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体外诊断市场标准规范比较分析

2017-08-10 09:54谢俊祥张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1期
关键词:归口诊断系统标准规范

谢俊祥张琳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20)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 (北京 100089)

国内外体外诊断市场标准规范比较分析

谢俊祥1张琳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20)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 (北京 100089)

体外诊断系统及产品能够给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对体外诊断系统及产品的质量监管尤为重要,而标准规范是监管的重要依据。文章主要对ISO和我国该领域的标准规范进行调研分析,探讨我国该领域标准规范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

体外诊断 标准规范 国际标准化组织

体外诊断产品(In Vitro Diagnosis,IVD)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和健康状态评价,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单克隆技术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对于预防性诊断依赖性的日益增大,体外诊断领域呈快速发展趋势[2]。据2016年12月marketsandmarkets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的IVD市场总额已达602.2亿美元,预计在2016~2021年,将以5.5%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21年,将达到787.4亿美元[3]。我国体外诊断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市场以来,近几年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的市场调研报告,2011年国内外诊断市场规模超140亿元,市场增速将持续保持15%~20%。

但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由于起步较晚,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产品单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秩序异常混乱等问题。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较早,业已形成较好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本文主要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和中国的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标准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为体外诊断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1.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现状

1.1 ISO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现状

体外诊断系统产品虽然在近二十年得到长足发展,但其产品标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ISO/TC212临床实验室检测和体外诊断试验系统(Clinical Laboratory Testing and in Vitro Diagnostic Test Systems)成立于1994年,秘书处设在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4]。截至2016年年底共出版标准27项,另外处于正在研发阶段的标准是20项。ISO/TC212下属实验室质量和能力(Quality and Competence in the Medical Laboratory)、参考系统(Reference Systems)、体外诊断产品(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和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Laboratory Biorisk Management)5个工作组,参与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等38个国家。本节中将对ISO已发布标准和尚在研发中的标准体系进行分析,并归纳分析体外诊断产品的标准体系框架(见表1、表2)。

1.1.1 ISO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状态分析

截至到2016年年底,ISO/TC212发布的体外诊断标准为27条,研发中的标准为20条。其中处于提案阶段的标准为10条,委员会阶段的标准为3条,征求意见阶段的标准为7条,出版阶段的标准为7条,复审阶段的标准为20条(注:ISO标准的生命周期包括初始阶段、提案阶段、准备阶段、委员会阶段、征求意见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和废除阶段。)。

ISO规定,ISO标准每五年需重新修订一次(即标龄为5年)。对已出版的标准进行回溯分析,可以看到,共有ISO15198:2004、ISO17593:2007等15条标准无回溯标准,其中最早出现的标准为2003年的ISO18153:2003。其余有回溯标准的12条标准中,最早出现的标准为ISO15193:2009(ISO 15193:2002)、ISO15194:2009(ISO 15194:2002)、ISO19001:2013(ISO 19001:2002)三条;更新最快的标准为ISO15189:2012(ISO 15189:2007、ISO 15189:2003)。从ISO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的状态来看,虽然体外诊断系统产品已经发展将近二十余年,但是从2002年开始才出现一批相应的标准,对其产品和市场进行规范,但是这批标准并未按照ISO标准的标龄规定,得到及时的更新和替代,唯一一条及时更新的标准为ISO15189(Medical laboratories –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该标准却为总则性指导标准,并非专指体外诊断。结合ISO研发中的标准列表,可以看到,ISO正在加大对ISO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的研发力度。另外,从标准规定的内容可以发现,ISO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对于体外诊断试剂国家标准物质的规定,如ISO17511:2003明确规定“校准物质和质控物质定值的计量学溯源性”和ISO18153:200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的定量测量:酶催化浓度校准物质和质控物质定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等”,用于指导全球体外诊断试剂的剂量溯源。

1.1.2 ISO体外诊断标准体系框架分析

图1. ISO体外诊断标准体系[5]

表1. ISO/TC212归口标准汇总(已发布)

表2. ISO/TC212归口标准汇总(研发中)

