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中善于捕捉无痕德育契机的策略研究

2017-08-11 22:37冯洁
关键词:追求人格

冯洁

【摘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思想品德课教师重要的德育使命和应有的教学追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善于捕捉不同情景下如学习状况、个体情感、亲子沟通、突发事件等中的无痕德育契机,并及时实施具体有效的策略,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为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基础。思品教学实施无痕德育融入策略,具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增强德育实效的意义。相比于“布道”、“说教”、“教化”等传统德育模式,“润化”是无痕德育的基本特质。

【关键词】 无痕德育契机 人格 追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009-02

0

有一则寓言: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北风越用力吹,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阳光只是微微照耀,却带着浓浓暖意,行人就不自觉地脱下外衣。我在想,为什么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做到润物无声、不露痕迹,在无痕的意境中让一切变得和谐呢?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重要德育使命。我们应该善于捕捉德育契机,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实际或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合格的公民。

“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它没有口若悬河,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训斥责备,只有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阳光,在滋润中享受雨露,在轻舞中享受春风”,在无痕的影响中,把一切塑造得妥贴、自然。我在做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实践中特别关注无痕德育的运用,将结合三个教学案例谈谈自己体会与感受。

一、捕捉学习状况中的无痕德育契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应特别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要从学生的角度选取素材。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德育无痕,融入生活,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和艺术,是对学生生活的观微知著,引发学生的触类旁通和豁然开朗。

作为学生,他们在学习状况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积极捕捉这些德育契机,从这些实际出发,给与及时的引导,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比如,有一次,期中测试后,我所带的一个班整体发挥比往常差,班主任反映有些学生有较大厌倦和失落情绪等。于是在评讲试卷之前,我找了网上刚刚热播的刘德华的《Everyone is No.1》的MV,在课前播放给学生听,那些激励人心的音乐,里面的主人公经历过挫折后奋起的画面,吸引了学生们认真地在看。

看完之后,我联系课本所学到的“挫折”的相关知识点,点评到:“同学们,歌曲唱到的‘不需要,自怨自艾的惶恐。只需要沉着,只要向前冲。告诉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Everyone is No. 1,成功的秘诀在你肯不肯。流最热的汗,用最真的心,第一名属于每个人。也许有同学这次考试不够理想,但是,请记住,一次的考试挫折并不代表着永远的失败,在挫折面前我们要学会奋起,就像课本说的那样,要学会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办法战胜它。成功永远属于不惧挫折,更善于不断战胜挫折的人。”

讲完我继续上课。周末的时候,有个女同学在QQ上发信息给我说:“老师,谢谢您的鼓励。我有时候觉得,考试让我很辛苦,上次政治考试让我很怀疑自己, 努力了这么多,成绩还是上不去。但是你让我知道,一定要像那个主人公那样,成为最好的自己, Everyone is No.1.”

二、捕捉个体情感中的无痕德育契机,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整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随着学生交往领域和生活空间的扩大,要使他们逐步树立起自尊自强的品质,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并能够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

无痕的德育充盈着仁爱和温暖,摈弃师生间的尊卑差异,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

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所以会出现许多个体情感方面存在多元化和不断摇摆的情形。他们往往会在思想上失去了个人的思考,在行为上显得懒散和忧郁。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捕捉这些个体情感中的无痕德育契机,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交流和引导,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调整。

三、捕捉亲子沟通中的无痕德育契机,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最令人焦虑不安的问题是人在少年期的精神生活问题。……在他的认识能力、脑力劳动、行为与其他同学的相互关系,在他的情感发展、美感发展、道德成长等方面的许多事实,都使教育者感到不可思议。”

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开始寻找独立思考和生活的人,但由于父母的沟通艺术的缺乏等,往往可能又使得他们面临许多亲子沟通之间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给与学生引导,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

比如,有一次周五放学后,我收到一个女生发来的短信,里面说到:“老师,我不想回家,真希望可以在学校待着不用回家。”我回她说:“为什么呢?”她回说:“我想考回这里的高中,但是每次都觉得压力好大。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都很忙,一闲下来就问我学习怎么样,成绩稍微不理想就说我不够努力,他们还怀疑我和高中的师兄谈恋爱,其实我只是想要个哥哥,因为一个人在家里经常好闷的,和他们很难谈得来。”

对此,我之后除了用短信回复她,帮她分析原因,建议她主动和父母沟通,给父母写信,又在母亲节前的课堂上表面上为全班实际上为她专门播放了曾經感动过我的视频《有你的地方是天堂》,还和她通过邮件相互交流。

