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妇女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17-08-14 06:28张科浦龙卓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7期
关键词:延安抗战妇女

张科浦+龙卓华

抗战时期,在毛泽东同志的提议下,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一所“中国女子大学”(以下简称“女大”),这是党内第一所女子高等学府。从1939年7月正式开学,至1941年8月并入延安大学,她在历史上独立存在的时间较短,却成为抗战时期延安女子高等教育的典范。在两年多的办学时间里,女大共培养了一千多名优秀的妇女干部,在抗战建国、妇女解放以及女子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详细介绍了妇女干部在女大求学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为教育历史研究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同时也为当代的干部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大学,于1939年初筹建,5月开始招生,7月正式开学,1941年8月并入延安大学。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女大先后办了十三个班,培养了一千多名优秀的妇女干部。虽然当时的办学条件很艰苦,生活物资匮乏,但学员们都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毕业后被分配到各条战线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多年之后,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成长为本行业的领导和骨干,在抗战建国、妇女解放以及妇女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如今,距离女大建校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前進的同时,回顾历史,再现当年女大学员们坚苦卓绝而又充满激情的战斗经历和学习生活,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中国女子大学的艰难成立

女大成立之初,完全是为了抗战需要。毛主席在女大开学典礼上讲话时说:“全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这也成为了女大日后的办学指导思想,即为了抗日战争和妇女解放运动培养妇女干部。但是延安的经济十分困难,为资助女大办学,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党中央的领导同志捐献了钱、书和一些物资。在中央领导和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党的第一所新型女子大学在延安诞生了。1939年7月20日,女大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中国女大从1939年3月着手筹建,5月开始招生,到7月举行开学典礼之前,共有五百多名学员报到,人数最多时曾达到一千余人。除陕甘宁边区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将招生简章分发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学员中的一部分人由中共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转入;一部分人由陕甘宁边区和各地方组织选派的,包括一些长征干部。还有许多知识女青年通过八路军办事处、中共地下党的介绍,穿越敌占区艰难跋涉而来。

据统计,学员成分中,学生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工人占百分之十,农民占百分之六,其他占百分之四,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14岁。她们来自全国22个省份,还有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加坡、马来亚回国参加抗战的爱国华侨。难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著作《西行漫记》中感叹道:“在这么僻远的角落里,有这么一个全国性的大学已够诧异;而其中的女性还在兵荒马乱中来自中国所有的各省,那就显得格外惊人了。”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

延安的中国女子大学是为满足抗战需要而专门设立的学校,她以“培养抗战建国的妇女干部”为宗旨,以“紧张的学习、艰苦的工作、高尚的道德、互助的作风”为校训,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办学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实行军事化管理

为了适应艰苦的战争条件,学员入校后的作息时间,以延河对面八路军留守兵团的军号声为准。每天从早4点半起床到晚8点熄灯,其间出操、吃饭、学习、休息等一切活动均实行军事化管理。建校初期,女大的同学和男同志一样,都要上山开荒种地,到十几里外去收割庄稼,背运粮食。后来,在党中央关怀下,将女大学生的劳动项目改为适合女性操作的手工劳动,开办了被服厂和制鞋厂,并为前方战士编织毛衣。1940年3月,女大开办了手工业工厂,每月可制鞋300双,日制衣180套,此外,还参加帮厨、整修校园、修复山路、挖防空洞、挖厕所等校内劳动。仅在1940年3月受到边区政府通报表彰的劳动模范中,女大就有3人荣获模范妇孺工作者称号,有99人当选为模范妇女。在参加劳动过程中,特别班和陕千班的学员表现最为突出,并体现出互助友爱的精神,她们中当选劳动模范的人数也最多。

2.突出形势政策教育

女大特别重视学员的政治素养,把形势政策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出席边区的大型会议和政治活动,学员们曾参加过为百团大战祝捷、悼念白求恩、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等大型活动;每当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或著作时,立即组织学员们学习讨论;每两周开展一次党日活动,曾请刘少奇四次到校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为了让大家关注国际形势,学校还开展了时事教育活动。从1939年9月至1940年1月,全校共组织政治问题的报告28次,讨论11次,国内外形势研讨16次。所有这些活动、报告和讨论都被学员称为“活的知识泉源”。此外,学校还经常为学生组织时事报告,每周邀请名人举办讲座,讨论各种专题。据统计,在办校的两年多时间里,女大共组织学员听报告达五十多次。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洛甫、博古、邓发、叶剑英、邓小平、蔡畅、吴玉章、徐特立、张鼎丞、王鹤寿、韩光、赵毅敏、帅孟奇、罗琼等中共高层人士都为女大做过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形势、党的战略策略、对敌斗争、党员修养、革命气节、革命人生观、革命传统、革命恋爱观以及妇女运动等方面。

3.强调社会实践

根据党的号召和中央妇委的要求,学校适时组织同学参加社会活动和实际工作,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方针。其间比较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有:

(1)成立妇女宪政促进会。1940年初成立“延安各界妇女宪政促进会”,发出《告全国姊妹书》,将延安妇女要求参政议政、男女平等等意见公之于众。并组织了多次专题座谈会。1940年5月19日在女大举行了宪政辩论会,就“实施宪政,还是继续训政”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女大及延安各机关千余人旁听了此次辩论。(2)参加民主政权选举工作。为配合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建设,1940年底,女大抽调出高一班的四、五十名同学参加民主政权的选举工作。参加工作团的女大学员在各地党组织领导下,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动员,耐心讲解选举工作条例。她们的工作,不仅唤起了广大农村妇女的政治觉悟和参政热情,也取得了较大的实际效果。(3)组织妇女工作团。1940年春,女大23名学员分赴陕甘宁边区开辟基层妇女工作,她们深入农村帮助妇女解决生活疾苦、发动组织妇女起来为抗战出力。(4)参加政权建设工作。1941年初,女大高级班的章岩、路岩、李蕴辉三位同学被抽调到安塞县政府协助开展工作。由于妇女当县长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所以她们刚开始工作时遇到的阻力较大。但三名女大学员知难而上,深入基层,从经济工作着手,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女人不能千大事”的传统旧观念,受到县里干部群众的好评,被誉为“三个女秀才”。

猜你喜欢
延安抗战妇女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走进延安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