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2017-08-14 21:33陈露编辑南溪
科学生活 2017年7期
关键词:陈露关心事情

文/陈露 编辑/南溪

家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文/陈露 编辑/南溪

陈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际萨提亚模式和结构派家庭治疗师;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专家级心理咨询师;上海电视台、东方都市广播等栏目特邀心理专家;报刊、杂志撰稿人。

擅长领域: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自我成长、职场人际等咨询领域。

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听话,但要让孩子听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如何和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听呢?

人与人的沟通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一般来说,我们5岁左右,就在和父母的交往当中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沟通模式。家庭治疗大师经过研究,创造了五种不同的沟通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即下文提到的“一致性的沟通”),这里先对前四种不良模式进行解释。

◇ 指责型

指责型的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比如说,有些妈妈经常会和孩子说:“你玩不够啊!作业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自觉写作业!”“你怎么搞的,教了多少遍都不会!”“你啊,就是太懒了!”

用指责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也越来越抗拒和你说话。而且,家长的语言有催眠作用,你越说孩子笨、懒、拖沓,孩子会表现得越来越笨、越来越拖沓、越来越不自觉。

◇ 讨好型

讨好型的人的口头语是“都是我不好”“这都是我的错”之类的话。

“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买。”讨好型的家长关心孩子胜过自己。讨好型的家长会培养孩子的任性,孩子学习不到对人应该持有的那一份尊重。在家里可以是小霸王,在学校里可能不受同学喜欢,甚至被孤立或者排挤,这样他就有可能缩在家里,不愿意去上学。

◇ 超理智型

超理智型的人更注重理性,逻辑,就事论事。孩子和同学发生争执,被同学伤到了,痛得哇哇大哭,超理智的家长会说:“这是谁的错?”他更关心谁对谁错。孩子说:“我身体很痛。”家长会说:“人不要太脆弱!这点痛算什么?哭有什么用,解决问题就好了。”超理智的家长更关注问题的解决,不关心情感层面,虽然他们的话是对的,但是孩子从内心里会觉得父母离自己好远。

◇ 打岔型

打岔型的人只关心“我”的,“你说的和我没关系”。

孩子说:“妈妈,今天校运动会上,我们班得了年级第一名,真开心!”母亲说:“哎哟,你看你这身汗,脸上脏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别着凉!”

显然这个妈妈没有回应孩子,她的反馈内容和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当孩子和家长沟通,经常得不到家长正向回馈的时候,孩子会渐渐没有兴趣和家长说话。

所以,我们批评指责孩子、和孩子讲大道理,或者只注意我们关心的事情,对孩子说的事情不感兴趣,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和我们的沟通之门。

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呢?

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项针对13~16岁学生的调查显示,70%的学生自称有很多焦虑,半数说他们的生活缺少乐趣,并使他们紧张。同时,面对大量的家庭作业感到焦虑。

我最希望我的爸爸妈妈现在能做到的是:

1.不要把我和别人做比较(64%)

2.更关心我的想法(47%)

3.给我更多的鼓励(46.9%)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亲子关系好,家长说的,孩子才能听进去;关系不好,家长说的再有道理,孩子只觉得你又在教训我,又在批评我。当时,孩子的表情显得很无所谓,或者一副不耐烦的模样。这种非语言的信息会刺激到家长,家长会很生气地说:“你听没听到?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还这样,你什么态度?”实际上,孩子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防御上了,确实听不到,也不想听,甚至还会觉得家长好烦、好啰嗦。然后,进一步造成彼此的冲突升级。

二、家长说话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

我们说话只说事情,不要很多的评价,说一些伤孩子自尊的话。

如果非要批评,不批评人格特质(笨、粗心、懒),只批评“不当行为”。例如,“你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复习,考试前还玩了两个小时的网络游戏,这个是不对的”。

一般家长说孩子的缺点,初衷都没有错,但若是说了伤及人格的语言,只能让情况更糟糕。所以,和孩子沟通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不去丢他的面子。中国人很好面子,但可能会忽视孩子的面子。别人看到我们家孩子说,这个孩子好害羞哦,因为他没叫人。然后,我们经常说,是啊,他就是不肯叫人,我已经教他很多次。孩子会觉得没面子。如果我们说,他不是害羞,他只是没准备好,等他准备好,就会叫了。那么孩子的自尊就被看到了。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肯定,来建立自我的肯定。

2.不要去羞辱他。有些家长说话不注意,比如“怎么考97分,还差3分哪里去啦?”——这会增加他的羞耻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会追求完美,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一说,即使他做得再好,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反而经常有挫败感。又如,“你还哭,再哭,外面拐卖儿童的听到了,要把你拐了去”——增加孩子的恐惧感。

所以,家长说话不要一直增加孩子的焦虑感。否则,他感觉很没安全感,就会封闭和你沟通的渠道,也越来越没自信。

三、学会一致性的沟通

一致性的沟通(表里一致型)是指家长能够尊重自己的感受,同时尊重孩子听到你话以后的感受。也就是说,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和他说话,不批评,不指责,只说事实,说感受,说希望。

比如,“我觉得很心疼,看到你写作业写得很晚,我希望你可以抓紧时间,早点写完,早点睡觉,可以吗?”

四、做个智慧、不焦虑的家长

我们强调,要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家长的情绪很要紧,如果家长遇到什么事情都焦虑,总是在担心,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回到家里,关注他的情绪要比关注他的分数更重要。孩子如有不好的情绪,家长要及时安抚,孩子的创伤就不会留下来,明天依然高兴地上学去。

父母要告诉孩子——我最重视你的情绪,不需要你读书不开心。孩子知道了,无论我的成绩好或者不好,父母更爱我这个人,而不是我的分数。这样,更能化解孩子学习的压力,孩子也更愿意和你沟通。

智慧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这样六句话。

1.“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我永远爱你!”(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2.“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培养孩子的价值感)

3.“也许你是对的,我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我负责)

4.“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我会和你一起面对,尽我的力量陪伴你。”(培养孩子一份自信与支持)

5.“你无论做得怎么样,表现如何,你都是我亲爱的孩子,我依然爱你。”(给孩子一份接纳与鼓励)

6.“我喜欢你这种行为,不喜欢你那种行为。这不表示我一定是对的,你一定是错的,一切都必须自己去体验,并且承担后果。”(强调孩子的独立与自我负责)

现在,社会的大环境对家庭、对孩子的压力很大,但家长和家庭成为孩子的最后的保护屏障还是可能的。我们家长在中小学前就要尽量培养孩子有颗强大的心,让孩子内在是丰满的、快乐的、自信的,那么,他们才能有能力应对未来的风风雨雨,学会照顾好自己,并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也许是家长能做的事情。

猜你喜欢
陈露关心事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开心与关心
Opinions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兔子的笑容会发光
把事情写具体
兔子的笑容会发光
一级浪漫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