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判现实主义角度解读《高龙巴》

2017-08-11 18:57吴步青温亭亭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典型性客观性真实性

吴步青+温亭亭

摘 要:19世纪30年代,法国文学家提出批判现实主义,用以取代欧洲文艺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由于资本主义的失败,欧洲人民转向了现实世界。梅里美,全名普洛斯佩尔·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致力于现实主义,他的短篇小说《高龙巴》描绘的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女性形象,其中蕴含了梅里美对封建统治的批判,对复辟现实的谴责。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是真实性、客观性及典型性,本文通过以上三个特点分析《高龙巴》,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立场。

关键词:批判现实主义;高龙巴;真实性;客观性;典型性

作者简介:吴步青(1993-),女,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温亭亭(1992-),女,黑龍江大学研究生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3

一、梅里美与《高龙巴》

1.1 梅里美简介

梅里美出生于一个巴黎资产阶级分子家庭,父亲是才华横溢的画家,之后在美术学校担任常任秘书;梅里美的母亲也擅长绘画,是童话作家波蒙夫人的孙女。在这种家庭氛围成长起来的梅里美,自幼就具有对艺术的热爱与鉴赏能力。但是,梅里美的父母对待政治领域的态度却是冷眼观看,一直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这对梅里美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梅里美中学毕业后,遵从父亲的意愿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他结识了对他人生方向起到巨大引导作用的文学家司汤达(Stendhal)。司汤达比梅里美年长20岁,当时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反复辟王朝斗士,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完备,梅里美与他结成忘年之交,创作思维也深受司汤达影响。《高龙巴》是他批判现实主义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1834年,梅里美被任命为历史文化古迹总考察员,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利用工作时间,他可以领略异域风情,将现实世界化为文学作品,借以讽刺现实社会,表达对封建复辟统治的不满。

1839年,司汤达邀请梅里美参观法国科西嘉岛,当地居民仍保留自己本土的语言与风俗习惯。梅里美被深深地吸引了,他根据实际情况写下了短篇小说《高龙巴》。科西嘉岛当地有一个“家族复仇”的习俗:某一家族成员遭到辱骂或暗杀,该家庭其他成员有义务为他(她)复仇,即与杀害本家族成员的整个家族争战。因为一人受辱,及于近亲。

1.2 《高龙巴》

在短篇小说《高龙巴》中,背景是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兵败,一名军官德拉·雷比亚中尉迫不得已退役返还家乡科西嘉岛。回乡乘船途中,他结识了英国上校托马斯·维纳尔,还有他的女儿莉迪亚,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了。到达家乡后,他得知自己的父亲被巴里奇尼父子杀害了。他的妹妹是该故事的女主人公--高龙巴,聪明、善良又能歌善变。但她个性鲜明,敢作敢为,刚强勇敢,做事果断。她一次又一次地鼓动哥哥为父亲报仇,与巴里奇尼家族成员争战。但是哥哥受到文明的教育和熏陶,不愿意将“家族复仇”这一风俗进行下去了,因为父亲已死两年,谋杀证据不够充分,而且担忧会影响到他与莉迪亚小姐的感情,因此不愿贸然行事。但高龙巴聪慧过人,她精心安排,最终还是挑起了兄长的复仇之心,最终兄妹二人联手,杀害了仇家,为父亲报仇雪恨。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

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政权巩固,资产阶级与贵族的矛盾并未结束,劳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而大资产阶级与中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当法国封建王朝复辟,众多拥护者对该政权开始失望,映射到文艺领域后,取代浪漫主义的就是回归现实,通过文学作品鞭挞、讽刺现实世界。

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有三点:

①真实性: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式反映现实;

②客观性:冷静客观地观察现实,描写现实,着重描绘细节的真实性;

③典型性: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的三个基本特征在小说《高龙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梅里美对女主人公高龙巴的塑造以及对科西嘉岛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描绘尽都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

2.1 真实性

真实性意即: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尤其是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描绘历史环境真实地再现现实世界。

科西嘉岛是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岛屿,1767年,热那亚政府将其卖与法国政府,从此该岛成为法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科西嘉岛上野蛮强悍的民风民情,独立自主特立独行的精神,家庭成员关系的紧密性,盗贼出没的丛林,科西嘉岛的风俗“家族复仇”,当地方言,当地歌曲,Ballata(巴拉塔叙事曲)ou vocero(或者科西嘉岛上丧礼时唱的挽歌),当地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以及昔日皇帝拿破仑的丰功伟绩,在《高龙巴》这本小说中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真实地环境、真实地历史事件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可信度。

