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

2017-08-08 03:02
摄影之友(影像视觉) 2017年2期
关键词:对焦驱动摄影

专家指导

PHOTO ANSWERS

就让我们来解答困扰你许久的摄影问题吧!总是遇到无法解决的摄影问题?满脑子的疑惑却无人可问?请发邮件到g@dcmagcn.com或关注微信“YXSJZZ”,让我们的专家给你最专业的解答。

ANDREW JAMES从事摄影写作方面的工作长达25年,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

乔枫伟《摄影之友·影像视觉》编辑部主任,负责专题、数码暗房栏目。

陈文青《摄影之友·影像视觉》编辑,负责互动版块、职业之路栏目。

韩尧《摄影之友·影像视觉》策划器材编辑,负责新品评测推介。

使用微距镜头可以获得出色的效果,但是为了得到最佳锐度,也许你需要在拍摄过程中付出比你想象中更多的耐心。

增加锐度

Q 我一直很困扰拍出来的微距照片不够锐利。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呢?

Sue Cook

A Andrew的回答:Sue你好,许多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毫无疑问微距摄影要拍得出彩很不容易,但是只要肯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我猜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两种因素的结合,微距镜头的景深确实非常浅,再加上拍摄对象或相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移动,由于景深太浅导致虚焦。

当我拍摄微距照片时,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尽可能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你可能会认为这样以来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但其实仍然需要非常小心地避免相机发生移动,即便拍摄对象是静止的。如果将相机切换到实时取景模式,就会发现就算将相机固定好,而你依然使用快门按钮控制相机拍摄的话也会产生非常明显的震动。

解决方案就是用快门线或无线遥控快门,并在对相机进行任何调整之后都等待10秒钟再释放快门,让相机停止震动。我会在实时取景模式下观察画面,等一切都完全静止之后才会释放相机的快门进行拍摄。

如果需要使用很慢的快门速度,就要注意拍摄对象的移动,特别是在户外拍摄。哪怕是极轻微的一阵风也会让枝干上的花朵或昆虫来回摆个不停。我曾经用背包、外衣甚至我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挡住吹来的微风。

把你的拍摄方法从头捋一遍:限制自己用三脚架拍摄一段时间,选择静止的拍摄对象,我很喜欢这张蜗牛的照片。用实时取景模式,确保在完成手动对焦后等待屏幕中显示的画面100%静止。对于微距镜头,即便用f/8的光圈进行拍摄,景深依然非常浅,所以不能指望出现在画面中的一切都能清晰锐利。

相机驱动模式

找出控制相机拍摄频率的功能选项

什么是驱动模式?

驱动模式控制相机拍摄一张照片的频率。标准模式下,相机一次拍摄一张照片,典型的称谓是One-Shot或Single-Shot,这也是相机的默认驱动设定。那么显然在该模式下,每次按下快门相机只拍摄一张照片,但是根据不同的拍摄条件,你可能还需要更改这一设定。

通过更改驱动模式,你还可以让相机连续拍摄一系列的照片,或者经过数秒钟的延迟再释放快门。

所有相机型号都有相同的驱动模式吗?

不完全是,不同生产厂商对这些设定有不同的命名,但是有些典型的驱动模式包括Single-Shot单张拍摄、Continuous连续拍摄(包括CL低速连拍和CH高速连拍两种)、Silent或Quiet静音拍摄,以及Self-Timer自拍定时器。

如果我从单张拍摄切换到连拍,到底会发生什么?

简单来说,如果你是在连续拍摄模式下,并一直用手指按住快门释放按钮,相机将会一张接一张拍摄直到手指从快门按钮上移开。你也许会发现如果相机无法及时处理这些照片,连拍会中断,这是在缓存。简单说就是相机连拍变慢,试图处理之前快速连拍的一系列照片。

静音或安静驱动模式的重点是什么?

