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舆论看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8-09 01:27王双林
产权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权交易结构性舆论

王双林

从当前舆论看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双林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和攻坚之年。产权交易领域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市场主体与微观产权交易活动怎样加入、加紧、加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行产权交易市场的改革攻坚?为了及时了解、切实弄懂、有力回答这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不妨求诸当前舆论。舆论即公众的言论;在英语里也可译为“民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语境里面,“众论”或“民意”所在,往往就是包括产权交易活动、产权交易机构、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制度等在内的产权交易领域深化改革的动因和取向。笔者跟踪多家主流媒体以及专业媒体,浏览这些媒体对于产权交易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作的信息集成与传播,研读其中的若干篇什,从这些媒体所揭示的“众论”或“民意”中摄取很多教益和启迪,冀与大家分享。

1 看齐——向中央决策看齐是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求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的核心内容及出台过程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随后,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写入“指导思想”。并在第五章“发展主线”中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总体部署”中提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工作要点中要求:“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

1.2 当前舆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主要观点

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的观点,综合起来概述如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大方略,一年多来“路线图”日渐清晰,落脚点逐步显现。在行动上,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衣领子”和“牛鼻子”,引领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良好趋势。在理论上,托出了复苏全球经济的中国方案,贡献了破解新兴经济体“三大陷阱”的中国智慧,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自信和魅力,有望在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周期性衰退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前,超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供给学派、帕累托改进定律等求证乏解的窘境,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境界。其中,人民日报社访谈录《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要求,是用‘五大发展理念’不断修缮乃至重构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的市场主体、产品服务和交易体系。”

中央媒体的宏大发声,相当于当前社会舆论的旗舰式引导。与中央媒体高屋建瓴、通变达观的风格比较起来,在宣传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的舆论阵营中,专业媒体、地方媒体从各自角度观察问题,提出了诸多见仁见智的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编著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写道:“关于结构性改革的讨论非常之多,角度也各不相同。如有人认为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人则认为是经济发展方式要从外延到内涵进行变革,有人认为是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改革,有人认为是产业结构改变,也有人认为是所有制结构的改革,等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一书中说:“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需要将理论、实践和政策相结合。尽管有关供给理论、供给理论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但针对当前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供给侧改革才刚刚破题,改什么、怎么改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经济导刊》的《读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了“供给学派”和“新供给经济学”与中央决策的差距所在,认为:“新供给经济学”对于理解和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问题的作用很有限。

《产权导刊》第142期的《供需两侧相向而行方能激活市场》说:“眼下热议的供给侧改革,就像一个巴掌。要激活市场,光有供方的改革积极性,而另一个巴掌需方仍然波澜不惊,没有一点改革动静,那么,供给侧改革就是一厢情愿,市场还会不温不火。”

1.3 舆论观点对于产权交易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

第一、向中央决策看齐,是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求。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论述提出3个月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党的新闻舆论48个字的工作职责和使命。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党的新闻工作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产权交易领域舆论阵地管理工作的使命和责任。“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要坚持党对产权交易领域舆论阵地的领导,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是要给产权交易市场主体多加油、多鼓劲;“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要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培养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要激浊扬清,开展批评和监督;“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即让媒体舆论走出国门,做中国经济拉动并融入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考量任一经济体的软实力,通常不会没有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权重。舆论从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体现国家现代化、社会信息化、市场阳光化建设水平。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绝不可能放弃或者忽略舆论管理。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往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法规实行过程中的回馈信号,具有很强的阵地作用和导向效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已经产生广泛的舆论效应。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落地与否、收效如何等,定会引起舆论关注。因此,推进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高度重视和发挥舆论的力量。切忌把舆论视同于“务虚”,切忌将产权交易领域的舆论工作局限在“圈子文化”范畴,切忌以口耳相传或道听途说的聊天消息代替阳光、理性、务实的舆论引导。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转化为产权交易领域的实际行动,应当注重运用理论思维。舆论呼唤理论,但是不能代替理论发挥作用。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内涵,需要深入学习领会,才能转化行动、扎实落地。对于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业务问题、技术问题,需要提升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高度来深入阐释和有效解决。例如,要用理论思维进一步认识和解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国有产权交易板块的互联互通问题、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抵押贷款的效益效率与风险控制的关系问题等。

