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川水保卫战

2017-08-14 04:09陈荣熊湘怡李瑶吴琼文倩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四川省四川

陈荣+熊湘怡+李瑶+吴琼+文倩

四川省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我年轻时那条河水清得很,几十种鱼,估计再过些年,又能看到喽。”74岁的沐川县底堡乡村民李继清望着山下的龙溪河,如是感慨。

沐川是四川乐山市下辖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森林覆盖率高达77.34%,以竹居多,竹资源的采伐加工,尤其是采竹造纸,成为当地百姓上百年来的主要生活来源。

不过,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散布于沐川的上千家作坊式小造纸厂,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嚴重破坏。小造纸厂聚集区域的河流,河水浑浊恶臭,废水排入周边区县后,形成跨界污染。

从去年年底至今年6月20日,在前期摸底调查基础上,沐川县全面启动了关闭小造纸厂工作,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累计关闭小造纸厂1247户,彻底结束了沐川县的百年小纸厂历史。

沐川关闭小造纸厂是四川省挂牌督办的10个突出问题之一。这是四川大力推进环保工作的一个缩影。

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出“绿色发展决定”,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以后,四川省委常委会先后15次集中学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召开了21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13个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改革方案。四川持续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和具体化,2013年提出‘美丽四川建设目标,2014年,省委决定取消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57个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2015年,四川把绿色发展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2016年,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并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年全面出击,让四川生态建设更上台阶。”于会文说。

这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战役。为打赢这场战役,四川省自2016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内环保督察,完成对21个市(州)环保督察全覆盖,梳理了8924个各类环境问题,全部对外公示公开,自揭伤疤,自我开刀,不留退路。

自曝8924个问题

走进四川省环保厅,一种紧迫感迎面而来。在主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5幅醒目的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作战图,四川省21个市(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役的作战目标、路线、战役保障等,都作了详尽标注。在作战图下方,则是定期更新的进度报告。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赵乐晨说,这样的作战图和进度报告,同样挂在各个市(州)、县、乡、镇甚至一些村的环保工作部门。而且,根据各自战役的特点,各地的作战图又分别作了任务和方案的细化与分解。

与以往一些地方环保工作由环保部门负责为主不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三大战役”和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从省、市(州)、县一直到各乡镇,各层级的党政一把手、二把手,就是各层级三大战役的组长、副组长。

这些职务都不是闲职,污染防治的工作和责任实实在在落到部门和人头上。

以自曝8924个问题的环保督察工作为例,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12位副省级领导分别担任督察组组长,发改、公安、国土等22个成员单位全部参与。甚至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也带队出征,到一线督察。

督察工作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走走看看,而是真刀真枪地下沉督察、重点督察,夜查、突查、暗查、“杀回马枪”,不打招呼、出其不意。每周调度环保督察情况,发现问题或整改不力的,约谈一把手,挂牌督办,严肃追责问责。

四川省环保厅督查办主任甘晓英介绍,省环保督察以来,督察组对799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个别谈话,约谈52人,向市(州)移交了42个需要追责问责的环境问题线索,向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移交了5个线索。各地已经对232人进行了追责问责。

虽然自我开刀、“自曝家丑”被一些人指为“丢人”,但效果显而易见。根据四川环保厅提供的数据,截至7月14日,全省梳理的8924个环境问题,已经整改完成80.5%。成都、南充、遂宁、广元等13市整改完成率高于80%,其余市(州)的整改完成率也在快速提升。

壮士断腕背后的压力

向环保问题宣战,忍痛断掉一些当地人的“财路”甚至是生活来源,无论是对地方政府以及百姓而言,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距离成都180公里的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一方面是全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青山绵延,空气清新,另一方面,保护区内有30座小水电站和14家矿山企业,对保护区生态造成较大破坏。

为全方位整治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在前期调查摸底基础上,今年以来,眉山市洪雅县全面启动了对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的全面排查和综合整治,截至目前,14宗矿权全部关停,30家水电站关停29家(其中1家因涉及9户、22名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暂未被关停)。

洪雅县副县长杨曲冰说,前期县里组织调查组,上门调查保护区水电站资产、股东、经营、手续等情况时,工作非常不好做,30个小水电站,涉及400多人的生计问题,背后的业主和股东更是不计其数,关停势必影响这些人的生活来源和利益。

和沐川县同属乐山市下辖的夹江县号称“中国西部瓷都”,自1987年发展起来的夹江陶瓷产业,已经成为四川一大生产基地,全县规模以上陶瓷企业98家,从业人员及辅助产业人员近12万人,2016年集群销售收入260亿元,为夹江县民生温饱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

不过,传统使用煤炭作为能源的陶瓷制造业属于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也是夹江县主要污染源之一,近两年群众投诉增多。

为化解陶瓷业污染“围城”,2016年四季度,夹江县全面启动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关停271座煤气发生炉、70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66家企业完成“煤改气”,削减总污染物排放25%以上。

夹江县副县长廖建章告诉记者,这些成果表面上看是几个数字,但背后,政府、企业以及百姓在短期内,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夹江县全县实现税收7000万元,同比下降超过三成。盛世东方陶瓷总经理胡灵告诉记者,企业为了配合完成“煤改气”技术改造,每条生产线的成本增加了近2000万元,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不要污染青山绿水的GDP