其中一封是这样写的:“刚刚看到你的邮件,好开心,真的。虽然我没有完全解决你的问题,但是至少你让我知道你现在正在努力成长,这本身就是一种青春的味道和成长的过程。想想我自己的青春成长过程也经历过很多的不愉快,当然里面还有很多的快乐,可能和你的不完全一样,但是我觉得都是类似的,因为我们都是生命,都是不断成长的生命。

最希望的就是你能开朗起来,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也不要去回避问题,要学会主动去沟通。我和你妈妈沟通过,他们都是很爱你的,你妈妈的焦急我很理解,所以我说希望她给你多点空间,让你调整好自己。父母是陪伴我们走过一辈子的人,就算你走再远,出现什么问题,最支持你、最想念的人依然是他们。即使他们有什么缺点,工作性质如何,我们也要学会去爱他们,因为他们其实也很需要作为子女的爱。母亲节前一天课前的视频其实就是专门为你播放的。

后来,我收到她的回复,里面是这样写的:“好感谢初三有你这位老师兼朋友一路的陪伴,多谢你教会我好多!至少,我知道我在成长,我在改变,我在更努力地做好自己 我自己学会了好多待人处事的方法、态度。在我好灰心的时候有你的鼓励,在我失败时有你的支持,你还教会我去懂得去与人沟通……我更加懂得去珍惜身边没一个人!Thank you!”

四、捕捉突发事件中的无痕德育契机,化解学生的矛盾冲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非常注重自尊和别人的看法,也由于对某些事物或价值观缺乏正确的判断,容易情绪冲动,甚至造成同学之间的交往冲突。我们如果能及时处理,并深入学生心理,真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思想的参考和建议,将有利于化解学生的矛盾冲突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比如,有一次课前,我看到班上有个比较活泼的男同学故意取笑坐在他前面的平时很少表现和言语的男同学,被欺负的男同学马上回头狠狠地拍了该男生的桌子,并回骂了一句,情况有点紧张。根据我以往的了解,被欺负的男生由于自身家庭的一些特殊原因而常被该班同学取笑。

于是我叫了欺负同学的那个男生上讲台来,我谈到:“被你欺负的同学身上也许有些习惯和情况你看不惯或者可以取笑的地方,也或者你是无意去取笑他,只为了图得大家开心。但是你要知道,首先,你有什么资本去取笑甚至欺负人家,大家是同班同学,都来这里接受教育。其次,判断一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并不是看他对情况比他好的人的态度,也不是看情况和他一样好的人的态度,而是看比他情况差乃至相距甚远的人的态度。最后,建议你要学会善待身边的同学,哪怕是看上去和你很不一样的,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

他听完我的话后低下了头,露出了尴尬的微笑。

上课铃声响了之后,我就这件事情又向班上同学分享了想法,并寄语全班同学:“也许在你看来对别人是很小的伤害,就算你是不经意的,也可能给别人的心灵带上伤疤,肉体的伤疤容易复原,但是心灵的伤疤有时候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复原。人的残疾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灵残疾,一种是身体残疾。如果你的心灵残疾了,就算你的身体再健康,你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如果你的身体残疾了,但是你的心灵很健康,比如残疾人运动会上那些让我们感受到拼搏和泪流满面的运动员们,那你仍然是一个健全的人。”

周末我在QQ上看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留言,要求通过,一看是这个被欺负的同学。他加了我的QQ后,发了几个很开心的表情,并且说:“老师,班上部分同学一直对我都有些误解,从来没有人在这件事情上帮过我。您的帮助让我开心了不少。我会努力的。谢谢您。”

“我们要努力在每个少年的心灵中激发起来的那种人类的美,首先被他们理解,感受为一个光辉的,有意义的,精神丰富的生活。”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应明确学科的主要任务,善于捕捉各种情境下的德育契机,主动走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

武侠小说中“踏雪无痕,一苇渡江”是轻功的最高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是剑手的最高境界。改革开放38周年,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追求“不露痕迹的教育”效果,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德育无痕,带给学生的是一种享受,让学生在享受中浸润,在享受中悟理,在享受中成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渴望德育无痕,期待享受德育!

注释:

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44页。

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216页。

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53页。

④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教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1页。

⑤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207页。

⑥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教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6页。

[ 参 考 文 献 ]

[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林華民,著.《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朝华出版社,2010年7月版.

猜你喜欢
追求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测验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成年后还能人格再造吗
锲而不舍“追求”陈都灵张艺兴哈欠连天状态不佳
浅析《法律与宗教》的理性深意
莫言《红树林》蕴含的文学价值思考
戏剧小品中的喜剧美学追求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