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风中家族》导演王童

2017-08-11 07:58何俊穆
台港文学选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血亲稻草人家族

何俊穆

以《策马入林》(1984)、《稻草人》(1987)、《香蕉天堂》(1989)、《无言的山丘》(1992)等名作奠定台湾影坛大师地位的导演王童,筹拍5年的剧情长片《风中家族》在2015年7月与台湾观众见面。这距离他上一部剧情长片《自由门神》(2002),已是13年的时光,期间他在大学教书,也制作动画片,并在2011年小试牛刀地参加了金马影展筹划的“10+10”电影联合创作计划。他淡淡地表示,这段日子自己着实没有拍摄长片的欲望,全心投入电影教育,他时常会问学生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拍电影?你要拍什么?你要怎么拍?”一环扣着一环,必须全都回答出来拍片才不会心虚,而《风中家族》,或许也可视为王童导演经历这三个问题的成果。

相较于《稻草人》、《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皆以血亲兄弟作为故事主人翁,《风中家族》则以三位从大陆撤退来台的军中同袍作为主线切入,展开两个世代的亲情和爱情故事,并借此道出50年来台湾的变迁。王童说,拍《风中家族》,他刻意避免角色离自身太近,就像《红柿子》(1995)可见他外婆的影子那样,“我想把它扩大成没有血亲关系的──朋友的爱,士兵与连长之间的兄弟情谊,孤儿与收养者的父子之情……这些不见得是有血亲关系的家庭,但却比血亲更有意义。”呼应片名,这些人物都是风吹来的,也在风里落地生根,这也是距离1949年国民党撤退来台60年之后,王童看待这段历史的温柔眼光。

他坦言2009年开始筹备时,心里有些犹豫,因为关于1949年的故事,他已经拍过《香蕉天堂》、《红柿子》,如果要做,跟以前能有什么不同?而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70岁,在学院教书的时光对他的创作产生了莫大影响,日夜晨昏与学生展开關于电影的研讨,以及对影像的反复思索,并且把世界最伟大的导演的电影重复欣赏研究之后,他选择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平淡而深刻的叙事手法,和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作品里的流浪感和诗意,藏在这部电影里面。

“我这次就想用很小的火来炖一个东西,而不是开大火炒一个东西,小火炖出来的东西是最美味的,但要时间、耐心。”王童说,《风中家族》不加味精和调味品,不刻意夸大或追求唯美,就是实实在在做一件事,很“小津安二郎”———他再度提及这位日本名导,似乎也说明了《风中家族》追求的不是悬疑跌宕的情节,而是内在浓厚近乎凝结的情感。

美术背景出身、擅长场景设置的王童认为电影就是由人物、空间和时间交织出视觉,只要设定完整,意义就会诞生,因此电影远赴台南白河片场搭景重现上世纪40至70年代的眷村,在台中光复新村打造台北牯岭街旧书摊街景,在阳明山的美军宿舍陈设复古风格的派对场景,甚至向海军借来一艘军舰拍摄舱内和甲板的战乱情节,大至一条街、小至一个面摊,无论服装、造型都经过仔细的考究,为的就是还原那个年代的真实,让角色在空间里活起来。

提及演员群杨佑宁、胡宇威、郭采洁、郭碧婷、柯佳嬿、李淳等,一干偶像派选角令人好奇满点,这个从台湾电影新浪潮一路走来的导演微笑着说:“不知道是优点还是缺点,我对选角非常有信心。”比如过去合作的澎恰恰、黄品源、张世、杨贵媚、陆小芬等,王童一看就能直觉判断是不是他要的演员,《风中家族》亦然。拍摄时,他会告诉演员情节、情绪、角色背景以及这一场戏的重点,其他交由演员发挥,导演再来调整,“所有的偶像剧演员在这部片里都不那么偶像了”。尤其郭碧婷将一个音乐家女儿的人文气质,以及中年后成熟女人的味道展现得淋漓尽致,让王童导演非常满意。

或许是年龄改变了心境,题材同样处理台湾历史,《风中家族》少了《稻草人》、《无言的山丘》里的荒谬和愤怒,多了安静、理解和宽容,王童透露,许多片中被剪掉的精彩演出,都是因为当下情绪已经饱满了,不必再让它溢出来,即使那会让观众流泪满足,但他不要那个满足,他要的是遗憾。就像片中主角盛鹏(杨佑宁饰)与邱香(郭碧婷饰)相知相惜却无法结合的感情,那种放在心里的偷偷的爱、那种温和但永远想念的爱,在王童眼里才是真正美好的爱情,“很多的爱是不能结合反而美,是精神上的美,不是肉体的、欲望的美,那个美才是永续的。”

王童导演形容《风中家族》“有点诗,比诗浓一点。”在台湾电影往商业靠拢的趋势中,他仍旧索求着电影本质的内容,回到拍电影的初衷———希望让观众感动,打到大家的心里。他看起来那么自在,完全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猜你喜欢
血亲稻草人家族
不担当比“稻草人”还要差
稻草人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稻草人
稻草人
血亲与姻亲的角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