱这一现状,可以将班级按照人数多少分成若干组,组织课堂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要求可以是从以下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漫画、歌曲、游戏……中任选一项进行新媒体影视项目的改编,并以ppt的方式在课堂上报告改编思路,先分组报告,后班级讨论。每周课上由一个小组进行报告,每组报告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小组每一位成员均需发言,要求从人物、情节、结构和创意等不同角度,主动提问交流者在平时成绩中酌情加分。

分组报告及讨论的方式在报告和讨论两个方面都比较重要,报告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就学习专题充分思考,得到创意并作充分展示,而讨论则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同学的兴趣点,提高参与度,使课堂活跃起来。在讨论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交流,最后由老师做出综合评判。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个创意都能够接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从其他人其它项目的意见、建议中获取经验,进行反思并修正完善自己的创意,最后在学期末上交包括人物小传、故事梗概在内的完整的新媒体影视剧本。正如前文所述,通过教学调度形成的一个教学舆论场,达成一个学习专题的最终共识,具有重复强化的效果。当然,在让学生进行分组报告之前,教师要进行案例的充分讲解示范。讲解过程要求少而精,既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也不是完全从理论到实践,而是从问题和现象入手去总结规律。教学中大力借鉴“布鲁姆学问分类法”,通过启发、讨论的方式,使动脑和动手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专业学习完全走出以“知识”与“记忆”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情境+角色”项目实践

如果说分组报告及讨论还是从学生自我的创设出发,提高原生创意的能力,“情境+角色”项目实践就是一种类似于职业场景下的实际工作挑战,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加持的仿真实战工作,可以达到加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突破障碍、解决问题的职业核心命题。比如说,在剧本的创意和写作上,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站在编剧这样的创作者角度上去看待新媒体影视项目的创作;在导演及拍摄环节,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如何使文字影像化,不断学习借鉴以及掌握影视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和实践技能;在项目的宣发角度,能够站在制片人的立场上看待投融资的过程以及项目与市场和受众的对接等等。

实际上,在应用型高校教学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今后走入职场的关键问题就是欠缺真正的行业引领和训练驱动。为此,积极搭建的优质实践平台,通过与传媒公司的合作,使学生累积行业背景知识和行业资源支持,精心设计项目训练库内容(具体见下表),做到学生全体参与,积极训练。

(三)以“比赛+服务”促学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四年一作品”的方式,大力提升自己的行业技能,同时将对相关比赛的积极参与作为对自己的学习检验。在学生创作新媒体影视相关作品过程中,教师深入一线,帮助策划、剧作、拍摄及后期,指导了所在专业多位学生拍摄微电影作品。并组织其参加各种相关比赛社会服务方面,由专业教师带领创意写作方向学生组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研究人物和情节,进行剧本撰写和对排练的精心指导,切实提高了高职类师范学校的职业情景剧比赛项目。这种以“比赛+服务”的促学方式,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新媒体影视教学,其实质是一种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通过“比赛+服务”,使得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基本实用技能的掌握,如选题策划能力,创作能力,传播能力等。

(四)教师主体的行业融入

在创客思维应用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把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设置相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却往往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专业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走入行业,不断地学习、更新行业技能,才能不辜负传道受业解惑之使命。特别是在应用型专业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一直限于学业,从校门到校门,缺乏行业认知和市场意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参与学校组织的暑期行业研修和“双师型”、“双能型”教师资格认证,还应该寻找机会,主动出击,自我激发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关注行业前沿,把对业界的深度参与作为教学储备的主战场,以此提升自己作为教学负责人的行业积累。

在新媒体影视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师努力走出校门,作为主创人员,深入参与到影视传媒公司的实际项目操作中,到网络大电影项目中,去担任总策划和剧本总监,在项目类型、题材优势和市场卖点以及剧本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全局把关。通过教师主体的行业融入,专业教师不仅有教学自信,还为课堂真真正正注入了业界实践内容,极大地开拓了学生视野。

三、结语

总的来说,创客思维对新媒体影视教学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能时刻把握住社会现实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做到两者的平衡。新媒体影视教学课程定位上需要进一步结合各自学校建设的实际,建立符合自身的模式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大课堂教学的灵活度,搭建学界与业界的合作平台。在学校的支持下,进一步改革创新,开发相关资源。通过加强“小学期”工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室应用创新以及引进实践型师资,专兼职教师协同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以期相关教学能够获得质的提升,最终使学生受益。

The application of maker thinking in new media film and TV teaching

WANG Guan

The maker movement is in the ascendan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ker movement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applied majors,the essence of maker thinking is a social skill and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human's ability to survive in the Internet age.The application of maker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of new media film and television has four directions:innovation,integration,growth and criticism.Under the four direction,combined with the new media platform of video creation,the maker thinking constantly fumbling from multiple specific practice in different research,explore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stimulating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reveal age factors,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agation of the new media video creation so that talent training meets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present society.

maker;new media;film and television;teaching;application

G642

A

1009-9530(2017)03-0116-04

2017-04-14

2016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新媒体影视策划创客实验室”(2016ckjh154)

王冠(1979-),男,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影视传播、媒介文化。

猜你喜欢
创客影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思维跳跳糖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