1839年,梅里美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跑了将近1000公里,极尽所能,游览科西嘉岛,历史文化古迹记录不多,最主要的是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这些内容在他的作品《科西嘉纪实》中有详细地记载。他在这本书中记录他遇到了一位名为高龙巴·巴尔托里的夫人,在一次冲突中她唯一的儿子丧命了。为此,她为儿子建立了一座小教堂,让女儿带梅里美去观看。她的女儿美丽,皮肤白皙,身着丧服,这两个人物给梅里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脑海中,已经塑造了小说中的科西嘉女性角色的代表——高龙巴。加之他在科西嘉游历期间,“家族复仇”类型的故事比比皆是,东拼西凑,一部完整的岛民复仇故事已经大致勾勒出来了。

文中第一次记录高龙巴的外貌是透过莉迪亚小姐的眼睛表现出来的。“她似乎有二十来岁,高大身材,嫩白皮肤,深蓝眼镜,粉红嘴唇,一口牙齿像细瓷。”[1]而梅里美在他的《科西嘉纪实》中描绘高龙巴·巴尔托里夫人时,是这样记录的:“我看见一位女英雄,高龙巴·巴尔托里夫人,她精于制造子弹,并且很想射向那些不幸使她不快的人,我征服了这位65岁的杰出的女人,分别时,我们以科西嘉的方式亲吻,就是说用嘴。同她女儿的相遇我也是同样幸运,她也是一个女英雄,不过只有20岁,极其漂亮,长发拖地,嘴里32颗珍珠,非常美的嘴唇,5法尺3法寸(相当于1米70--笔者按)高,16岁时就痛揍了敌对阵营的一个雇工。人们称她为莫加娜”[2]

梅里美本人担当叙事者的身份,他详尽地描绘了该故事的历史起源,考古知识,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等。他在小说中不止一次记录高龙巴的挽歌,这其中有一部分是他在游历期间记录下来的,也有自己编译的。如:

“孤女是在哭她父亲,

他遭到凶手的暗算,

从背后被抢打中;

她父亲鲜血殷红,

流淌在绿叶丛中。

但她保存着他的鲜血,

高贵无辜的鲜血;

她要遍洒比埃特拉那拉,

让它变成致命的毒剂,

比埃特拉那拉必将铭记,

直到罪恶的鲜血,

清洗掉無辜的血迹。”[3]

种种描写使得《高龙巴》这本小说的真实性大大提高了,读者也对该故事深信不疑。

2.2 客观性

批判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就是:冷静客观地观察现实、描绘现实、呈现现实。其间不掺杂作者的个人情感倾向,对故事的评判权交在读者手里。梅里美只是扮演小说叙事者的角色,偶尔他在文中跳出来与读者进行对话。但是他与小说中的人物均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偏袒或疏忽某一人物,也避免无意间披露了自己的观点。

梅里美详尽地描绘的第一个人物就是为了增加事件的真实性。例如,在本小说第六章开篇:

“ Cest pour me conformer au précepte dHorace que jeme suis lancé dabord in medias res (拉丁文:从中间讲起)”.[4]

“我是依照贺拉斯的古训,壮着胆子先来个‘从中间说起(贺拉斯在《诗艺》一文中,称荷马讲故事“从中间说起”)”。[5]

在这里,梅里美讲述了谋杀高龙巴父亲的原因,但是却只是冷静地描写,没有任何一点主观情感。这主要是为了让读者自己细细体会文中的褒贬,作者个人情感的隐藏可以说是让读者更加自由,不受作者思路的牵引,自由评论与批判。高龙巴的家族一直在科西嘉岛上享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他们有一个仇家:巴里奇尼家族,高龙巴的父亲曾经在拿破仑的军队中当过军官,后来,因为兵变而退伍,退隐家乡,但是却经常受到当了村长的仇家——巴里奇尼律师的百般刁难,之后有一天,高龙巴的父亲突然被暗杀了。梅里美在他的作品中对高龙巴父亲被暗杀一事完全持旁观者态度,仅仅是描述事件。可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客观性是冷静的观看与记录。

再者,当高龙巴的哥哥奥索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复仇意念后,开始谋划策略,甚至高龙巴也不甚清楚他的计划。梅里美在这里也只是记录奥索在埋伏击杀巴里奇尼父子的过程,作者的感情倾向,并未流露半点。

当高龙巴陪兄嫂度蜜月期间,突然偶遇巴里奇尼,他的惨状不言而喻,神志也受到了损伤,但是高龙巴没有透露出怜悯,梅里美在这里也没有直接评说高龙巴的表现,不表露出来他的赞赏或者批判,而是透过文中农妇的话语:“你看清了吧,多么漂亮的小姐,”她对自己的女儿说,“可好!我肯定,她长着邪眼(西方迷信说,这种邪眼谁看谁倒霉。)。”[6]

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言语或者心理活动来描绘主人公,或者表达作者的思想,这是间接表现,所以仍可看作是客观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2.3 典型性

