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

2017-08-10 19:40于晓胜
创新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航空港困境对策

于晓胜

[摘要]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在货运量、航线网络、航空物流效率、通关便捷化等方面发展成效明显,但尚存在货邮量增速减缓、产业集聚度不高、信息共享度低下等问题,航空物流发展困境开始影响航空物流发展的成效。未来应从加大交通物流网络支撑力度,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强港企合作,发展智慧物流,逐步实现大数据共享,完善航空物流增值服务的延展等方面破解难题。

[关键词]航空物流;航空港;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12-11-3

当前,速度经济与虚拟经济不断改变着经济格局,与实体经济遭遇下行压力不同,新兴贸易方式发展迅速。以“快”为特征的航空货运以其快捷、安全等优势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郑州航空港区的临空产业刚好处在这样一个战略节点和网络之中,已成长为中原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航空物流产业功不可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自2013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航空物流发展速度非常快,连续几年物流增长率都排在中国大型物流机场的前列,作为中国中部航空物流中心地位逐步确立,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地位逐渐显现。

1郑州航空物流发展概况

随着近两年郑欧等航线的开通,不仅吸引了富士康等手机智能终端企业的落地,还吸引了南部的海口、西部的西安等城市的物流源。郑州航空港当前开通航线171条,其中全货运国际航线34条,位居内陆第一,基本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目前,郑州航空港设立了郑州汽车整车、水果、澳大利亚活牛、冰鲜活水产品等特种商品指定入境口岸,和国际陆港一起打开了郑州乃至河南通往世界的“空中丝路”和连接欧亚的郑欧班列的“新丝路”,为郑州从“买全国、卖全国”的“国内商城”逐渐向“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商都”转变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国际物流网络。

根据河南省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河南省辖区3家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19.6万吨,同比增长16.34%;截至11月,航空货邮量累计完成39.8万吨,同比增长11.78%。目前,入驻机场的货运航空公司达21家,已有UPS、DHL、顺丰、中外运等货代企业43家,2016年新引进中通快递业务基地、准时达航空物流产业园等项目6个。加德直升机运营总部、穆尼飞机等5个项目已签约入区,港区正在积极对接卢森堡、南航飞机维修基地等多个项目,航空制造维修产业集群悄然兴起。2016年,郑州机场加快了智慧机场的推进力度,作为该项工作的重要部分,郑州机场对新型支付系统的引进与使用明显提速,2016年,郑州机场先后开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两项新业务,减少旅客现金支付,便捷旅客出行。总体上,在货运量、航点和航线数量、通关效率、航空物流速度、高效处理货物能力等方面发展持续提升,郑州航空港各类园区的集中布局及口岸功能、港区联动机制、通关便捷化的提升彰显出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发展的整体活力。

2郑州航空物流发展困境剖析

与国内大型航空港比较,虽然货运量增速保持上游水平,郑州航空港尚存在货邮量增速减缓、产业集聚度不高、货源单一、信息共享度低下等问题,航空物流发展面临的困境逐渐浮现,已经开始影响航空物流发展的成效。

2.1航空货运量增速不足,航线网络不完善,产业聚集度低

由图1可以看出,2013年开始,郑州机场货运吞吐量增长率呈逐年下滑趋势。虽然货运总量在增长,排名保持在全国机场前8名,但是,增速放缓带来总量很难快速上涨,在拉近与北上广深等机场货运量差距上效果不显著。截至2015年底,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18家,开通货运航线34条,全货机通航点36个,其中国际地区25个、国内11个。虽然增速喜人,但国际貨运数量仍很有限,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航线结构看都与中枢机场相距甚远,不能形成覆盖面广、连接方便的航线网络。同时,由于郑州市作为内陆城市,不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理环境优势,郑州航空港辐射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不活跃,产品外向度低,附加值不高,造成航空港的产业聚集度不高,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偏少。统计显示,郑州机场当前仅有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俄罗斯空桥、UPS等个别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与北京、上海等门户机场动辄十几家基地航空公司相比,差距明显。即使与同为中部地区的武汉相比,在拥有的基地航空公司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距。

2.2航空物流货源单一,港企合作不够深入

航空港航空物流的发展先决条件之一是充足的货源或规模以上行业企业支撑。虽然航空港货运量保持稳定增长,但是,航空港从事航空物流业务的代理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缺少规模较大的知名货代公司。同时,虽然世界航空货运巨头不断入驻航空港,但是,整体还处于业务初期,航空货运量不大,对航空港的影响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数据表明,航空港货运量有相当大的比例来源于富士康等少数企业。从进出口商品的行业分布看,主要货运量产生于电子产品、食品等为数不多的行业,缺乏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时效性的先进制造业,比较而言,削弱了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的货源广泛性。

