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血腥拼图

2017-08-13 06:30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17年2期
关键词:盟军战场日军

“玉碎”,出典于《北齐书》,原文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国有谚语“玉碎昆冈”,同样将“玉碎”作为不屈不挠的象征。但这个词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被日军曲解借用,用来美化整个日军部队不肯投降,被盟军全歼的作战。

日本官方承认的“玉碎”战一共有15次。除了松山和腾冲之外,都发生在太平洋的岛屿上,岛屿孤立狭窄的地理因素成了日军“玉碎”的催化剂。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盘点这十五次“玉碎”战,会发现很多战斗和中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这15次“玉碎”战的大体情况是:1943年两次,分别发生在阿图岛(1943年5月29日)和吉尔伯特群岛(1943年11月22日)。

阿图岛的战斗开了“玉碎”战的先河,同时,山崎部队最后的决死突击也让太平洋战场诞生了一个专有词汇——“万岁冲锋”。吉尔伯特群岛,是日军在中太平洋的防卫要点。1943年11月,美军在此登陆,开始实施后来被认为举足轻重的“越岛进攻战术”。日军依托工事,在塔拉瓦和马金两座环礁顽抗,最终全部被歼。有意思的是,在马金岛让日军最恐惧的部队是由卡尔逊少校率领的“工和突击队”(文中称“袭击者”营),这支部队是卡尔逊1938年去延安后,根据八路军的作战模式训练出来的。在塔拉瓦岛率领日军发动最后“万岁冲锋”的松尾敬公大佐,则是中国军队的老对手,曾指挥日军攻占我国厦门。

在大陆战场,由于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战场发动大反攻,日军松山(1944年9月7日)和腾冲(9月13日)守军先后“玉碎”,中国军队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完成了打通国际交通线的任务。

在太平洋战场,日军先后打出了8次“玉碎”战,分别在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2月5日)与埃尼威托克环礁(2月23日),比阿克岛(7月3日),塞班岛(7月7日),提尼安岛(8月3日),关岛(8月11日),帕劳的贝里琉岛(11月24日)和安卡尔岛(9月19日)。

这是一系列近乎雷同的惨烈战斗,结果是盟军进一步拉紧了对日本帝国的绞索。成千上万日本兵死于非命,但在战略上完全于事无补。

通常是日军上层在明知战局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仍然依据东条英机的所谓《战阵训》和“武士道”思想,在可能通过投降或撤退的方式挽救军人生命时,仍命令下级官兵顽抗到底,直到全部被歼。日军常常会在作战前和作战中,以命令的形式要求所属部队“玉碎”,甚至日军军法中直接禁止指挥官在战败的情况下率部放下武器,否则按“亵职罪”论处。这等于从法理上剥夺了日军官兵战败时可能的生存机会。

在“玉碎”战展开初期,大批日军依照军令,狂热地打到最后一刻,负伤后宁可自杀也不肯被俘。在松山和另一处大陆上日军的“玉碎”之地腾冲,发动攻击的中国远征军都按照围师必阙的兵法有意无意留出了日军弃阵逃命的通道,但日军几乎都选择了顽抗到死。以阿图岛之战为例,战后统计,日军只有20余人被俘,其余全部变成了异域孤魂。以至于太平洋战场上盟军得出过“日軍热衷于自杀,不会投降”的结论。

当日军发现自己无法生还的时候,对生命的肆虐便成为他们生存的主题。以至于和他们交锋的中国老兵几十年后提起这场战争,依然不无惊惧。他们形容那些日军如同死过一次,带着地狱般的怨毒,完全漠视生命。和他们作战完全不像在和人类交锋,也唯有消灭这些可怖的幽灵,才能让人安眠。

在“玉碎”战中那些最凶恶顽固的日军部队,几乎都是从中国战场上下来的,罪恶累累。到1944年底,盟军的进攻箭头已经直指菲律宾和日本本土,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在1945年,日军仅有三次“玉碎”,除去新不列颠岛(3月3日)无关紧要的那次,另外两次,琉璜岛和冲绳都是非常关键性作用的战役。

6月23日结束的冲绳战役,是日军历史上最大的“玉碎”战,这一仗,日军110000余人的部队中,有90000余人阵亡或自杀,其高级指挥官全部毙命,其中便包括守军参谋长,同时也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刽子手——日本陆军中将长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并不是每个日军都甘愿跟随长官去死了,连日军高级参谋八原博通大佐都主动举起了双手。

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日军3000余人毙命。战斗进行中,日军驻缅甸方面军司令部给密支那守备司令水上源藏少将发来了“水上少将必须坚守到死”的命令,暗示守军“玉碎”。但水上和八原一样,都认识到了所谓“玉碎”战除了造成更多生命的丧失外毫无意义。他故意理解那条命令仅仅针对他个人,因此下令残存日军约400名渡江撤退,自己则在江边自尽身亡。1945年5月3日,日军239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竹永正治中佐率部集体向盟军投降。

日本战后幸存战绩最高的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在出击中依靠经验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以他们驾驶的轻型零式飞机,即便撞中敌舰也不过是“烧一阵就完了”,根本无从改变战局。想到随自己出击的不过是一群孩子,坂井最终选择了当时被认为十分屈辱的率队返航。落地之后,站成两行的地面人员个个板着面孔,没有一个人和曾经的空战英雄说话,但坂井始终认为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当日军内部都不再把“玉碎”视为一种光荣时,其末日便加速到来了。而“玉碎”战也被埋进了历史的車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证明。

在盟军阵营中,中国军队的装备和兵员素质都处下游,即使是国内的王牌军,穿的仍旧是自己打的草鞋。相较于美国战士,中国战士的胜利得来更为不易。当时参战的官兵们,虽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抱有信心,但是看到日军如此疯狂地顽抗,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到胜利那一天的到来。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这一代人,杀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许中国才能熬到胜利那一天!

这是一幅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

猜你喜欢
盟军战场日军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走亲连心享童年
德国外交官改变二战格局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记忆的奥秘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日军步兵第四联队与中国远征军交战始末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