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典型性即:注重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典型人物,重视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典型性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核心特征,作者通过选择、精简、概括现实主义的素材,为了强调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典型性意味着,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身上集中了许多人物的典型特征,这些人与主人公性情在某种程度上十分相似。高龙巴,这个年轻的女孩,她的原型是两个真实人物的结合体。一位是年龄65岁的科西嘉女人,她就叫高龙巴,另一位是她的女儿。这位母亲知道如何制造子弹,性情果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泼辣;她的女儿,20岁,生的美丽,一头秀发,也十分勇敢,曾徒手与敌人打斗。梅里美被科西嘉岛上的女人独具一格的性情深深吸引了,将两位性格鲜明的母女结合成为一位新科西嘉女性,亦称呼为高龙巴。

小说中的高龙巴一出场,就带有浓郁的科西嘉色彩。“美扎罗”下的高龙巴,年轻漂亮,打扮帅气,穿着打扮上透露着她的性情,仍然保留着纯正的民风,丝毫没有受到文明世界的影响。

高龙巴她爱恨分明,从水手在船上吟唱她创作的挽歌,显明了她为父亲复仇的坚定信念。如:“我要那只开枪打我的手,开枪瞄准我的眼,我还要那颗想要杀害我的心。”[7]她的言语中,透露着勇敢的心,有仇必报、爱憎分明的性情。在面对仇人虚假的面孔时,她在丧礼上透过挽歌,巧妙地指控凶手卑劣地谋杀行径,并明确表明复仇的决心,“直到罪恶的鲜血,洗掉无辜的血迹为止”[8]。

高龙巴沉着冷静,身体中流淌着复仇的热血,满腔热情。哥哥在为父报仇的事情上犹豫不决,高龙巴起初默不作声,对父亲遭遇谋杀一事只字不提。但是,却在生活中不断挑起哥哥复仇的思想。她拿出父亲被害时沾染鲜血的衬衫,引领哥哥到父亲被害现场,她夜间起来,割破自家马的耳朵,嫁祸仇家巴里奇尼,制造仇家与他家势不两立的假象。因为她不能坐视不理,为父报仇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同时她足智多谋,当指控敌人谋杀其父的“证据”转向表明,她父亲的死可能是强盗所为时,高龙巴又机智的找出所谓的“证据”中的漏洞,并精心设局,让敌人不打自招,露出马脚。最终,高龙巴的哥哥下定决心为父报仇。

她是科西嘉灵魂的精髓与象征,她是“野蛮”泼辣的化身,忠于家族荣誉的女性代表。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梅里美的小说《高龙巴》是如何体现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的。通过三种视角:真实性、客观性与典型性,逐一分析这一现实主义作品。真实性是从真实人物的融合塑造成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客观性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小说人物与情节进行描写,而典型性则是典型环境中塑造的典型形象,只有科西嘉岛上的淳朴民风才能创造出高龙巴式的人物,果敢、忠诚、善良、美丽、智慧、沉着冷静与执着坚定是高龙巴式人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描写科西嘉岛的情况,梅里美批判资本主义的野蛮,讥讽王朝复辟的可笑,他对当时的社会失望透顶。高龙巴那勇敢、冷静、善良又忠诚的个性正是当时社会所缺失的美德,现实社会充斥着如奥索与莉迪亚小姐一样的伪文明,如巴里奇尼一样的伪法律。以异域风情的人物个性映射现实社会,既不会引起社会动荡,也不会引起当朝统治者的不满,还成功地讽刺了荒谬的社会,一举三得。

批判现实主义在法国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这种顾左而言他的描寫手法十分高明,对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均产生深远影响。

注释:

[1]郭宏安. 《高龙巴》:想象与真实的平衡[J]. 外国文学评论,2009(2):5-18.

[2]郭宏安. 《高龙巴》:想象与真实的平衡[J]. 外国文学评论,2009(2):5-18.

[3]梅里美著, 杨松河译. 高龙巴[M]. 南京: 译林出版社,1995.

[4]Mérimée, Prosper. Colomba[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5]梅里美著, 杨松河译. 高龙巴[M]. 南京: 译林出版社,1995.

[6]梅里美著, 杨松河译. 高龙巴[M]. 南京: 译林出版社,1995.

[7]梅里美著, 唐杏英编译. 高龙巴[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8]梅里美著, 唐杏英编译. 高龙巴[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参考文献:

[1]Mérimée, Prosper. Colomba[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郭宏安. 《高龙巴》:想象与真实的平衡[J]. 外国文学评论,2009(2):5-18.

[3]柳鸣九. 法国文学史[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4]柳鸣九. 梅里美[M].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

[5]梅里美著, 唐杏英编译. 高龙巴[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6]梅里美著, 杨松河译. 高龙巴[M]. 南京: 译林出版社,1995.

[7]吴岳添. 法国文学流派的变迁[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8]张放, 晶尼. 法国文学选集[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9]张冠尧. 梅里美[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10]郑克鲁. 法国文学史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欢
典型性客观性真实性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客观性与解释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广告的真实性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