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研究

2017-08-11 08:30邓燕林
关键词:散文教学高中语文

邓燕林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增加学生散文阅读的积累,并提升学生鉴赏和审美的能力。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已经产生很大的变化。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学习内容相交,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有所加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增加了更多篇幅,力图让学生通过散文阅读教学,获得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能力。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性的内涵和本质,就是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自觉的锻炼和训练,提升语言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本文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和相关文献资料,力图对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学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研究,进而为高中语文教学系统的优化起到推进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散文教学 审美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081-01

0

1.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現实意义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材中一改曾经面目陈旧、文学味不浓的状况,增添了更多散文内容,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感受,且信息技术的深入课堂,为学生全方位开展学习活动创造了可能,这给开展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散文的“神”有了更丰富的意义。著名的散文研究理论研究者陈剑晖提出散文还应当具有诗性,诗性就是散文最具心灵性的表达和情绪起伏的内在旋律,是人对社会生活,对大自然的总体性感受,对人的个体存在、人的生命本真和丰饶的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展开,能够为学生打开广阔的散文世界,让学生能够构建一定的散文知识基础和台阶,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成为学生提高自身创造力的钥匙。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散文内容,名篇名家不在少数,如钱钟书、史铁生、冯友兰、汪曾祺等,其用词考究,语句精炼,读来余韵悠长,发人深省,结合审美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美的感受。且高考散文阅读题赋分值达到了18分,旨在探究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而散文审美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将教材上的知识化为己用,提高自己的素养水平。

2.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性教学的探究

2.1寻找散文的出发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散文作品,非常有助于开展什么阅读审美教学。在学习这些散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理解全文。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分辨散文的类别,散文分为写人叙事类和写景抒情类两大类。写人叙事的散文以人物特点、故事细节为切入点;写景散文则是以景色以及物象抒发作者内心情思,从而展现散文的审美意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宏观把握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解答文本内容相关问题的准确程度。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对文章进行内容拆分,分段落认真思考,分析其中的深意,再将内容相近的段落作出层次上的划分,并探究各段落之间的联系。然后找出文章重点段落,思考其在整篇课文中起到的作用。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整体脉络,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自主提出意见和看法。最后,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性词语,其中包括“此”、“这”、“即”等指代性词语,“更加”、“而且”、“首先”、“其次”等关联性的词语,“因此”、“总之”、“由此看来”等因果性词语,通过对包含这类词语的句子的分析,找出文章中零散的细节,并依此完成对整篇文章的深度解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文眼”——即文章构思的焦点。通过对这一焦点的解读,就能发现映照全文的思想内核。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就是统领全文的“文眼”。

2.2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

散文内容含而不露,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课堂实践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寻找散文中的韵律美和情感美,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且诵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放开自己,解放自己的个性和天性。

2.3引领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审美经验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在展开具有审美性的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和感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经验、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产生申美兴趣,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带给学生多元化的审美体验。例如,在学习《都江堰》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以小组形式搜集都江堰的相关资料,了解都江堰的伟大之处。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精读课文,并为学生设问:都江堰美在何处?让学生自主研究研究课文的结构美和内在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这篇文章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探讨,进而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达成审美性散文教学的目的。散文通常具有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和生命需求。如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不断产生自己的见解填补作者没有明写出来的“留白部分”,就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 参 考 文 献 ]

[1]王小英.散文,你的出路在哪里——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反思[J].考试(教研版),2012(10).

[2]杜利平.品味语言·感受情感·体会意境——试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之“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

[3]曹明海.语文陶冶性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4]崔芸.艺术语言“活法”的思考——以高中语文课文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4(11).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