根据ISO标准体系,ISO体外诊断标准体系共分为四个层次(见图1)。第一层次为通用标准,即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通用标准以及相关通用标准,如正提案阶段的ISO/NP 21474(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 –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rminology for multiplex molecular testing)及ISO/TR22869:2005(Medical laboratories – Guidance on laboratory implementationof ISO 15189:2003)。第二层次为工作领域的通用标准,即包括医学实验室的质量和能力通用标准、参考系统通用标准、体外诊断产品通用标准及相关标准,如ISO15190:2003(Medical laboratories – Requirements for safety)、ISO15189:2012(Medical laboratories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等。第三层次为医学实验室的质量和能力、参考系统以及血液和体液学等具体领域的标准,如ISO15193:2009(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 – Measurement of quantities in samples of biological origin – Requirements for content and presentation of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s)、ISO15197:2013(In vitro diagnostic test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 blood-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for self-testing in managing diabetes mellitus)、ISO15194:2009(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devices – Measurement of quantities in samples of biological origin – Requirements for certifed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the content of supporting documentation)等标准。第四层次参考物质专用标准、参考测量程序专用标准、血液和体液学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等。

1.2 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6]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由于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尚无地方标准,其企业标准也均属于灰色文献,无法获得,所以本文将从国家、行业两个层次分析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标准现状。

表3. SAC/TC136归口标准

负责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技术委员会为SAC/TC136(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委员会)与ISO/TC212相似,该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主要负责全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参考系统、体外诊断产品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

1.2.1 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国家标准

截至2016年底,SAC/TC136共制定21条国家标准规范,计划制修订国家标准规范8条(见表3和表4)。

1.2.1.1 我国体外诊断标准状态及执行力度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到,我国共制定21个体外诊断相关标准,由于标准标龄的规定,有三类标准存在代替关系,即GB/T 18990.1-2003、GB/T 18990.2-2003、GB/T 18990.3-2003被GB/T 18990-2008代替,GB/T 18990.1-2003、GB/T18990.2-2003、GB/T 18990.3-2003废除;GB 19082-2003被GB 19082-2009代替,GB 19082-2003废除;GB 19083-2003被GB 19083-2010代替,GB 19083-2003废除。故现行标准共有17个,废除标准5个,计划制修订标准8个。

表4. SAC/TC136计划制修订标准规范

我国的国家标准根据强制性不同,可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和指导性技术文件(GB/Z)三个层次:

(1)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国家把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环境、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安全性的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标准中的内容必须是一丝不苟的执行,没有商榷的余地。

(2)推荐性国家标准则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企业在使用中可以参照执行。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生产情况、技术要求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也可以制定企业标准,前提是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3)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如变化快的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主要适用两类情况,一是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响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二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其他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项目,其不具有强制性或行政约束力。

在17个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现行标准中,有14个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2个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9082-2009和GB 19083-2010),1个指导性技术文件(GB/ Z 30154-2013)。可以看到,GB 19082-2009和GB 19083-2010均是保障人体健康的标准,需要相关企业严格执行,而GB/Z 30154-2013是采用的国际标准组织的技术报告(ISO/TR22869:2005),因此只具有指导性作用,不具有强制性或行政约束力。在8个计划制修订标准中,均为推荐性标准。

1.2.1.2 我国体外诊断标准采标程度分析

标准的采标,是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简称,是指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的转化为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对提升我国标准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放等有着重要作用,是反映我国某一产业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现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2001),我国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采标一致性程度为等同(IDT)、修改(MOD)和非等效(NEQ)三种。IDT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MOD是指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并清楚的标明这些差异以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允许包含编辑性修改;NEQ是指我国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不同,其之间的差异也未被清楚的标明。因此,一般认为IDT、MOD属于采标,NEQ不属于采标。

对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现行的17个标准中,有12个标准都采用了国家标准,其中10个标准为等同采用(IDT),2个标准为修改采用(MOD)。这说明,我国体外诊断系统标准能够积极的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要求融入到我国的标准中,使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对一致,便于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与国际同行虹之间的技术交流,有利于推动我国体外诊断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与开展。

1.2.2 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行业标准

表5. SAC/TC136归口行业标准

截至2016年底,SAC/TC136归口的行业标准共有37个,见表5。

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行业标准目前有37个,其中有9个标准为行业强制性标准,其执行力与强制性国家标准相同,其余28个标准为行业推荐性标准,其执行力也类似推荐性国家标准。在37个标准中,有6个标准等同采用(IDT)国际标准,YY/T 0690-2008标准采用的ISO 20776-1:2006、YY/T0690-2008等同采用的ISO 17953:2007是归口ISO/TC212的,而YY/T0689、YY/T0691、YY/T0699、YY/T0700四个行业标准等同采用的ISO 16604、ISO 22609、ISO 13994、ISO16603四个标准归口于ISO/TC94/SC13 Protective Clothing(防护性装备)。

1.2.3 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体系与ISO对比

将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1.1.2中ISO标准体系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以下问题:

第一,第二层中参考系统标准无通用标准,参考物质、参考测量程序、参考实验室无第四层专用标准。随着对量值溯源性的不断要求,参考物质、参考测量程序的研究会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已有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的校准品和质控物质中酶催化浓度赋值计量学溯源性(YY/T 0638)和参考测量程序的相关标准(GB/ T 19702-2005、20142158-T-464、GB/T 19703-2005),以及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GB/T 21415-2008)。但仍缺乏参考测量实验通用标准及实验室专用标准。随着对参考物质研究的开展,以及参考测量程序的广泛了解和使用,需要制定针对各类参考物质、参考测量程序以及参考实验室的专用标准。

第二,体外诊断产品标准仍与需求差距很大,面对发展迅速的体外诊断产品,需要制定第三层的各专业门类通用标准是我国SAC/TC136的重点工作,尤其需要对常规开展或诊断意义重大的诊断产品以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规范,如针对血、尿、便三大常规项目涉及仪器和试剂,如GB/ T 26124、YY/T0456、YY/T0475、YY/T0701等标准,但仍无法覆盖体外诊断行业的所有产品。

第三,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中,缺乏关于各类方法的标准。

2.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存在问题及相应建议

随着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标准归口机构混乱、标准质量参差不齐、标准采标程度较弱,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等,简述如下:

(1)归口机构混乱。ISO/TC 212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ing and in vitro diagnostic test systems(临床实验室检测和体外诊断试验系统)是专门针对体外诊断系统的技术标准委员会,我国的对口单位为SAC/TC136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委员会。但是SAC/TC136的归口标准进行分析,不难看到,有些标准(如YY/T0689、YY/T0691等)并不属于该技术标准委员会的专业领域,但却在该技术标准委员会管辖范围内。

(2)标准质量及采标程度较弱。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的质量参差不齐,对于一些涉及人身健康的标准规范,如GB 19082、GB19083等标准,虽然是国家强制执行,但是并未采用相应的国际标准。而其他的标准,虽然为推荐性标准,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较少。

(3)标准体系分散不集中,未能形成统一的体系。根据ISO标准体系框架,可以看到,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标准体系缺乏统一的体系,其标准也较为分散,对于一些重要标准物质的溯源性标准制定力度较差,且市场监管力度不够,造成了规定溯源性要求的国家标准不能很好的实施,从而导致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溯源体系混乱,直接影响该行业系统和产品的量值统一。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体外诊断系统产品标准规范应当从源头出发,首先应当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家标准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归口单位应当加强对标准的管理,加大标准研发和管理的专一性,针对体外诊断系统产品的空白领域,加大标准的研发力度;最后,应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我国标准的质量和国际统一性,为该行业与国际接轨提供良好的基础。

[1] 郭世富, 黄颖, 母瑞红, 等. 欧美体外诊断类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监管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6,40(4):271-274.

[2] 谢俊祥, 张琳. 国内外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Z]. 2017.

[3] Com M. In Vitro Diagnostics/IVD Market by Product (Instruments, Reagents, Software), Technology (Immunoassay, Clinical Chemistry, Molecular Diagnostics, Hematology), Application (Diabetes, Oncology, Cardiology, Nephrology, Infectious Diseases) - Forecast to 2021[R]. 2016.

[4]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sation[EB/OL]. [20170217]. http://www.iso.org/.

[5] 贺学英, 廖晓曼, 刘毅, 等. 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及体外诊断系统标准体系研究[J]. 医疗装备, 2009,22(7):12-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Z]. 北京:200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andards in Vitro Diagnosis

XIE Jun-xiang1ZHANG Lin2
1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AM & PUMC (Beijing 100020)
2 China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tudies, Library (Beijing 100089)

In vitro diagnositic systems and products can offer the signifcant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e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life health. It is essential to supervise the quality of systems and products which on the basis of the standar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s of ISO and SAC,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strategies to the problems that already existed.

in vitro diagnosis, standard, ISO

1006-6586(2017)11-0006-08

R197.39

A

2017-04-12

猜你喜欢
归口诊断系统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
2020年湖北国资委党委归口管理企业党建工作研修班在宜昌开班
CTCS2-200H型列控车载设备运用状态在线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国内外技术成熟度评价相关标准规范对比分析研究
列控车载设备智能监测诊断系统开发探讨
区间轨道电路智能诊断系统的探讨
加强费用归口管控,实现费用“精益化”管理
信号集中监测智能预警及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工业锅炉标准规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综合性医院结核病归口管理的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