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2017-08-14 13:18李青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7期
关键词:中心社区建设

李青

社区文化中心是是基层宣传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地制宜推进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是当前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从社区文化建设特点,建立社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由政府主导的,作为当地主要文化资源供给主体的,以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为目的,提供全方位文化产品和服务,基层性综合性文化阵地或组织。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的重要抓手,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是一项伟大的文化惠民工程。

海州区社区文化中心现状

以加快建设连云港市城区“十五分钟文化圈”为目标,按照连云港市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标准,通过政府有效的投入、精心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和功能得到了质的提升。连云港市海州区100个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已实现全覆盖,总面积计3.1万平方米,其中有10余家社区文化中心室内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建成社区图书阅览室74个、流动图书馆20余个,其中万册图书馆6个、社区文化小广场50余个、健身路径147套,为丰富和活跃城区83万社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要做法

实施阵地建设基础工程,增强实效性。当地区委、区政府把解决社区文化中心以及社区办公用房当成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迫切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在实践中总结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办法,即“因地制宜抓新建、统筹兼顾抓改建、依据规划抓配套、部门支持抓援建、资金倾斜抓投入、整体推进抓场所”的“六抓工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地政府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新增社区文化中心用房1.8万平方米,并建成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30个社区文化小广场。

实施共驻共建共享工程,增强合作性。在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全区上下创新思路,通过辖区共建的形式,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小區物业公司建立共驻、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变单位资源为社区资源,变单位文化人才为社区文化人才。同时,发动辖区群众,自愿捐书捐物和购置演出服装等文化用品,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形成多赢的局面。全区社区文化中心室内平均面积由5年前的几十平方米增加到200余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平均面积则达到800平方米,取得质的突破。

实施社区文化品牌工程,增强特色性。在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积极培育“文化品牌社区”,按照“点上突破、面上推进”和“成熟一个、扶植一个”的思路,引导各社区多年来倾心培育的民俗文化、邻里文化、关爱文化、廉政文化、“双拥”文化、家庭文化、科普文化、休闲文化等社区文化不断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方向发展,打造一社一品、一社多品,全区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路南街道立足2000平方米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矛盾谈心区、图板宣传区、文化活动区、健身休闲区,打造法制文化特色社区;苍梧社区凭借人才多的优势,编印《苍梧人家》小报,开办社区宣传画廊、苍梧论坛、读书会,成立苍梧社区艺术团、气功站、乒乓球队、门球队、柔力球队等;艺北社区以“幸福美满家庭”为主题举办“全家福”摄影展,展现了社区居民“和谐、人文、绿色、美满”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蔷薇社区大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科学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三百平米的乒乓球俱乐部人头攒动,凸现健身型社区特色;玉带社区建立腰鼓、太极扇、秧歌等多支社区文艺队伍,利用万册图书室、千平米活动广场、百平米乒乓球室、戏剧排练室、棋牌室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彰显休闲娱乐社区特色,玉带社区文艺骨干作词、作曲的《玉带社区之歌》构架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桥梁;星化社区整合文化资源,利用阅报栏、“楼道文化”画廊、社区书屋、棋牌室、温馨聊天室、多功能活动室,架起学习交流新桥梁,打造学习型社区,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社区;龙尾社区成立爱心助学协会、周末爱心学校、爱心家园,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公园社区推出“科普文化大篷车”,对社区居民流动宣传,较好地提升了群众的科学素养等,积极培育社区文化品牌。

当前主要存在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摸底情况,全区100个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室内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建成社区图书阅览室74个、市图书馆分馆4个、社区文化小广场50余个,但是仍与省级建设标准有很大差距。一是从硬件设施上,大部分社区室内和室外面积达标,但存在为二室合用或三室合用的多功能室,非独立空间。部分社区由于办公用房面积有限,功能设置和基本服务不够到位,多功能室、中老年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妇女儿童文体活动室、健身路径等配备不完善。如江化社区、文化社区、东山社区、万润社区、新桥社区等社区普遍存在面积小,房间少,设备少,文化氛围差,不能正常对外开放的,离创建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从软件配备上,部分社区标识牌,文化宣传橱窗(长廊)、免费开放时间表等配备不健全,缺乏专业千部及文化辅导员,文化干事均身兼多职,没有固定的专职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如幸南、幸中、双龙、鼓楼、市东、站北、龙苑、盐河、蔷薇等社区软性指标较为欠缺,宣传文化氛围渲染不够。三是从活动开展上,社区组建文体社团,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文化志愿者举办社区文体活动,但普遍停留在“丰富业余活动”、“锻炼身体”上,居民对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社区文化中心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和活动开展不到位。

思考与建议

建议进一步整合社区宣传文化、图书阅读、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建设社区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按照面积、功能、服务三个标准要求,在现有资源功能完善和内容丰富上下功夫,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建。

强化社区文化服务功能。要不断推出便民化服务,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发展,以清单式的方式,让社区群众自主参与、选择和决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项目设置、活动安排、内容取舍等,实行双向互动,尽可能做到“群众点菜、市场做菜、政府买菜”。要拓展服务对象,通过对服务对象的细分和活动时段的调整,增强社区文化服务的针对性。

丰富社区文化服务内容。一方面,立足现有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小广场,组织好社区文化活动,在社区举办庆春节、中秋、“七一”、“十一”广场演出、“八一”军民联欢会、农民工夏季纳凉晚会等广场演出,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另外一方面,积极引导各社区文化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创新与突破,每年举办“社区邻里节”、社区体育节、社区才艺展演、社区摄影展、市民课堂、居民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极大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拓展社区文化服务对象。要积极引导各社区文化中心,通过对服务对象的细分和活动时段的调整,在继续吸引社区广大中老年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如“绿色阅读”读书会、假日课堂、青少年歌手大赛等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项目,不断满足青少年求知求乐、成人成才的文化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部分社区外来农民工、外来人口较多的特点,开设农民工文艺演出、送电影进工地等文化活动,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不仅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而且成为社区文化成果的受益者。

加大各类文化资源的配送力度。发挥社区中心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市区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工青妇等领域的大文化资源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配送的力度,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要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孵化功能和辐射效应,整合辖区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提升文化隊伍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途径,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广泛持久的人才支撑机制。要加强社区文化骨干培养,要扶持壮大社区文化团队,要建设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要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文化人才网络,建议出台海州区鼓励扶持社会文体团队发展的暂行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建议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中心的品位和档次。同时,为所有社区文化中心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指导员,引导群众开展自编、自导、自演的文体活动,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让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人。

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保障基本经费来源。此外,建议省市文化部门出台有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扶持政策,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贴。

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凝聚作用,建好、管好、用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必须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管理有序、运作专业、保障有力”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机制,建议出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办法以及激励机制,鼓励先进、树立典型、鞭策落后、催生服务,突出发展社区文化,更好地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中心社区建设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