2.3信息共享度低,大数据应用不足

航空物流的复杂性和环境依赖性决定了航空物流信息的重要性。目前,航空港航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尚处于完善提升期,相关政府部门的数据对接还没有完成,货源信息共享不足,航线网络互联应用不到位,相关的航空运输和地面指挥信息的获取不够便捷。平台对于航空信息尚处于播报和更新的层面,深层次的数据挖掘、物流金融服务、运行网络优化等功能缺失。航空物流参与者,如货代、基地公司、机场、物流公司等信息共享程度低,平台距离服务全行业、真正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类平台差距较大,部分信息时效性较差。另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未能及时公开政务数据,平台与相关部门数据无法共享。

2.4干支网络缺乏有效衔接,支线物流问题突出

受辐射力不足的影响,郑州航空港航空货运干支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河南省内其他机场货运量规模与郑州航空港差距明显,干支线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干支线的货源不均衡造成航空网络的实际效能无法充分发挥,加之支线市场规模小、利用率不高、缺乏运营基础等问题影响,其中转功能和业务协作无法高效率运转,整体效能低下,从而使其未能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应起到的全覆盖与快捷通达的区位优势。与此对应的多式联运不够顺畅,且在铁路、公路、机场无缝连接过程中存在交易风险。

3郑州航空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大交通物流网络支撑力度,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重点建设航空港货运航线网络,增强货运航线网络辐射能力,围绕国际枢纽机场的连通,加密现有航班,增开新航线,开辟新的货机专用跑道。加快建设连接航空港的铁路货运专线、各种类型公路,构建促进航空物流发展的“铁、公、机”无缝衔接、立体化零换乘交通物流系统,全面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实现货物的高效一站式运输。在集货和落地配方面,支持航空港物流企业创新货运形式,开发辐射范围更为广阔的业务,例如衔接沿海的卡车航班、冷链物流班车。在不断提升航空物流能力的基础上,开辟互动发展、无缝连接的多式联运新格局。

3.2加强港企合作,促进产业集聚

航空港必须加快引聚航空物流龙头企业,加快港企合作,尤其是加快与国际知名货代企业合作的步伐,增加航空物流公司数量,形成集群规模效应;完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加快航空港物流园区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专业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围绕港区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建设特色物流产业园区,形成特色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推动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以航空物流业为核心,促进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航空饮食产业之间的有效配合,形成航空物流特色的产业体系、产业生产系统,打造从供给到终端的航空供应链体系,提升郑州航空港物流产业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和配套产业。

3.3发展智慧物流,逐步实现大数据共享

适度开放交通运输、公安、物价、商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等数据,提供相应的航空物流企业接人端口,实现人、车、货、账、单等数据互联共享,消除物流信息不对称,营造物流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争取海关和检疫部门的支持,依托航空、铁路口岸和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重点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航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全新货运业务系统上线基础上,整合电子订舱、中性运单、分单信息传输、中国海关舱单电子数据申报、货运电子商务、代理人直连等航空物流服務,精简冗杂的业务流程,增强行业操作规范,消减接口沟通成本,促进进出口货物通关无纸化,实现所有进出口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3.4完善航空物流增值服务的延展

增值服务是未来航空物流发展最有效的竞争力培育对象。一方面,航空港借助开发多式联运新格局,建立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协作的货运枢纽中心,将公路的“门到门”优势、铁路的中远距离优势和航空的速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弥补空运到达终端的劣势,提供多种方式联合运输的“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强化航空港与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的合作,提供更为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针对航空物流,郑州海关已然变革,多项便利措施出台,通关效率提升明显,其他商检等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再者,航空港需要从运营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以货物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延展服务内容。在货运运营的基础上,提供物流信息、跟单、流通加工、空地对接等特色服务,紧跟客户需求,推进服务变革,为客户定制个性化增值服务。

3.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航空物流良好发展环境

打破部门壁垒,积极争取土地支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价格规费扶植政策,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强金融服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航空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货代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制度化建设,努力形成有效的政策保障合力和完整的政策体系。

猜你喜欢
航空港困境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临空经济视角下航空运输的发展研究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西咸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