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朗读者》之浅见

2017-08-15 00:55傅晴天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朗读者董卿口红

傅晴天

看过了太多的电视节目,便对节目开始有些挑剔了。我本反感一切综艺类节目。无论是一群人瞎侃然后稀里糊涂地笑起来的,或是明星们玩游戏跑来跑去的,或是一些歌唱类的节目。比如歌唱类的节目,很多黑幕就不说了,重要的是音乐一旦掺杂了很多表演的成分,人们就会忽略其内在的品质。真正重要的东西应当是一个人在夜里静静地用耳朵用心感悟的,而不是用眼睛……总之,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大多数电视节目都充斥着两个字“肤浅”。节目也来越庸俗化、市场化,追星效应也越来越显著。

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固然好的,有时会给你一个努力的方向或动力。但若是一味地追星,让明星占满你的生活,每天谈论的话题都是“那个明星又怎么了”。这样是不是很浅薄。其次,喜欢明星,不应该只关注颜值。有一些颜值高的明星实在不值得学习和推崇。有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以及追求。

《朗读者》播出以后,董卿彻底火了,但这次,与口红无关。这次涌现的小迷妹无数。想想《朗读者》还未播出之前的上次春晚,热搜第一名竟然不是哪个节目,而是董卿的口红,由此可知:上次春晚毫无看点;人们真的很无聊。在节目整体没文化下,所以大家只好关注明星的外表,她用的化妆品。所以说,《朗读者》开播之前,《人民日报》连发两篇评论赞扬《朗读者》呼应社会的内在渴求,缓解“文化焦虑”,满足公众回归宁静的欲望。这种见解无疑是精辟的概括。《朗读者》节目播出以后,确实唤起了大家对文学的感知,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回忆。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高度,有内涵,有责任心,端庄,善良,有时又很可爱的董卿,也看到了她为这档节目的努力,她对工作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的态度。从她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太多。试问,这种节目人们还会去关心董卿的口红吗?

与《变形计》那种有剧本的纪录片,以及各种“全靠演技”的综艺类泛娱乐真人秀节目相比,看《朗读者》观众犹如从庸俗节目的狂轰滥炸下被拯救出来一般。看评论,“感动”“震撼”“钦佩”“泪流满面”等词语充斥整个网络空间。毫无疑问,我也是喜欢董卿的。这档节目的故事是真实的,带给我的冲击是真实的,我为《朗读者》流下的无数眼泪也是真实的。这样足够。

董卿为了这档节目,准备了大半年,投入无数的资金、精力,她不知道这档节目能否成功,因为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但她义无反顾,没有迎合市场而只求做一档问心无愧的节目,作为公众人物对如今躁动的社会的一种报答,她决心为这片日渐荒芜的土地注入一溪别样的清流。她成功了。

我愿做她的小迷妹。

猜你喜欢
朗读者董卿口红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笑话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董卿的宝贝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口红之上,危险四伏?
央视花旦董卿:枯萎的爱情树怒放友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