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2017-08-11 15:29李利穰
关键词:素质教育多媒体

李利穰

【摘要】 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笔者在学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平等中的首席的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省级课题的推动下,努力探索以多媒体优化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构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本文是笔者对多媒体优化教育思想、优化备课过程、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总结,这些肤浅的做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多媒体 优化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169-02

0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发展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面向全体、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全体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启发式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以教导学、当堂训练、小结等学习活动,并把学生“看、说、听、想、做”加动静转换七要素充分调动起来。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的协助者,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课外,教师通过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疑答难,让学生课内、课外实现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学校总课题研究的推动下,本人确立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这个子课题,通过把多媒体引入历史教学领域,努力探索实现历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渠道。现将研究所得总结如下:

一、深刻领会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关系,优化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实施素质教育更要学好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先进作用,深刻地理解好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实现观念上的“六个转变”

从强调知识的量向强调知识的质转变;从强调学习的结果向强调学习的过程转变;从强调学习的记忆向强调思维转变;从强调学会向强调会学转变;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向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从强调信息单向传递向强调信息双向交流转变。实现观念上的“六个转变”,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整合中由“人灌”变为“机灌”,另一方面,确保素质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

2.强化“五种”现代教育意识

教学思想上强化“三为主”的意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结构上强化“五环节”意识:情景创设、目标展示、指导学习、巩固强化和反馈评价;教学手段上强化“现代化”的意识: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课堂结构,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恰当拓宽知识面;师生关系上强化“和谐协调”意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注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书、动脑、动手、动口、去探索,去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教学原则上强化“个体差异”的意识:针对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3.多媒体的使用做到科学恰当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既可以优化历史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课堂结构,而且有效地节省时间和增加知识容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网络中的声、光、图、录像和动画的综合运用,增强了学生各种感官的注意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其交互性功能使教学的双向互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证明,多媒体的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科学恰当,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科学恰当”的主要表现“三个用”:用在新旧知识连接处;用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用在学生思维困惑与转折处。

二、积极运用多媒体实行电子备课,优化备课过程

俗话说:“教”字成功,“备”字先行。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根据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所具有的功能与效应,为了使备课有所突破,本人积极探索电子备课,以优化备课过程。主要表现在:

1.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法。课时备课的好与坏,是直接影响到全单元和全学期教学任务完成的好与坏。要很好地完成课时备课,一定要经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我把这个过程分为:吸纳信息(收集有关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制作课件)三个步骤来操作。第一步:吸纳信息时,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翻阅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然后打开教学资源库,下载有关图片、视频或微课件,从各方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做到厚积而薄发。因为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吸纳的信息越多,越有助于对备课内容和方法的理性认识,越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第二步,对备课信息进行剪裁和加工,设计教学方案。这时,笔者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三步,运用软件制作课件。从感性到理性的课时备课过程中,多媒体有效拓宽了传统备课的信息吸納渠道,加快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进程,以现代化手段代替了人手编写教案,从而优化了课时备课的质量。

2.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备课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提高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就必须加强备课的方向性、计划性,注意做到从宏观到微观。即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精”实行系统备课。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由粗到精是指备课的深度,对历史教材进行反复推敲,深入钻研。从备课的程序上,我按“由大到小”的范围和“由粗到细”的深度,从宏观上确保备课方向性、计划性都强,有效指导微观备课的逐一落实。从实现系统备课的途径上,本人发挥了电子备课部的作用,从微观备课入手,通过将课时备课、单元备课的课件上传到资源库,逐步构建以学期为单位的包括节、章、单元的系统备课部。

3.实现从个性到共性的集体备课

传统的备课工作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电子备课还要备课件,工作量相对加大。起初,由于信息素养未能跟上制作水平的需要,因而备课时间过多地花费在课件的制作上,导致对教材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课外师生的沟通减少,从而影响了备课的质量,不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一些老教师更因信息修养的低下而被多媒体拒于教学的门外,无法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性,仅仅使用实物投影,造成资源浪费。为提高电子备课的质量,促进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普及,我们充分发挥了年级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进行新老教师优势互补,老教师积极承担教材分析、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制定,以及课堂练习的选编等任务,而青年教师负责信息搜集、课件的制作,最后把制作好的课件上送服务器,然后交流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减少电子备课的重复劳动,提高备课质量,促进学科教学平衡发展。同时,让不同年级的教师也可以随时上网打开交流学习,实现从个性到共性的集体备课。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历史整体优化,优化教学过程

从系统论上讲,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师无论讲一课书也好,讲一节课也好,都要从整体出发,全面构思。既要研究各要素的优化,使各要素的功能和目标服从教学总的最佳目标;还要研究各要素的协调配合,形成整体优化,最后才能取得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整体优化,让知识实现系统化

优化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某种浓缩、调整、选择的艺术处理过程,以减轻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实现。为此,笔者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先进性优化教学内容。首先,通过多媒体编制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教师的口述讲授教学目标,很难让学生全面具体地把握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优化后的教学目标较之更全面、具体、准确。其次,通过插入微课件、图片、设置动画、创设情景或建立知识结构图等信息技术,突破历史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重点知识,很好地解决那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而难以思考或想象的教学难点。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对“三军突进中原,两冀牵制”这一重点难点,无论教师如何口若悬河,如果没有地图的配合,是难以让学生听明白的。这时,通过插入设置动画的课件后,就可以把“突进中原、两冀牵制”的空间和进军的路线让学生看得一清二楚。第三,在课件设计中,以一条主线将教学活动和内容串连起来,利用多媒体不断拓展“教材、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三条思路,使教学前后衔接,步骤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彼此照应,使一节课形成一个整体。

2.教学活动整体优化,师生互动和谐统一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活动的优化控制与调节,实现教与学、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证明,多媒体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使用恰当便能收到教与学、师与生之间和谐、统一的效果。如历史的讲授课中,笔者的教学活动有导入新课、启发教学、解决难点,小结训练等,这时,笔者善于借“机”发挥。

3.学生发展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协调和谐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就是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因此,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从改进教学策略,以多媒体优化历史教学入手,优化学生整体发展,这是子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题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引下,信息技术成为笔者历史教学辅助工具的同时,也逐步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师生开展学习交流和思想沟通的工具,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⑴培养学史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媒体辅助创设生动、逼真的历史问题情境,丰富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降低了因时空地域差异、概念抽象等因素造成的學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了学史的畏难情绪,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他们的学史态度。⑵优化师生互动,提高学习能力。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师生之间情感得到充分的交流,扩大学生参与面,使双方处于积极互动的状态,师生共同洋溢着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引导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大量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历史课本知识。以往的历史教学重课堂轻课外,课外活动往往局限于预习、复习,做作业。课外的学习活动也应随着多媒体引进教学领域而进行改革。于是,本人充分发挥了学校电子阅览室的作用,让学生带着课题到电子阅览室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研究报告。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借助资源,自主发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教学管理,实施因材施教。笔者建立学生成绩的电子跟踪册,随时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便于及时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同时,把电子备课部和历史练习题选编挂放在服务器上,让学生随时可以上网学习和练习;还让学生把历史疑问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办法传递给笔者,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解答学生的疑难,进一步落实因材施教。

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笔者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逐步树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并科学、合理、高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历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优化了历史教学过程,大大促进历史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了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怎样听课评课》.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多媒体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