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2017-08-12 06:19施永辉�オ�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9期
关键词: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小学数学

施永辉�オ�

[摘要]教师应注重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多种课程形式让学生喜欢数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获得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70023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教学策略在不断改进,其中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也受到了广大教师更多的关注。因此,教师必须深研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应用于实践,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计名题赏析课程

数学史上有很多著名数学家的事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这种专题课程,向学生介绍高斯、华罗庚等数学家做过的名题,引导学生通过听故事的形式,逐渐深入了解数学发展史。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探索。

例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中的“你知道吗”,教师可设计“数字黑洞”的游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任意选择三个不完全相同的数字,再分别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数和一个最大数,然后求出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的差,最后让学生各自尝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任意选择三个不完全相同的数字,计算它们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差,最终会得出495这个数。也就是说,任意选择三个不完全相同的数字按照规则计算,得出的结果都是495。学生的思维仿佛掉进了“黑洞”,由此教师引发学生思考:“根据上述规则选择不完全相同的四个数字按规则计算,是否也存在‘数字黑洞?”经过验证后,学生发现选择不完全相同的四个数字按规则计算,结果是6174。这时,教师予以补充:“数学家们还发现一些其他类型的‘数字黑洞,如‘数字黑洞123、153等。由于制定的规则不同,所以得到的‘数字黑洞也不一样。”……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特征及规律,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到数学的美。

又如,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算盘书》中提出一个问题:已知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一对小兔子,小兔子出生后第三个月可以开始生小兔子。假如一年内兔子没任何死亡,则一对小兔子一年里能够繁殖成多少对兔子?”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思考探究,学生发现一年里兔子的对数变化是(1,1)(2,3)(5,8)(13,21)(34,55)(89,144),观察这组数字可以发现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由此得出一对小兔子一年里能够繁殖成144对兔子。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感受到数学的神奇美。

二、设计规律发现课程

数学中存在很多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和发现的数学学习态度,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规律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如数字、图形等的规律,使学生在对规律的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启发性问题——裂项:“草履虫在繁殖过程中,小核会分裂成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旧的大核会退化消失,最终繁殖成两只草履虫。草履虫的这种分裂繁殖方式启发了数学家的思维,他們通过裂项的方法解决了数学问题。如11×2+12×3+13×4+14×5+15×6,通过对这个式子进行观察,发现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都是两个数相乘,且相乘的数字都差1,整个式子呈现规律性,但如果直接依次计算会破坏其形式,同时计算过程非常繁琐。对于这种特征明显的式子,必然有更加简便的算法。”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尝试将数字“裂开”,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该式子可以变化成1-12+12-13+13-14+14-15+15-16=56。探究这种规律性的题目,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又如,小学四年级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0、1、2、3、4、5任意组成两个三位数,每个数字只能使用一次,要保证组成的两个数的积最大,应该组成哪两个数?要保证组成的两个数的积最小,又该是哪两个数?”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和宽都是整数的长方形,可以做出几种?哪种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律:两个数之和不变时,两个数的差越小积越大,差越大积越小。接着,教师让学生尝试将1、2、3、4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引导学生应用探究的规律解决问题,最后迁移应用到教材中的练习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设计拓展延伸课程

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拓展延伸类的问题,不仅能将教材中的数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丰富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去学习数学。

例如,教学2、3、5倍数的特征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4和25的倍数的特征。首先,教师列举75375、18228、546536、172425、95300、10200这一组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95300、10200是100的倍数,100又是4个25的和,所以100是4和25的倍数;546536=546500+36,末尾36是4的倍数,所以546536是4的倍数;75375=75300+75,172425=172400+25,末尾的两位数75和25都是25的倍数,所以75375、172425都是25的倍数……由此可见,上述一组数中,整百数都是4和25的倍数,不是整百且末尾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的数,则这个数就是4或25的倍数。

四、设计操作益智课程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操作益智类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如摆火柴棒、一笔画、神奇的七巧板等有广阔思维空间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可以开设趣味数学课堂——“数露在外面的面”。首先,教师给学生出示由五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数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引导学生可以按照方位来数或逐个面一一去数,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又如,教学比的知识之后,教师设计绘制五角星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提示,通过量角器、圆规等工具画出五角星;接着通过计算和测量,发现五角星中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比都近似于0.618,符合黄金分割比;然后让学生尝试探究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接之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发现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对黄金分割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让学生搜集关于黄金分割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设计自主探究课程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掌握自主编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灵活分析题目的习惯,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共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丰富学生解题的思维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教学,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思维上的困惑时能够相互启发,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掌握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

总之,教师应注重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获得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唐继延.《小学数学活动课指导》[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3]曹培英.《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教学模式》[J].《小学数学教育》,2000(3).

(责编杜华)

猜你喜欢
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小学数学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