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反思研究的听评课活动

2017-08-08 23:40高孟菊
今日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状态素养评价

高孟菊

通过对听评课活动情况的长期观察,我发现听评课存在目的偏失、评价标准不科学、听评课方式经验化等问题。为了促进听评课走向反思,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矫正听评课的目的。有老师说,一个教研组就这么几个人,每个人的课都听了,学校要求完成那么多听课任务,是逼着老师造假。抱这些观点的老师,把听评课单一地理解为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甚至于单一到对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的评价。抱着这样的目的听评课,评课者关注的重心在于执教者“做了什么”,很少关注执教者“为什么这样做”“今后我该怎么做”,很难在听评课活动中依据教学问题形成争论,达成共识。而教师之间的听评课活动,更应该着眼于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的改进和提升。听评课时,老师一定要有“我在”的意识,主动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观察、思考,而不仅仅是旁观者、评价者。

二是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关于评课,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听”轻“评”,甚至只听不评;二是重“评教”,轻“评学”;三是重“评结果”,轻“评过程”。部分老师能关注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极少数老师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很少有老师关注教学双方在能力训练、思维发展、素养提升等方面的过程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明显滞后,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近年来,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教學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追求,课堂教学评价观必然随之变革。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要关注学生的达成状态,也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要关注学生表面的行为状态,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总之,评课应更多地关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发展和提升。

三是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课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经验型的评课方式,这导致教师们围绕某个教学细节自说自话。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的而又极具个性的生命活动,要依据新课程理念、教材编写体例、学生发展情况的客观要求,“立足学生,立足学科”,从教学目标、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学生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从有效的好课标准出发来衡量一堂课的得失,探究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形成普遍的规律性的科学认识。

四是探索新的课堂评价模式。高效的听评课活动,应该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目的地观察课堂教学,全面而充分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准确分析,从而寻找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如崔允漷研究团队创立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魏本亚团队研究推出的复盘式评课,李海林教授研究的追问式评课等新的听评课模式。我们的语文工作室为了充分发挥听评课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积极探索“主题式”评课模式,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某个阶段的研究目标,拟定研究主题,根据对该主题有效性的标准进行探求,确定观察点,围绕目标进行科学地观察、评价、分析,更为集中地把某个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很好地调动了老师们参与听评课活动的积极性。

听评课的老师从反思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 听评课活动才会真正成为教学研究最鲜活、最深入、最受欢迎的平台。

猜你喜欢
状态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