释放快门,特别是连续释放,会变得非常吵,因此安静快门释放可以让拍摄的过程变得更加离散。在教堂拍摄婚礼,或者拍摄敏感的野生动物,是常会用到该模式的两个典型场景。静音单张驱动模式简单地将反光镜掀起的动作减慢,这样机械结构就不会发出过大的噪音。正如你预想的,连拍静音驱动模式会限制拍摄序列中的照片张数。

我的相机有两种不同的自拍定时器模式,从按下快门按钮到释放快门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这是为什么?

你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间隔,以便在按下快门按钮之后有足够的时间走进画面完成自拍。在自拍肖像或集体合影需要把自己拍进去的时候会用到这个模式。

较短的时间间隔可以用于长曝光,当你需要确保消除由于手按快门导致的潜在相机震动时使用该模式。2秒就能搞定的事情为啥还要等够10秒呢?

红色挑战

Q 拍摄深红色的玫瑰时要获得好的色彩效果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Thor Landsverk

A Andrew的回答:毫无疑问摄影中的红色是处理起来非常困难的色彩。对红色曝光非常棘手,捕捉红色拍摄对象,例如红玫瑰的细微阴影,需要在拍摄和后期过程中都格外小心。如果在户外,要避免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拍摄,因为这样会对相机的动态范围造成麻烦。你很可能需要举一块柔光板遮在花朵上方,柔化照射在花瓣上的光线。

在室内拍摄可以获得更大的控制余地,但仍然需要仔细研究用光。以上面我拍摄的这张为例,我把红玫瑰放在花瓶里,摆在天窗下的一张桌子上。我增加了黑色背景,然后用一小块白色反光板向花瓣之间的阴影区域补一点光。拍摄的时候用RAW文件,因为我知道如果花瓣的边缘部分遇到轻微的过曝问题,可以在Lightroom里用高光滑块找回丢失的细节。

我很关注单个直方图中的红色、绿色和蓝色通道,注意不要让红色通道在曝光范围上出现“截断”。为了保证红色不会溢出,我会按需要设定一些负的曝光补偿。

花店主人把这只玫瑰描述为“血红色”,所以如果经过打印过程中必须的将原始RGB文件转换为CMYK文件的过程没有抹杀原有的色彩,你应该能看到原本拍摄到的红色。

担心寿命

Q 有什么办法知道我买的二手相机寿命还有多长吗?

Harry Hope

A 韩尧的回答:照相机是一种机械,所以磨损在所难免。随着时间推移部件可能会失效,而有些部件明显更容易出问题。对于一辆车,经常用来参考的数据是行驶里程,并且被部分用来计算二手车的价值。对于相机来说它的“里程”可能就是快门动作,即快门被释放的次数。

与车不同的是,相机的快门数并不总是可以轻易看到。对于部分机型,快门数可以通过Exif信息查到,但是可能需要下载一个Exif信息查看软件才能读取。如果你需要了解相机快门数,可以试试www.camerashuttercount.com这样的在线资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只要将JPEG上传即可读出Exif信息,并给出你需要的结果。不过它并不支持所有相机型号,所以你可能不得不寻找其他软件尝试读取结果。

快门驱动次数只能给你一个大概的相机寿命参考。而且别忘了,即使快门机械部分最终失效了,依然可以修复(当然是收费的),所以相机也不一定就会彻底挂掉。

作为非常粗略的参考,快门一般来说可以保证超过10万次运作。这听起来可能很多,但是我们用数字相机的拍摄频率比过去用胶片机多得多,所以如果你是一位高产的摄影师,用不了几年就能轻松达到这个数字。

我的建议是尽你最大的努力避免相机在日常使用中受到碰撞。没必要像宝贝一样裹得严严实实,但也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每隔几年去做一次保养,另外拍摄同样的景物几张就能搞定的话,就不要拍它个20张!

为蘑菇布光

Q 最棒的林地菌类往往位于最复杂的地形,所以我总是纠结如何用光。能给一些好的建议吗?