第四,深化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着眼实现提高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目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信息以一定的物质形态传播时,它就具备了生产力要素价值,舆论便赖以造就了自身的生长条件尤其社会关系条件。由主流媒体承载的信息资源、信息构成、信息供给、信息消费等,可以直接注入社会生产力要素。目前,产权交易和证券交易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各领一类分支。证券交易盘面上有所谓“消息面”、“政策面”、“技术面”等说法,其本质都属于虚拟经济舆论。而产权交易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其业务流程层面来看,更加注重将各类财产权益遵循等价交换、流动增值的基本原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加以运作和保护。在产权交易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将“互联网+产权交易”当作第一动力。

2 看好——产权交易活动生动解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2.1 当前舆论亮点与启示之一

看好产权交易活动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解构,当首推人民日报题为《我国产权交易4年突破10万亿元》的这篇消息。

这篇仅400余字的消息内容相当重要。第一次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一版显著位置公开发布我国产权交易4个年度的交易总量。并且与新华社和国务院官网同时发布产权交易市场的专题消息,历来也并非多见。这里蕴含诸多改革信息,特别是制度、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信息。

第一,10万亿元是公有资产和非公有资产总体交易额。产权交易活动中的相当部分属于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混合经济活动。反映了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方向上的改革。为了提升制度、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创新等各类生产要素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改善其配置结构和方式,必须深化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是各类交易活动中的突出亮点。4个年度交易结果比评估结果增值1626亿元,平均增值率20%。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必须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在产权交易活动中必须发挥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业务的主导作用。有必要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活动的保值增值经验推广到其他类别的资产交易活动中去。

第三,产权交易活动所以具有资本市场属性,在于能够针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需求,从生产要素的供给侧不断注入适应性、灵活性、流动性。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施行《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32号令),明确要求国有企业的增资扩股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为产权交易场所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实现资产流转与融资“双轮驱动”提供了政策依据,也给微观产权交易活动提供了基本规程。说明,产权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其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理,的确需要从公共政策供给方式改革做起。

第五,规范、高效地开展产权交易活动,有利于化解金融脱实向虚状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权交易活动作为类金融活动,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助力国有企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提效能。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求改善金融环境,健全直接融资机制,解决金融脱实向虚的问题,客观上为产权交易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应当借金融改革之势,提升产权交易活动的资本市场功能。积极发展覆盖全国、区域联动、分级监管、重实控虚的物权、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交易活动,为产权交易市场成长为完整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奠定基础。

2.2 当前舆论亮点与启示之二

中国产权协会编发的《产权交易市场资讯》,对于产权交易活动有比较详实的展示,以下是其1-10期案例的分类。

上述23个案例分类中增资扩股案例最多。原因有“四个得益于”:

一是得益于政府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工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是得益于国资监管机构实行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下大力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活动整体提升为“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活动。

三是得益于32号令设立专章规范管理国有企业增资活动流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化原则,为产权交易机构导入了国有企业增资扩股交易业务。

四是得益于微观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相关企业和机构新增进场交易动力,使产权交易活动的融资并购、变现资产的功能进一步落地。

2.3 结核病患者出院时疾病不确定感情况 结核病患者出院时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处于低水平22例(14.29%),中水平 108 例(70.13%),高水平 24例(15.58%)。不确定性维度高于复杂性,见表2。

从上述23个案例分类中还能够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是当前广权交易活动的主要落脚点和分布点。正如《产权交易市场资讯》发刊词所说,“设立相关栏目,陆续编发产权交易机构为国资国企改革提供服务的案例,主要是: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变现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僵尸企业、增资扩股、资产证券化、新产业培育、混合所有制改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3 看清——产权市场正在经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结构调整

3.1 当前舆论焦点与启示之一

新华社2017年3月20日发表题为《产权市场助力国企混改提质增效》的文章。其中文章指出:“产权市场在推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存量资产、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从文中不难看到,新闻内容实际上是就产权交易市场结构调整问题进行舆论引导,意在启发大家看清楚,产权交易市场结构调整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

一是交易业务调整——围绕推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存量资产、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服务实体经济,开展产权交易业务。

二是交易方式调整——通过面向社会公开信息和规范操作,发挥信息集散、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注重用信息技术改进交易方式。

