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湖南益阳茶文化外宣翻译

2017-08-15 00:5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益阳茶马茶文化

刘 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在中外交流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湖南益阳是我国产茶大区,安化黑茶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上乘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保健功效名扬天下,安化被誉为“中国黑茶之乡”。2010年,湖南黑茶入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在此背景下,益阳茶文化外宣材料的翻译便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本地茶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向世界展示益阳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益阳茶文化外宣翻译现状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外籍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益阳茶文化外宣资料主要包括关于益阳茶文化的图书、报刊

报道、宣传网站、宣传册、宣传片、广告、茶博物馆解说词、茶企业介绍、茶产品说明书、茶文化推介活动发言稿及其他会议宣传材料等。外宣材料的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国外受众对益阳茶文化的了解和接受。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我们了解到,虽然益阳茶文化正以各种渠道迅速对外传播,其英译工作却远远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比如益阳对外宣传网站和益阳黑茶网站尚没有相关英文介绍,在益阳众多茶企业中,仅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和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建有中英文网站,各类茶文化宣传片以中文字幕为主,采用中英双语字幕的较少。当前各类茶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质量也有待改进,存在着茶类术语翻译不统一、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文化信息传递失误、不顾受众思维习惯的硬译等问题。鉴于此,我们需要恰当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益阳茶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

二、文本类型理论

文本类型理论由德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赖斯( Katharina Reiss)在其《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提出。该理论的基础来自于语言学家卡尔·布勒对语言功能的三分法,即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和感染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据此,赖斯将文本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即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s)、表情型文本(expressive texts)和感召型文本(operative texts),并对三类文本类型的语言功能、语言特征、文本焦点等方面做了具体描述。信息型文本用于传递信息、表达事物与事实,常用逻辑性较强的语言,文本焦点在其主题和内容; 表情型文本旨在表达文本传达者的态度、情感和心境,其语言常具有美学的特征,文本焦点在信息发送者及其发送的形式;感召型文本的目的在于说服或感染文本接收者,期待接收者采取某种行动来对文本做出反应,此类文本的语言常具有对话性质,文本焦点在于其对受众的感染作用。赖斯认为,没有哪种方法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翻译之前须先分清文本类型,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她还指出大多数文本是混合型的,每种类型的文本同时具备多种功能,但这些功能有主次之分,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策略。文本类型理论打破了传统语言学翻译研究注重译文与原文“对等”、“等值”的局限,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也为我们进行地方对外宣传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文本类型理论应用于益阳茶文化外宣翻译

按照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我们可将益阳茶文化外宣资料按其主要功能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感召型三类文本,根据不同的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型文本的翻译

信息型文本主要涵盖有关益阳茶文化的历史记载、新闻报道、企业介绍、茶品说明等,翻译时应注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遵从“信”的标准,用简朴通俗的语言忠实传递原文本的指称意义与内涵意义,必要时增补相关背景或文化知识,力求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接近的信息量。

例1: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译文: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a major route thro-ugh which tea products were ever transported home and abroad by horse caravans,stemmed from the tea-horse trade in the southwest frontier of ancient China. It start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prospere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reached its peak during the mid-to-late period of World War II.

例1属于历史记载类信息型文本,其中“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等文化负载词是外国读者了解益阳茶文化深厚历史底蕴的关键信息。“茶马古道”指源于中国古代西南地区以茶产品为主要纽带,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贸易通道,因此在翻译中采用增补法将其文化内涵补充出来。“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史上一种传统的以茶换马或以马易茶为内容的商贸往来,采用直译法,并用连字符将交易双方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原文中“兴于”、“盛于”和“最为兴盛”译为三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向读者清晰呈现了茶马古道的历史脉络。

(二)表情型文本的翻译

表情型文本主要涉及各类茶文化活动中带有感情色彩的发言辞、具有文学审美性特征的茶文化文本,如汉语四字格和各类修辞的使用及整体意境的呈现等。翻译时应注重仿效来表现原文本的形式,尽量再现原文的文学风格及审美效果。

例2:万里茶路,千年黑茶。

译文:far- fl ung tea route, age-old amber tea.

例2体现了汉民族崇尚和谐平衡的思维方式,两个四字短语构成对偶,翻译时尽量保留原文形式的平衡美。此外,“千年”和“万里”以实代虚,言黑茶历史之悠久,茶道影响之深远,译文不拘泥于字面用了两个形容词far- fl ung和age-old,也再现了“形美”。

另一方面,由于中英民族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风格的差异,译者对表情型文本中堆砌藻饰的内容应加以删减,使译文符合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例3:(野针王) 用透明玻璃杯冲泡后,茶芽似群笋破土,亭亭玉立于杯中,茶香袭人,更为奇特的是:吸水后始慢慢膨胀的野针王似“仙女下凡”,在杯中慢舞,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又似杨柳吐新,春染杯底,给人以春意盘然之感,这是黄茶银针没有的效果。

译文:When brewed in glass, the tea buds look like ba-mboo shoots and they dance vertically in the water, rising and falling, which look more amazing than that of silver needle.

例3是怡清源茶叶有限公司野针王绿茶产品的介绍,汉民族喜用文雅辞藻营造诗意的氛围,原文用大量四字格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来描述野针王绿茶冲泡后的形态。考虑到英文倾向于客观直白的行文风格,译文删减了部分“溢美之词”,符合英文简洁平实的特点。

(三)感召型文本的翻译

感召型文本主要包括具有感染功能的各类茶文化活动宣传词、企业标语口号、产品广告等,其目的在于引起受众对益阳茶文化的兴趣或激起顾客对茶产品的购买欲,翻译时可采取变通改译的方法,依靠译者的再创造保留原文呼吁性因素,寻求功能对等而达到预期目的。

例4:啜过之后,鼻口生香,舌有余甘。

译文:A sip of the tea will bring aroma to your mouth an-d nose, and sweetness to your tongue.

例4体现了广告文本的呼唤功能,原文中隐含的主语是人(饮茶者),译文采用A sip of the tea符合英文常用物称主语的思维方式,同时增补代词your来拉近茶产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给顾客亲切感。

总之,外宣翻译既要最大限度保留我国独特文化和民族特色,又要以外国受众为导向,使译文尽可能贴近其心理和思维方式。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功能、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结合起来,为翻译行为提供了一种更客观和可行的模式,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灵活处理方式,更有效地做好益阳茶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从而扩大茶文化影响力,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益阳茶马茶文化
花境植物在益阳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旧貌温柔似故乡 茶马古道第一镇 鲁史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作品《幽林私语》
颜新元·中国画《益阳地花鼓·拖板凳》
茶马古道