Dean York

A 韩尧的回答:菌类摄影的特性决定了你必须大部分时间都趴在潮湿的地面上拍摄,而且拍摄的对象往往只有几英寸高。小号反光板是个选择,但是拍菌类的时候并不总是好用——而且通常没有足够的自然光可供反射——所以我经常借助闪光灯。不过我会确保可以通过无线闪光灯引闪器控制闪光灯离机闪光,这样我就能对闪光的方向和强度具有更大控制权。

首先我拍摄一张不闪光的照片,对高光区域曝光,通常是菌类的顶部。由此获得环境光的曝光量。这样曝光的问题是菌类的杆茎和菌伞的下部会完全处于阴影之中,如样片中上图所示。

为了给阴影区域补光,我把闪光灯放在地上,对着拍摄对象的一面。我会手动将闪光功率设定为大约1/8,此外我还会确保使用柔光罩让光线进一步柔化。我会试拍一张,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补光效果是否自然,由此决定是将闪光灯靠近还是远离拍摄对象。其实就是不断调整闪光灯的确切位置,直到我对补光效果感到满意。遇到潮湿天气,我会把闪光灯套在封口袋里,保护它免受潮湿和灰尘的侵袭!

未照明

照明

快速问答

应对寒冷

Q 马上就要出发去北极了。我的单反相机能扛住寒冷的天气吗?

Bob Holland

A 韩尧的回答:对于寒冷天气没有什么太多需要担心的,除了要记住相机电池寿命会受影响。我在零度以下条件拍摄过,没有遇到任何大的问题。

很显然,全天候密封的程度取决于你的相机型号,但是应永远尽可能保证器材的干燥;准备一个小号的防护罩会很方便。落在相机上的雪花带来的潮湿程度也是令人惊讶的,所以如果你的相机确实有点湿,一定要保证经常擦擦干。

我外出拍摄时总是带上两块超纤维毛巾就是干这个用的。我还会把备用电池放在贴身的衣兜里,这样由于自己体温的保护,电池的温度就能比直接放在相机包里高一些,防止电池因为气温过低而失效。

在Camera Raw中提升色彩表现。

后期教程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通过确定希望增强的色调提升RAW文件的色彩表现

1 目标调整工具

首先需要在Adobe Camera Raw中打开图像,接着选择目标调整工具。就在左上角工具栏中的第五个图标。或者也可以直接按键盘上的T键,就能选择该功能。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饱和度。

2 调整某个区域

将工具移动到你需要调整的区域。这里我选择了前景中桔黄色的植被。点击它然后向右拖拽工具,将橙色提高到+66,黄色+57。将工具向左拖拽会降低这些色彩的饱和度。

3 增强蓝色

接下来将目标调整工具移动到图像中其他希望调整的位置。我希望提升照片中天空的色彩,所以我选择了蓝色的区域,然后将工具向右拖拽。你会发现通过调整立刻将蓝色滑块提高到+61,浅绿色滑块到+6。

具有动感的角度

Q 我看到许多从特定角度拍摄的照片非常棒。在我尝试这样拍摄之前有什么“切记”和“切忌”的提示吗?

Colin Griffiths

A 陈文青的回答:但凡涉及动感,将相机往一侧或另一侧倾斜当然能够增加额外的活力元素。我唯一能想到要“切忌”的就是:不要随随便便去斜着拍。如果你打算尝试这项技巧,那就把相机倾斜去捕捉你想要的效果,让画面看起来是有意为之并且充满大胆。类似汽车或摩托车这类拍摄对象很适合倾斜拍摄,而对于体育运动题材例如足球和网球,我就不太倾向于这样拍,当然如果你想要与众不同也可以尝试一下。

快速问答

裁切图像

Q 如果我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EF-S镜头会发生什么?

Colin Hall

A 乔枫伟的回答:EF-S镜头卡口不能安装到全画幅相机上使用,所以如果尝试的话有可能损坏相机和镜头。部分为截幅相机设计的镜头可以安装到全幅机身上,但是如果镜头尾部深入到相机过多,有可能会损坏反光板,所以最好不要尝试。

拍鸟用什么镜头?