三是交易机构调整——各地产权交易机构通过业务合作、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整合,逐步形成跨区域的市场平台。对此,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的要求来理解,就是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区域分割”。

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的新闻具有广泛深厚的舆情基础和旗帜鲜明的舆论导向。近来,一些专业人士把产权交易市场结构调整直截了当地表述为“产权交易市场转型”,并就产权交易市场转型的条件、路径、目标等,发表了诸多求真务实、合情合理的见解。呈现了一种高层发声接“地气”、基层发声接“大气”的上下共鸣、风生水起的舆论氛围。从中可以看到一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与攻坚为宏大背景的,产权交易市场结构调整的乘势、造势、趋势图。下面就聚焦一下3位产权交易市场人士的观点:

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主任、高级产权交易师王琳琳认为:产业转移方面的“雁阵模式”,对各地产权交易机构之间关系调整具有借鉴意义。应以行业协会或几家重点机构为首、若干区域中心市场为翼、其他市场主体及相关服务机构为身的“雁阵模式”,引导完成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前行,从而提升整个市场资本运作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见《产权导刊》第152期《依托“32号令”合作共赢产权市场任重而道远》)

《产权导刊》第154期的《产权市场转型“资本论”》,属于“转型说”的先声与代表之作。作者为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祥博士。文中以本交易所结构调整为例指出,在新形势下,产权交易市场需要转型。转型的趋向是:“投行化、平台化、市场化、金融化”。

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和攻坚的舆论氛围,赞同产权交易市场“转型说”的呼声越来越高。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程家忠在《产权导刊》第155期发表《共建文化产权市场生态 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文就“转型”中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结构进行了全景式勾勒和远景式展望。该文认为:现代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是各类市场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构成可分为市场主体结构、市场客体结构、市场空间结构和市场时间结构四个部分。该文指出:市场主体结构是指政府、企业、员工、交易双方、交易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作为市场交易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市场客体结构是指作为市场交易的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可分为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市场空间结构是指要素在不同交换范围内及不同空间的分布和关联情况,可分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市场时间结构是指由于市场主体间的权利让渡与交换客体位置移动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交换方式不同的分类市场,在市场体系构成中表现为由于时间差而形成的不同结构状态。市场体系的时间构成包括现货拍卖市场、网络交易市场和借贷市场。

3.2 当前舆论焦点与启示之二

经济日报电子版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直接涉及产权交易市场的专题文稿,列表如下:

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笔者搜索经济日报电子版,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直接涉及产权交易市场的专题文稿有14篇,各篇主体内容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其中,以“三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体内容的文件或文章6篇。从中可以看出,产权交易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已经并正在发生由城市中心化向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性转变。在制度、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创新五大生产要素供给中,由于劳动力和土地在农村有庞大的、潜在的优化配置空间,加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动,预示产权交易市场未来会逐步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的市场。

3.3 当前舆论焦点与启示之三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刊发文稿中,含产权交易市场相关内容的,计有65篇,按照交易品的属性和类型列表如下:

《金融时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主办、以金融为特色的综合类财经报纸。旗下“中国金融新闻网”是目前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新闻类网站。因此,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信息,对于产权交易市场结构调整来说,更具有风向标意义。上表展示出一个时期以来中国金融新闻网对于产权交易市场各类业务的关注度。其中涉及“三农”产权流转交易业务的文稿数量遥遥领先;涉及综合服务业务的文稿数量次之;涉及产权交易市场传统业务的文稿又次之。总的看来,面对多业态综合经营的产权交易市场版图,中国金融新闻网更加关注土地流转交易。中国金融新闻网此举间接说明,当前土地供给制度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应当并已经成为产权交易市场业务调整的重要取向。

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业务方面,产权交易市场会有怎样的建树和作为呢?对此,上述涉及“三农”产权流转交易的35篇文稿在不同角度上有所探究。择其主要观点如下:产权交易市场要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通道;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适合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的基础设施、合理规则;要借鉴重庆、深圳等区域产权交易平台的运营经验,将“国有平台,整合分类,权益求平,渐进归一”的土地制度改革成果导入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确权、流通、转让、租赁制度落实。要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框架和流转制度,推动形成兼顾国家、单位、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本文作者为中国产权协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产权交易结构性舆论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产权导刊》编委会
吉林省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