为保护四川百姓祖祖辈辈生存的环境,短期的代价和牺牲不得不付出。

杨曲冰介绍,洪雅县整治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的态度非常坚决,毫不手软。从启动整治清理工作开始,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9家水电站的关停工作。保护区内矿区关闭后需要恢复的294亩植被面积,截至目前,已恢复251亩,剩余43亩7月底前也将全部恢复植被。

廖建章告诉记者,夹江县推进“煤改气”的态度和力度同样强硬,在今年的整改工作中明确提出,“不要蒙尘的GDP,不要污染夹江青山绿水的GDP,不要违背35万夹江人民意志、损害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GDP。”

沐川县底堡乡副乡长邹朋说,一些群众对此同样有一定认识。造纸户李林最开始有些抵触情绪,乡里干部来做工作,闭门不见。反倒是其父李继清通情达理,主动给儿子做工作,告诉他,“这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不是只关你一家两家,是要全部都关闭。国家要保护环境,要看到这个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央的要求亦是人民的嘱托,此前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四川向自己开刀、自曝家丑的决心和勇气,也由此而来。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起,四川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能,共淘汰化解钢铁过剩产能872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任务;关停小煤矿753处、削减产能7129万吨,同时关停小火电机组138万千瓦,超额完成中央下达任务。关停小水电,坚决禁止新上5万千瓦以下小水电项目,坚决禁止新增任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项目,坚决禁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和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

苦日子与好日子

自查自纠8924个环保问题后,变化相当明显。

奋战在一线的环保部门人士对此感受颇深。赵乐晨说,以前环保部门一直是政府机关中的“弱势部门”,现在,环保成了省里面的第一要务,许多其他部门的同事跟他开玩笑说,“老赵,你们环保部门现在风光啦,下个通知,所有部门都得迅速执行,再也没人敢推诿啦。”

赵乐晨笑道,风光不风光不好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环保工作的确比以前容易推进了,市长、县长都成了“环保市长”、“环保县长”,现在真的是落实环保工作和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时期。

在他看来,另一个真切的感受是,工作好开展,硬骨头一个个露出真面目,任务越发艰巨,环保人的“苦日子”也来了。环保战线基本上是全线超负荷工作,不管领导不领导,均下到一线開展工作。

今年6月9日,资阳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刘应举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逝世。

所有这些努力和牺牲,都不是白白付出的。

从污染防治成效来看,数据体现得最为明显,四川省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均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四川省环保厅提供的数据,2016年,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有5个地级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全省PM10年均浓度比基准年2013年下降12%,未达标城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4.0%,两项指标连续4年呈下降趋势;全省地表水8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72.4%,劣Ⅴ类断面水质由2015年的13%下降至5.7%。

民众的切身感受更能直接说明问题。去年还是全国雾霾“率先发生地”的成都,今年已经成了市民在朋友圈晒蓝天的首选之地;在洪雅县,“最美桌山”正重现秀丽,被水电站截断的水流逐渐恢复;夹江的灰霾天气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所替代……

李继清所期望看到的河清水绿鱼肥,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绿色发展新引擎

除了百姓最为直观的“天蓝、山青、水绿”获得感,对于四川省而言,通过环保工作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也已经出现向好的苗头和趋势。

杨曲冰说,瓦屋山的小水电站关闭后,洪雅县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援助生活困难职工,积极引导职工再就业。

与此同时,自2012年起,瓦屋山就已封山“闭关修炼”,着重在交通、接待功能特色景点进行打造,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对外展示性开放,为洪雅的康养旅游产业再添“绿色发展引擎”。

在洪雅林场内的玉屏山景区、林场附近的柳江古镇等一大批景区已经打造完毕,附近原本贫困的七里村吃上了旅游饭。“成都的、重庆的(游客)都有,大家都喜欢开车过来耍。”当地村民刘义菊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有了私家车。

夹江胡灵的陶瓷厂“煤改气”之后,虽然单条生产线成本投入增加上千万元,但他告诉记者,这也倒逼自己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生产线技术改造等方面痛下决心,转型升级。

“传统的陶瓷制造门槛低,技术粗放,整体毛利只有3~4个点,早该升级改造了。现在‘煤改气,虽然短期增加了成本,但我通过引进新窑机设备,改进能源使用效率,一算下来,收益反而能抹平这部分技改投入。”胡灵说。

夹江县的整体数据也反映了这一量和质的变化。今年一季度,夹江县缩减了陶瓷生产线8条,同比下降12.3%,但陶瓷企业的产值反而同比增长22.93%,达到88.32亿元;工业总产值也同比增长23.41%,达到56.73亿元。

在成都双流区,因飞机噪音干扰而集体搬迁到幸福新村的村民,在双流区政府的规划引导下,正在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在幸福美丽新村建造乡村度假酒店,由村民们出土地,招商引资,进行乡村酒店修建,实现村民共同经营,既能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从整个四川省的综合数据来看,四川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6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15万亿元,休闲农业综合性收入达1150亿元、居全国首位;大力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6900亿元、占工业比重17%,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3.268万亿元,增长7.7%,环保成为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有力抓手。

虽然还只是阶段性的转型升级成果,一些转型还面临新的困难,但在赵乐晨看来,这些成果至少说明,通过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绿色生态的发展路径,是一条可行的路,也是一条必须走的路。

猜你喜欢
四川省四川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First Morning
我在四川科技馆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四)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