Q 我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平常闲下来想去公园湖边拍鸟,请问老师有什么镜头推荐购买?

George

A 韩尧的回答:看来您是属于有钱又有闲的这一类影友,才会选择拍鸟这一较为烧钱的摄影领域。一般来说,拍鸟对于摄影器材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相机有不错的对焦能力和连拍速度,对于镜头的焦距和画质需求一个都不能少。大多数鸟类都非常瘦小,所以你需要至少200mm的镜头,而变焦镜头可远可近,方便应对不同拍摄场景。长焦镜头不仅令你可以从远处拍摄,也可以令背景更加虚化。考虑到镜头的综合实力,我推荐适马最新推出的150-600mm f/5-6.3 DG OS HSM S版本。这支镜头专为对画质有极高要求的摄影发烧友打造,展现了较高水准的光学性能和高端配置。采用防尘防滴设计,搭载了在常用焦距皆可使用的镜头锁功能,经过拨水镀膜处理的镜片,可使用全新设计的增倍镜,搭载加速度感应器的全新光学防抖系统,随时随地可在两种全时手动对焦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手动优先模式开关,自动对焦的最优化,长达600mm的长焦端,最大限度修正倍率色差,登峰造极的制造工艺。在严酷拍摄环境下也可放心使用,展现了最高水准的光学性能和高端配置。汇集了适马所有镜头科技,打造出这款配得上Sports系列美誉的高性能长焦镜头。

拍鸟的小窍门有哪些?

Q 我平时拍鸟就知道利用高速连拍抓瞬间,但回去看片子不是没对上焦,就是鸟的神态没抓到,请老师指点一下方法?

Ellis

A 韩尧的回答:其实拍鸟和其他的摄影题材类似,有很多其独特的拍摄技巧需要了解。如果不加以学习利用,而只是用高速连拍进行胡乱抓拍,拍出来的照片顶多算是鸟类活动记录而已。拍摄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这个地方有什么样的鸟类,什么季节鸟类活动最频繁,什么时间来拍摄最合适,什么角度最合适,需要多长焦距的镜头等等。这一系列前期准备看似和摄影技法无关,但这恰恰是能否拍摄好照片的关键。在相机参数调节上,快门的选择一般至少要保持安全快门,当然也可以利用慢速快门实现追随拍摄,光圈尽量不要开得太大,长焦镜头本来就能提供良好的虚化效果,太大的光圈容易使景深过浅,不利于对焦且对鸟类的细节也不能很完整的展现。如果相机有对焦范围设置,一般会选择较远的距离范围。而像适马150-600mm f/5-6.3 DG OS HSM S版本镜头,搭载的能够在纵向和横向进行追焦拍摄的「加速度感应器」,可以实现了高精度的防抖效果,无论是高速抓拍还是追随拍摄时,都能提供很好的防抖效果。最后要注意,拍摄时要很好的隐蔽自己,尽量不移动且不发出声响。一天没拍好不要紧,保持耐心,坚持拍摄一定会有所收获。

快速问答

该选哪一支?

Q 请问老师在原厂镜头和副厂镜头之间该如何选择?

Herbert

A 韩尧的回答:这是一个困扰摄影爱好者很多年的问题,其实以当前的市场格局发展来看,早就打破了原厂、副厂品牌这一传统概念。适马作为专业摄影器材厂商,自从将镜头产品划分为Art、Contemporary、Sports三条产品线以来,公司不断创新、丰富自身的“黑科技”镜头群,而在不久之前,适马推出了150-600mm f/5-6.3 DG OS HSM大变焦镜头,同样焦段的镜头配置共有C、S两个系列可选,所以说品牌的概念早已不重要,关键还是看产品本身有没有竞争力。

猜你喜欢
对焦驱动摄影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自动对焦相机何时使用手动对焦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